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輝 方 震 李玲利 汪小厲 趙 朋 楊源源(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安徽中西部地區斷層氣測量及結果分析
李軍輝 方 震 李玲利 汪小厲 趙 朋 楊源源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通過對安徽省中西部地區的金寨關廟、霍山楊樹溝、肥東龍泉山、廬江柯坦4個場地進行跨斷層的氣體含量測量,分析氣體組分的空間分布特征,為區域震情跟蹤服務。
以霍山楊樹溝為例介紹測量結果,結合場地條件,在斷層可能經過的位置,選擇垂直于斷層走向的3條測線進行測量,每條測線布設6個測點,平均點間隔約20 m,每個測點斷層氣含量如圖1所示:3條測線中,土壤中氡含量具有一致的變化趨勢,測線1和測線2中氡的高值點均出現在第3個測點處,最高值分別為47
000 Bq/L和69000 Bq/L,兩側測點土壤中氣氡含量較低,呈明顯的正態分布;測線3的高值點出現在第4個測點,測值為55000 Bq/L,這與CO2的變化趨勢較為一致,Rn和CO2沿測線的含量變化顯示,測值較高的區域主要位于測點3和4,該測點測得結果是其他測點測值的2~5倍,顯示出明顯的峰值,異常寬度20~40 m。

圖1 霍山楊樹溝斷層氣測量結果
根據測量結果,結合區域地質資料,可以得到初步結論:
(1)4塊場地的測量結果顯示,自西向東(金寨—霍山—肥東)土壤中氣氡濃度逐漸減小,主要原因可能是金寨關廟和霍山楊樹溝位于大別山褶皺帶,地表覆蓋層較薄,氣氡等氣體易隨著其他氣體通過裂隙運移至地表,而肥東龍泉山場地經過長期的風化等作用,地表覆蓋層較厚,阻礙了氣體的運移通道。
(2)霍山楊樹溝的測量結果顯示,Rn和CO2的在形態上強相關,可能是Rn和CO2在氣體的來源深度和運移機制有著一定的聯系,氣體的載氣運移機制很好地說明了Rn和CO2在形態上強相關,認為CO2作為載氣,Rn伴隨著CO2運移至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