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山 刁桂苓 馮向東(河北省地震局,石家莊 050021)
用現今小震研究1830年磁縣地震的震源斷層
王曉山 刁桂苓 馮向東
(河北省地震局,石家莊 050021)
表1 精定位小震資料反演得到的磁縣7 12地震斷層面走向、傾角和位置

表1 精定位小震資料反演得到的磁縣7 12地震斷層面走向、傾角和位置
走向/° 傾角/° 距離/km 滑動角/° 頂點位置地震個數 值 標準差 值 標準差 值 標準差 值 標準差 °N °E 深度/km 36.33 114.41 4.54 36.36 114.42 18.29 36.47 113.97 18.29 283 283.22 0.88 74.13 3.19 -0.0005 0.20 -25.62 6.72 36.41 113.96 4.54
反演過程中總共選擇了283個小震參與擬合震源斷層面的計算,這些小震基本上都分布在1830年磁縣7?地震的最高烈度區域范圍內。擬合出的震源斷層的幾何形態為:走向283°,傾角74°,滑動角為?25.6°,表明其滑動性質為以左旋走滑為主,兼有少量的正斷分量。磁縣地震的極震區等震線長軸走向NWW,本文所用小震大多數位于Ⅸ—Ⅹ度高烈度區內。1830年磁縣7?地震時磁縣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動斷裂出現最新地表破裂帶,地表破裂走向為北東東向,呈右階斜列分布,其總體展布方向為北西西,活動方式以具左旋性質的正傾滑為主。野外的活動斷裂和地表破裂帶調查結果與利用中小地震震源位置反演得到的斷層面幾何結構與運動方式基本一致,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深部探測資料探討磁縣地震的發震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