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文章對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的特點進行描述,與之相比較,提出信息時代的服務模式要求懂得較復雜的網絡技術,提供移動式和社會化的服務。提出了推行RSS網絡信息服務、推行圖書資源無線移動服務、多方共建共享高校圖書資源等改革措施,構建高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服務比較 新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83
The Comparis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M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LI Li
(Hu'nan institute of medicine Library, Huaihua,Hu'nan 418000)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ibrary's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 is described. The service mod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requested. Library staff should understand more complex network technology, and give mobile and social services. RSS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wireless mobile service book resources should be introduced.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universities library resources are possible. New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w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comparison; new mode; establishment
1 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收藏的圖書資源以紙質版為主、以電子網絡版為輔,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建設也是以保證有足夠藏書和借閱空間為重點,圖書資源“重收藏輕利用”。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行政管理式
盡管高校不是政府行政機關,但其中的一些部門例如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方式類似于行政模式。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圖書采購經費的劃撥由學校黨委來制定,大批圖書采購業務要采用招投標,圖書館負責人由學校黨委指派,并對學校領導負責,圖書館工作人員對本館領導負責。基于上述原因,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偏向于行政管理式,它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感覺不靈敏,對師生的需求也難以及時做出反應。
1.2 追求規模式
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片面追求場館面積、裝飾、配套閱覽室、館藏量等,不與其它高校和當地的圖書館聯合建設,自己購買和配備一切相關資源,試圖建立萬事不求人的完善的圖書資源服務體系,形成大而全、空而不用的局面。例如,在同一個城市,以工科為主的院校訂購海量文科書籍,以文科為主的院校卻訂購大批理工科圖書;而在圖書借閱過程中,各院校并沒有聯網和形成館際互借。各高校之間沒有充分利用互補關系來減少圖書資源采購和硬件建設等成本,互不相干地盲目追求規模。
1.3 非主動服務式
與市場化的新華書店不同,高校圖書館沒有市場利潤的壓力,其管理者和工作人員一般是被動式接待來館師生,例如圖書分類上架、圖書借還、圖書復印、紙質和電子閱覽室開放等,圖書館一般認為將這些常規工作周而復始地做好就可以了,缺少主動服務思維與方式。
1.4 管理工作粗放式
圖書館管理者與工作人員對圖書資源和軟硬件設施的管理離精細化還有一定差距,即使有了圖書館發展戰略目標,但沒有將大目標細化、具體化、嚴格化;另外,在如何規范借閱者的行為、如何激發工作人員積極性等方面也缺乏系統化的細節標準。例如,每個崗位的職責只是泛泛幾條,沒有將每項工作的各個環節的嚴格指標細化出來,無法用具體量化的標準來對工作人員進行準確的考核等。
1.5 范圍狹窄式
首先,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幾乎全部是本校的師生,很少有其它高校或社會人員來借閱本館資源,圖書資源的周轉率與利用率低。其次,服務的項目主要局限在借書還書、紙質書閱讀服務、電子資源瀏覽服務等,對于文獻檢索培訓、專家網絡咨詢平臺、移動云技術服務等幾乎沒有涉及。
2 信息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新要求
在現代圖書館的發展中,信息技術對其影響越來越大,乃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1 要求掌握較復雜的網絡技術
信息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網絡化流行。圖書館主要工作人員必須對信息網絡知識與技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掌握,才能應對檢索軟件、數據庫等技術要求,使圖書館中的網絡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及保證網絡信息安全。同時,還要對新讀者進行如何利用網絡圖書資源、如何操作網絡軟件等的教育與培訓,提高圖書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讀者知識與技術水平的提升。
2.2 要求提供移動式的服務
隨著無線云技術的發展,師生借閱圖書資源不一定去圖書館,圖書館可以與云服務商建立協作關系,將紙質與電子圖書資源放入云圖書館中,讀者通過圖書館提供的賬號可以隨時隨地進入云資源庫中,借閱圖書。既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和管理難度,也免除了師生攜帶資料之苦,節約了時間和空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2.3 要求提供社會化的服務
高等學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是社會服務。一般而言,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教師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積極參與社會各行業的建設以及咨詢。目前的高校圖書館在參與社會服務中,所起作用不明顯。經濟與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人士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更新和提高要求越來越強烈,高校圖書館可以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合作,提供免費或者廉價的服務,既節約了社會人員的昂貴資料費用,也節約他們尋找圖書資源的時間,開闊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能力,同時,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3 構建高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的使用者不只是從實體圖書館和紙質圖書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對通過有線互聯網、無線互聯網和云技術等來學習越來越偏愛。同時,作為高校師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他們對圖書信息的需求也具有個性化、多元化和新穎性等特點。因此,高校圖書館針對信息網絡化、虛擬化、社會化的環境,有必要建立適應時代潮流的圖書資源信息服務新模式。
3.1 革新圖書館服務觀念
基于上述信息化時代步伐的加快,高校要改革對圖書館的行政管理模式,確立圖書館服務的新思維、新方法,主動加強與各校圖書館以及信息運營商的合作,實現優勢資源和服務共享,形成高校與社會互通的開放式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框架圖如圖1所示。
3.2 推行RSS網絡信息服務
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縮寫,稱為“簡易信息聚合”,將時常發布更新數據的網站進行聚合。RSS文件可以包含更新全文或是摘要,將更新的標題、摘要和內容按用戶要求發送到用戶,是一種新型的網絡信息推送服務。高校師生對于世界知識與技術的更新比較敏感,圖書館可以根據師生提出的個性化、傾向性提供信息定制的特殊信息服務。圖書館通過征求師生意見、搜索專題、信息文檔生成、RSS 摘要生成、編輯信息內容等,最后發送到讀者興趣庫。師生下載RSS 瀏覽器,登陸到圖書館網站再進入 “My library”,輸入本人的興趣愛好、信息傾向等,然后將自己有興趣的RSS鏈接加入本人RSS收藏夾中,RSS就會按師生指定的方式把圖書館最新信息網頁鏈接發送到電腦桌面,通過瀏覽和比較挑選認為需要詳細閱讀的頁面,打開連接閱讀原文。RSS網絡信息針對性強、信息量不過大、易于選擇;對下載的內容可以排序分類、相關搜索、保留存檔和離線閱讀,是師生緊跟時代發展的信息資料庫。
3.3 推行圖書資源無線移動服務
高校校園面積大,圖書館離宿舍和教室距離較遠,往返時間長,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無線化,師生去圖書館的意愿比以往減少。圖書館應該提供更多的圖書資源無線移動服務,讓師生通過車載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無線移動工具來便利快捷地借閱圖書資源,隨時隨地可以學習知識與技能。與無線移動服務商合作,提供無線的館藏書目檢索、預約圖書、圖書到期期限、圖書續借等;同時,圖書館為師生提供電子版的參考書、期刊、錄音、錄像、圖片等,讓讀者挑選和下載。
3.4 多方共建共享高校圖書資源
多個高校圖書館之間、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和企事業單位之間可以共同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圖書館的內容和資源互補,加強其縱向和橫向幅度。社會人員和高校師生均可以進入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資源,至于進入各圖書館的服務可以分為無償和有償兩種,大部分資源應該是免費的,只有那些涉及專利或者高技術含量的圖書資源適當收費。各合作圖書館之間是聯網互通的,既擴大了服務范圍,又降低了高校圖書館的成本,同時開闊了高校師生的視野,也為社會讀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務,這對各合作方均是有益的,高校圖書館也發揮了其社會教育職能,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高校師生與社會人員在借閱共享圖書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辦理的借書卡要針對校內校外借閱人員的年級、學歷、職稱區別對待,以免不必要的多占資源;第二,校內校外讀者借閱時間錯開,以免高峰期間場地和設備不足;第三,適時在網絡、手機發布新的圖書資源信息,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及時的服務。
4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不能停留在傳統服務階段,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管理和服務模式,減少盲目投資,將更多經費用于網絡化、無線化、便利化、自助化、個性化、共享化,使圖書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 肖小勃,喬亞銘.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4(2):26-28.
[2] 孫玉玲,鄭菲等.中科院圖書館科技查新院所協同服務模式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12)增刊:111-113.
[3] 柯平,陳信等.2013國外圖書館學研究前沿與熱點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4(5):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