許凱凱 劉從文
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找出青年學生讀書狀況的主要表現,指出讀書仍是青年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但所用時間不多,讀書種類單一,并且多為快餐式閱讀等。而實際上,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青年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基于這一點,在建議方面本文也提出學校教育要加大人文素質教育的比重,政府部門也要提高重視程度,組織一些質量高,影響大的讀書活動,還有就是提倡大家回歸傳統閱讀,從而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青年學生 讀書 狀況 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87
On Today's Young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XU Kaikai[1], LIU Congwen[2]
([1] Students' Affairs Office, College of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00)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to find out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young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pointed out that reading is still a kind of life habit of young students, but the time is not much, single species, reading and fast reading, etc. In fact, has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 is important for youth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chools in terms of advice education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importance, organization some high quality, influence the reading activity, and advocate people return to traditional reading, to exercise their ability of reading.
Key words young students; reading a book; conditions; strategy
讀書是當代青年學生提高知識儲備、開闊眼界,完善自我的一條重要途徑。特別是在大學時期,是否讀書、讀什么書以及怎么讀書,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一名學生是否能全面發展。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在上海市、浙江省、河南省及廣西省進行問卷調查,在本次調研活動中發放紙質和電子調查問卷同330份,其中合格的調查問卷325份,從年齡層次、男女比例、看書時間及書籍類型等多個角度,去考察目前青年學生讀書所表現的問題特點,指出讀書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1 當代青年學生讀書狀況
(1)閱讀仍是青年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在實際的調查中,有71.08%青年學生表示自己具有平時閱讀的習慣,讀書已成為自己休閑消遣的方式,而其余的調查者表示自己平時沒有讀書習慣(圖1)。
(2)青年學生讀書時間所占全天時間比例不高。在實際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的青年學生每天的讀書時間少于兩個小時,其中有33.5%的受訪者表示每天看書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下,而只有10.15%的同學表示每天看書時間超過5個小時,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生,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花費在學習專業課上(圖2)。
(3)青年學生中休閑閱讀占主流。在實際的調查中,問卷把書籍類型分為科學、文學、生活、娛樂等8種類型,而選擇占前三位的分別是小說、文學和娛樂類,而科學、藝術和理財類書籍分別占后三位,大多數人僅僅把讀書作為一種休閑活動(圖3)。
(4)青年學生網上閱讀越來越流行。在實際的調查中,有64.31%的受訪者選擇網上下載讀物,58.15%的受訪者表示會去書店購買讀物,其次網上購買和到圖書館借閱的分別占40.62%和40.92%,而較少的人會去書店看書或是網上付費下載讀物。特別是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上瀏覽信息(圖4)。
(5)青年閱讀更多選擇快餐式閱讀。在實際的調查中,僅有12.31%的受訪者表示具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占41.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結合以上特點,可以看出現在青年學生讀書僅僅是一個休閑習慣,并不是通過讀書去啟發自己,學會思考一些問題,而失去了原本讀書的魅力(圖5)。
2 讀書在青年學生發展中的意義
(1)讀書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點。一個民族的精神明文水平取決于整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書本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是一股不可忽視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這其中包含著獨特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和每個民族獨有的創造力。正是這種特有的文化力量,才是群體親和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發展建設的必要條件。其中青年學生通過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佳作,學會用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世界文化,這也體現了當今青年應該具有的時代性,對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讀書是青年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讀書使人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和加強修養。《禮記·中庸》中曾寫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就是對如何讀書治學一種很好的解釋。青年階段不僅要利用好大學的學習時光,全面建構自我知識體系,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在這個階段更應該多抽出一點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學會與作者交談,學會用問題啟發自己,不斷思考,幫助自己樹立好一個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價值觀,促進自我完善和發展。
3 提高青年學生讀書質量的建議
(1)學校教育應較強人文素質教育。由于受到社會發展的引導,加上當今社會學生都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習,很多人都是閱讀與考試或就業相關的書籍。這些也導致很多人基礎文學素養較差,知識面也比較窄。不論在學生階段還是以后的工作中,就會僅僅簡單地被動接受知識,從不主動獲取,這對個人發展往往是不利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要提高學校的人文素養教育,學校要有意識通過一些途徑將人類長期積累的精神文明、心理感悟、社會閱歷等傳授給后人。而就目前學校不論從辦學理念,還是專業設置上,更多地還是從就業的角度去考慮,而忽略了這一塊。相對來說,如(下轉第189頁)(上接第186頁)果忽略這一塊,從人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不利的。這些嚴重制約大家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因此,我們在校園學習時,一定要加強大家的人文素養的培養,讓大家讀好書,會思考,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2)國家地方政府可以開展一些質量高、影響大的讀書活動。如何在社會上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能構建一個“理念先進、內容豐富、影響深遠”的大型讀書活動,也是近些年來大家常常思考的問題,其中“上海書展”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上海書展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從2009年起,已經成功舉辦十屆了,每屆除了給不同讀者提供不同的書目種類之外,也會請一些國內外比較知名的文化人,通過講座、沙龍等形式與讀者交流。每年上海書展舉辦期間,去“書展”也會成為一個流行詞,帶動了人們對閱讀的向往和重視。如果今后,國家或地方可以有計劃的推廣相關的活動,也會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一陣閱讀潮。
(3)回歸傳統閱讀,改變網上閱讀習慣。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的覆蓋率不斷提高,人們很享受網絡便利、快捷,但與此同時,正是這樣使得很多不良信息的大量傳入,而很多人在閱讀時并沒有很好地選擇。相比傳統的書籍閱讀,一方面網上的信息很多缺乏系統性,很多時候也不完備,另一方面網絡閱讀更多是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一種快餐式的閱讀,沒有反復閱讀,缺少思考。因此,人們應該回到傳統閱讀,通過讀書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學會提取和加工信息,并把這種能力用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從上述可以看出,讀書對于青年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而現實中青年在讀書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們只有從根本上重視讀書,從社會環境和自身習慣出發,培養青年學生養成讀書的興趣愛好,從中思考,鍛煉自己多種思維能力,才能實現讀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事業,陳志,葉靜華.大學生讀書現狀及思考——廣東地區高校大學生讀書情況調查[J].科技進步與對策,1998(6).
[2] 王海燕.在校大學生讀書熱的產生原因及應采取的策略[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1999(4).
[3] 董鳳伍,劉寶民.市場經濟下大學生讀書思潮探析[J].菏澤學院報,2008(6).
[4] 王維.基于調查問卷的大學生讀書現狀調查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
[5] 張爾群.高校開展大學生讀書活動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4).
[6] 陳良中.大學導師制與大學生讀書[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