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張輝 范瑩瑩 劉 君 王建軍 高 悅(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甘肅 730000)
地電場相對變化研究?
安張輝 范瑩瑩 劉 君 王建軍 高 悅
(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甘肅 730000)
?基金項目:甘肅省科技計劃(145RJZA030)資助。
地震在孕育過程和發震時產生地震電磁信號現象,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廣泛認同。隨著我國大陸近些年一些大震的發生,從事地電場觀測相關研究的人員,利用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發現了與地震聯系比較緊密的異常現象。但是,這些方法的易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不便于一線預報人員的掌握以及資料的準實時處理。于是,便有了地電場相對變化方法的提出。
該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想法是,地電場觀測可以簡單地用下式表示:

利用該方法對高郵地電場2008年3月17日至23日的相對變化進行了分析(圖1):該臺地電場的相對變化有非常好的相似性,反映了臺站觀測和臺站所處構造位置的穩定性,也反映了方法的合理有效性。對2013年甘肅岷縣漳縣MS6.6地震前平涼地電場觀測資料進行了分析,為了增加結果的可信度,也給出了2012年相同時間段內該臺的處理結果(圖2),橫坐標表示日期,縱坐標表示相對變化幅度,可以看出,該臺南北測道在2012年3~7月地電場相對變化比較平穩,而2013年同時期的變化則顯得比較復雜,仔細分析能夠發現,每次地電場相對變化偏離其趨勢變化一段時間后,都相應地有地震事件發生,異常的幅度似乎與地震的震級和震中距有較大關系,震級較大且震中距較小時,異常的變化幅度也比較大。
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本方法不僅能夠檢測出震前地電場的異常變化,而且還具有使用方便簡單的特點,易于臺站一線觀測人員掌握。此外,在非震異常的排除過程中,必須參考臺站工作日志,以及必要的臺站異常調查,提高地震預測的可信度。由于該方法提出時間較短,尚需更多震例的回溯性檢驗和實際預測效果驗證。

圖1 高郵臺地電場2008年3月17~23日相對變化圖

圖2 平涼臺地電場2012年和2013年同時段相對變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