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楠劉 超王 敏顏曉曄席繼樓1)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預報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36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蘆山7.0級地震前后地電場觀測數據分析
莊 楠1)劉 超1)王 敏1)顏曉曄2)席繼樓1)
1)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預報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36
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郫縣)臺、西昌(小廟)臺、甘孜臺等地電場觀測臺站始建于2007年,2008年1 月1日正式投入觀測。觀測儀器采用ZD9A-II地電場儀,該儀器是用于觀測地表地電場強度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專用儀器,具有高靈敏度、大動態范圍等性能特點,及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和較高的可靠性等技術特點。在2012—2013年期間,成都(郫縣)臺、西昌(小廟)臺以及甘孜臺地電場觀測數據出現比較典型的同步變化,主要對該數據的可信度和基本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和討論。
蘆山7.0級地震發生之后,首先對該地震震中區域周邊約300 km范圍內的相鄰近的地電場臺站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觀察發現,在蘆山7.0級地震前,成都(郫縣)臺和西昌(小廟)臺在該地震之前均有顯著變化,而且這種數據變化具有同步性。這種同步性表現在:①開始出現較大幅度變化的時間是同步的,均在2012年5~6月;②出現最大變化幅度的時間同步的,均在2012年10月;③蘆山7.0級地震發震前2個多月(2013年2~3月)均出現了相對平穩(變化幅度較小)的時間段。甘孜臺的觀測數據變化比較復雜,但大體上也有上述類似的同步變化現象。
對距離蘆山7.0級地震震中50 km的成都(郫縣)臺進行現場調查結果顯示:①在2011—2013年期間,地電場觀測系統沒有發生變化或變動;②未發現由于工頻干擾產生的較大幅度地電場變化,也未新增其他比較顯著的電磁環境干擾源;③地鐵干擾和地電阻率人工供電干擾幅度均比較小,且具有特定的干擾形態;④降雨量變化記錄結果與地電場觀測數據變化不具有顯著的關聯性。進一步分析其地電場觀測數據,從2012年8月22日開始,成都(郫縣)臺地電場日均值數據的形態發生改變,最大變化幅值可高達1100.00 mV/km,約為平時背景值的10倍左右,該變化在2013年6月以后逐步恢復平穩變化(圖1)。

圖1 成都(郫縣)臺2011—2014年地電場觀測日均值數據曲線
研究結果表明:①蘆山7.0級強烈地震前后,四川地區部分臺站出現的地電場觀測數據同步變化,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排除氣象因素的影響,以及觀測系統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故障的影響,在觀測環境和觀測系統無較大變動的情況下,也可以部分排除因電磁環境干擾對觀測數據產生的影響;②作為一種比較典型的現象,認為在2012—2013年期間,在成都(郫縣)臺、西昌(小廟)臺等臺站出現的地電場觀測數據同步變化現象,可能與蘆山7.0級地震的孕育和活動過程具有一定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