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偉
摘 要 高職演講與口才學習能力與學生的學習心理密切相關。本文通過對演講與口才教學中自我效能感的分析,提出了教學策略,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演講與口才的興趣,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為畢業后就業和職業的發展助力。
關鍵詞 高職 演講與口才 自我效能感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73
On Self-efficacy iss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eech and Eloquence" Teaching
WANG Zhangwei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speech and eloquence of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and eloquence teaching self-efficacy,and propo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aim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of speech and eloquence,improve self-efficacy,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peech and eloquence; self-efficacy; ?teaching activities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論指個人根據以往經驗,對某一些特定工作或事物,經過多次成敗的歷練后,確認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度的信心。自我效能有下面幾個作用:影響人們對任務的選擇以及從事該任務的持續性,影響完成任務的情緒,對困難的態度,以及新行為的習得。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個:(1)直接經驗。成功的體驗會提高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敗的經驗會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替代經驗。學習者通過觀察示范者的行為而獲得的間接經驗,它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響;(3)言語說服。這是試圖憑借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和自我引導,來改變人們自我效能感的一種方法。(4)情緒喚起。演講與口才教學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有多少能力在何種層面上主動學習的自信程度,它與學生自我評估的尺度存在密切關系。
目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招聘單位對大學生的溝通、表達等能力表現出更高的期盼。很多同學在求職中溝通表達能力往往比專業知識和技能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演講與口才”課程被各大高職院校紛紛開設,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現實教學中,“演講與口才”教學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不但沒有顯著提高,學生不愛學,沒有自信學,導致課程教學陷入尷尬的境地。
1 演講與口才教學中的自我效能感
高職學生對演講與口才課程普遍缺乏信心,他們在進行自我介紹、演講、朗誦、辯論等學習時普遍存在擔心、緊張等心理。演講與口才水平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如果存在諸如此上的心理,課堂上的表現可想而知,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1)演講與口才考核方式單調。演講與口才能力包含了如普通話水平、文學語言的積累交際水平、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現在的演講與口才課程過于強調口語普通話水平,我們承認普通話水平對于一個人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而在學習進一步深入時,其它能力就會越顯重要性。如對口語要求太,課程內容難免降低學生的興趣,普通話水平的養成多少和方言關聯,就像南方人由于方言原因普通話說不好,如果老師只以普通話水平的好差來評價學生,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無能,對學習喪失信心,在學習行為上表現為遲到、曠課、玩手機等。(2)演講與口才教學形式呆板。演講與口才課程關系到學生在口語、普通話、朗誦、辯論、主持、社交、求職等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學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但目前的教學側重于口語、普通話技能訓練,聽、說、讀的教學模式,這樣以來,學生在誦讀、記憶、思維、情趣的發展上不均衡,他們對課程的學習覺得枯燥乏味,喪失自信心,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養成。(3)演講與口才活動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單調的考核方式使多數學生認為自己素質不高,特別是高職生,他們認為自己的素質不如本科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往往對素質稍差一些的學生存在異樣的看法。例如,在普通話練習中,在表達能力方面的問題上,急于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會教學生跟著糾正錯誤。這樣一來“朗誦”變成了“跟讀”,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下降,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2 演講與口才學習中自我效能感探析
(1)不良的成敗經驗。眾多學生中,個性和習慣、能力都存在差異,他們所得到的對自我能力和素質的評價也不同。演講與口才課程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口才技能練習,對于比較得心應手的同學,容易獲得成功,積累成功的經驗,而其身能力稍差的學生可能更多獲得的是失敗的經驗。高職生普遍被認為素質不是很高,導致課程統一的高質量要求與學生的水平和經驗產生一定沖突,容易致使很多學生獲得不成功的經驗,這些不良的經驗告訴學生,他們自己沒有能力學好課程,導致自信心下降,自我效能降低。(2)消極的替代經驗。演講與口才授課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力表現變得像放電影一樣直觀,口才和演講能力的積累,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練習的難度和深度也會越來越大。所以使更多的同學通過現場表演后表現出更多的不成功經驗,其實原因在于課程的難度,但卻往往造成學生容易獲得消極的經驗,而他人失敗的經驗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3 演講與口才教學針對性策略
3.1 喚醒積極情緒
高職的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有的口語能力好、有的普通話水平好、有的辯論思維好、有的社交能力好。所以用統一的要求去對待不同特點的學生時,就會產生不如意的教學效果。演講與口才課程應該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刺激,讓學生施展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在這里,教師引導好學生,用積極地情緒喚醒策略。如學生普通話水平較差,教師鼓勵他們用方言完成,對于某方面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采用分組、單獨課,盡量讓學生主動參加活動,用積極的態度去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學生能有效適應并掌控學習環境是進行學習活動的首要條件。學生在學習的考試階段遇到很大的挫折,就會降低自信心,學習就變得消極被動。不同個體對于自身能力持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良性的語言勸說,良性的語言勸說對于學生自我能力認知是非常關鍵的。有的學生認為能力是可以增強的,可以改變的,他們往往將失敗的原因歸于自己不夠努力;而認為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學生,常常把成敗歸因于外部一些不可改變的因素。
3.2 獲取成功經驗
利用演講與口才班級授課這一優勢,多樹立成功經驗榜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替代經驗。教師應當因材施教、讓學生參與朗誦、辯論、主持、社交、求職等活動,讓每一位同學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施展自己的才華。演講與口才能力在互相交叉、影響中顯現出來,在教學開始階段可能認為口語能力在課程的學習中占了主要地位,但進入中后期教學,思維、思辨等其他的能力越發顯得重要。因此,演講與口才課的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插旗,教學中盡量發現學生的特點和優勢。
3.3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演講與口才是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一門課程。既然是表達情感的,就必須在與他人交流、互動中進行,在大家面前表演是必要的。所以演講與口才能力的培養,不僅要依賴個人能力,還包括口才表達技能的難度,學生在學習時的努力程度,動機、情緒、意志等因素。一般而言,相同能力的人,由于各種原因,在不同時間、地點從事相同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也總存在差異,由此所產生的成就水平也會因人而異,自我效能的信息也會不同。在演講與口才課教學中,每節課教師都會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認為,如自我介紹、朗誦、演講、辯論等等。當他們必須當眾完成這些學習活動時,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因此教師應對不同個體的學生提供適合其個體的言語勸導,讓學生相信自己完成任務,獲得相應的自我效能信息,讓他在積極、自信、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有效率地完成學習,形成積極的判斷和積累自我效能感,并未他人樹立榜樣,提高成功的替代經驗。在學習整個過程中,還應注重情緒引導,啟發學生注意并記憶自己在活動中積極的、成功的方面,協助學生對智力、非智力因素影響力程度的判斷和分析。當學生不為緊張、焦慮、害羞、不安等不良情緒所困擾時,渴望成功的心態將促成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和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013年校教改項目
參考文獻
[1]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論評述.心理發展與教育[J].2000(1).
[2] 邱小青.多元智力觀與學前兒童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學前教育研究[J].2001(6).
[3] 陳雅先.視唱練耳活動中自我效能感問題的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J].2004(1).
[4] 汪注.務實·多元·靈活:高職院校口才課程改革策略芻議[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 佟永波,王晶.高職院校《口才訓練》課程工學結合改革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8).
[6] 李依娜.“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
[7] 劉紅.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職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8] 王彥,陳華炎.在《演講與口才》課程中實施項目化改造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3(8).
[9] 林靈.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口才溝通類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