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俏

摘 要 公外課在高職院校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英語教師職場安全感與幸福感驟降,英語教學現狀與前景令人堪憂。結合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以及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方針政策,本課題主要就EGP與EOP的雙軌融合問題開展教學實踐,以期能夠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機制下提升公外課堂教學效率這一問題開展研究,并為未來的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EGP EOP 高職公外課
中圖分類號:H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21
Seek Integration of Public Foreign Classroom EOP and EGP under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Training Mechanism
ZHANG Qiao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The living space of public foreign class is shrink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nglish teachers' workplace security and happiness dips,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worry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olicies, this issue mainly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on-track fusion problem EGP EOP, and with a view to the next professional core capacity-building mechanism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is research a problem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teach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raining; EGP; EOP; vocational public foreign class
2000年教育部頒發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指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打下基礎。①然而隨著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改革的發展和課程的整合,英語課時不斷縮減,原來在傳統教育體系中頗受重視的英語課處于一種岌岌可危的生存現狀。高職公外課如何在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的今天突破重圍、走出逆境是一場迫在眉睫的探索。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為更好研究高職公外教學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筆者對本校大一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比對結果,學生對高職階段英語教學的感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相比高中應試型英語教學,高職英語教學的特色體現在哪里?雖然高職公外課多年來一直在探尋新型的教學模式,努力提升學生素質,但由于受到生源質量不佳、學生興趣低下等因素限制,許多高職教師還是沿襲傳統“滿堂灌”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一般依賴教師講解,多采用“英譯漢”的單一教學模式,與英語的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趨勢不符。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且課堂氣氛沉悶、形式呆板、內容枯燥,效果不佳。(2)學生雖對英語在就業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表示一致認同,但大多學生對目前所學課本內容有多少能服務未來就業表示迷茫。確實,目前很多教材中的材料與日常生活差距較大,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應用的可能性較小,學習缺乏成就感。(3)調查發現,學生認為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其力圖提高的頭等能力。語法知識不夠扎實、詞匯量匱乏、語音語調把握不準等都是降低學生自信、阻礙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要素。總的來說,即使學生英語程度有限,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學英語的主觀愿望。所以,目前要研究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主觀意愿,以學生需求作為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以此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 以職業核心能力為依托、以職場環境模擬為主線、以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英語課程改革實踐
2.1 政策導向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到2008年,我國高職高專教育英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高職英語是一門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為他們提升就業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課程。”②高職高專院校在這一戰略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這就要求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著重考慮如何培養學生職場英語交際能力,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和職業性,著重培養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2.2 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見證了一段從學歷文憑熱到資格證書熱的變遷。人的核心能力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職場對人才的要求從重學歷到重能力、重職業道德和價值觀,人才的規格、內涵不斷變化,與時俱進、日益豐富。“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創新和外語應用”等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忠誠、責任感、專業進取與創新、團隊協作和職業規范”等職業道德、態度及其作為內核價值觀,成為現代企業、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
當前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是,在企業用人標準從“技術”向“技能”,進而向“素質”轉向時,職業教育和培訓教學的基礎也從學科導向轉向職業活動導向,并在逐步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開始從純粹技術教育向能力結構深層次的素質訓練拓展,在這個轉向過程中,核心能力開發發揮著重要作用。③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能力的培養并不只是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實踐能力,更不是職業崗位需要的狹義的專業技術能力,而是針對特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必須的“全面的職業能力”。由此看來,作為高職教育基礎學科的英語課更應秉承培養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宗旨,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上,將外語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進行有機結合。
2.3 理論依據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明確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規定的教學任務后,應結合專業學習,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既可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英語學習的連續性,又可使所學英語得到實際應用。而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也指出:高職英語教學應分為基礎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專業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兩個教學階段。④EGP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根基,指教授學生基本英語知識,強調學生理解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包括詞匯和語法。EGP實質上就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經過學習能夠掌握語言基本規律,即基礎詞匯和語法,并能應付普通語言水平測試。⑤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獨特性,只專注學生基礎英語水平的提高肯定是片面之舉,英語教師更應關心學生學語言的原因和動機,即教學目的是要滿足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和就業過程中的切實需要。由此看來,在高職英語培養過程中,不但要一如既往的重視EGP能力的培養,更要結合未來職場對學生能力需求和素質要求將EGP的內容滲透到ESP的培養中,使兩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有效確保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語言學家Dudley-Evans和St.John (1998) 認為,傳統專門用途英語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分為兩大領域,即學術英語 (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職業英語(EOP,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本文著重于如何從其分支——EOP下手,尋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階段既能夯實學生EGP基礎,又能在行業英語或專業英語學習開始前,有效運用EOP知識武裝學生的有效途徑。本文所談的職業用途英語不是以學術為目的,而是指在職業或工作崗位中需要使用的英語。⑥它是指在職場中需要用到的一種技能型英語,它與各專業在公共英語課程之外開設的專業英語不同,它不以某具體專業為背景,更不以教授某些專業知識或術語為主要教學內容,而是把所有專業的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以有助于學生就業的知識和技能及滿足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要求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
2.4 案例實踐
為探索如何能在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機制下,實現EGP和EOP有機融合,本次教學活動設計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2)》第二單元《At the Airport》為例,力圖著眼于依托職場環境模擬及為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一定鍛煉機會為宗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本單元主要模擬設計行程、預定機票、辦理機場登機手續、機場接客、陪同客戶參觀工廠和機場送客六個工作場景,從EGP和EOP兩個方面實現教學目標。例子如表1。
2.5 評價反思
對工作場景的模擬為本次教學實踐奠定了真實的生活基調,切實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參與熱情明顯提高。另外,在實際演練過程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各種職業核心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當然,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應如何科學模擬職場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使之既有典型性又有針對性。這些問題要既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又不能過于遠離學生的英語能力范圍。因此,要建立一個科學、連貫、有效的教學體系是重中之重。
3 結語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高職學生培養路線大勢所趨,探索如何在該培養機制下不斷尋求新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此課題的教學實踐雖然只是一次嘗試,但從實踐中可以看到該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未來通過不斷深入研究與完善,應該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鍛煉學生能力。
注釋
① 蘭麗偉.建構職業英語課程新體系的實證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0(4):87.
② 蘇麗.職業英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現狀與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50.
③ 張瓊.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12):18.
④ 趙曉黎.EGP與ESP相結合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淺析 [J].海外英語,2013(1):73.
⑤ 陳柯.高職教育中EGP、ESP課程的融合與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陜西教育,2009(2):41.
⑥ 羅君、鄧蓉、李靜.職業用途英語應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主旋律[J].陜西教育,20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