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溫增平 王 芳(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MS8.1地震近斷層KATNP臺記錄長周期地震動特征?
陳 波 溫增平 王 芳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金項目: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專項(DQJB14C0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378477)共同資助。
2015年4月25日北京時間14時11分(當地時間11時56分),在尼泊爾廓爾喀(28.2°N,84.7°E)發生了MS8.1(USGS測定MW7.8)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5 km,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KATNP是由USGS布設在尼泊爾首府加德滿都的強震臺,距震中59.9 km,斷層距13.9 km,該臺記錄到了此次地震較好的三分量波形,這也是截至目前尼泊爾境內唯一公開的強震記錄。

研究表明:KATNP記錄的主震強地面運動包含了豐富的長周期成分。
(1)根據NBC1994,加德滿都地區的一般建筑抗震設防Z=1.0、I=1.0、K=1.0,在規范譜周期0~3 s范圍內,此次主震加速度反應譜值遠高于一般建筑規范譜,GMRotD50值在0.45 s處最大為0.47g,是規范譜的5.8倍。而對于大于3 s的長周期段,NBC1994并未考慮,從圖 1 可以看出,3 s周期以后加速度反應譜曲線有明顯抬升,在4.6 s處達到峰值0.46g。
(2)不同周期對應的全方位反應譜優勢方向表現出不一致性,如圖2所示,隨著周期的增大,優勢方向由近南北變化為近東西方向。
(3)通過GMRotD50與NGA加速度反應譜衰減關系對比發現,在小于3.3 s周期段,記錄反應譜值低于預測值,PGA約為預測值的1/3;在大于3.3 s周期段,記錄反應譜值高于預測值,最大值是預測值的2.7倍。這與此次地震的破裂過程以及加德滿都谷地的盆地效應密切相關。

圖1 KATNP水平向加速度反應譜與NBC1994規范譜(Z=1)比較

圖2 全方位PGA及0.5 s,1.0 s,3.0 s,4.0 s,6.0 s加速度反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