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它的影響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上對東南亞地區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承載了傳統價值體系的古代法律制度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法律以刑法為重,要在以道德自律和法律強制所構成的禮刑共用的倫理化法律制度中,研究道德自律!法律強制!致富之道!為貴之途之間的整合或沖突,首先要深入了解古代的社會環境,追本溯源,方得始終。
關鍵詞:古代刑法;德育思想
1 中國古代刑法的演變
刑罰是國家根據法律規定對犯罪人采取的懲罰措施。在中國古代,統治階級主要通過刑罰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和自身利益。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古代社會逐漸產生了國家,法律制度逐步確立,刑罰逐漸成為古代帝王將相維護統治階級地位的主要工具。
縱觀古代刑罰制度衍變過程,古代刑罰可分為起源、發展、完善以及近現代化四個重要時期。其中,刑罰的起源——夏、商、周時期;刑罰制度的發展時期?——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刑罰制度逐步完善階段——隋唐時期(刑罰制度全面確立);刑罰制度相對穩定并向近現代轉化時期——宋元明清時期。從中國刑罰制度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刑罰制度由以肉體罰為主的報應刑逐步衍變為以自由罰為主的懲誡阻止刑,刑罰力度也從起初的重刑苛法變逐漸變得輕簡寬約。刑罰是階級的產物,是權利的象征,它的衍變歷程清晰的刻有中國古代社會階級斗爭印跡。不同發展時期的刑罰都能客觀的反映出那一時期統治階級的階級屬性,而且它也能反映出古代社會特有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
2 道德、富貴與中國古代刑罰的政治緊密相連
孔子有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句話說的是,用政治手段來治理民眾,用刑罰來整頓民眾,民眾就只求免于犯罪,而無廉恥之心;用道德來治理民眾,用禮教來整頓民眾,民眾就會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古代立法講求以禮入刑!禮刑相輔,這是從漢代起確立的刑罰原則。在法制建設方面上,雖然帶有因革損益的成分,但是這種思想從未改變。由于法律的制裁都具有強制性,所以,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就具有一定的權力,然后根據法律的規章制度嚴格實行,但是,在當權者的手中依然掌握著對法律的解釋和運用的權力。盡管國家和官府都制定了相關的律例和法律,但是對于律例和法律的執行者來說留有回旋的余地,以深文巧詆為能,以哀矜勿喜為拙。故入夫罪則旋添情節以合律妄,引夫例則摘去字句以從招,甚至清托徇人,通賄自鬻于以枉,其是非之實,又有不可勝言者的現象一再出現,濫禁、濫刑等情況就不可避免出現。
無論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在當代,財富和權力都是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尤其是權力。權力在中國的古代作為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它對整個社會進行控制,同時作為一種命脈掌握著其它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著其他資源。如果權力成為先決條件,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政治的效用凌駕于社會之上,政治權力為結黨營私,瓜分經濟利益奠定了基礎。反之,錢財為經營政治勢力提供了條件,兩者相互依存,互相搓揉共生。政治權利和財富之間相互聯系,一方面借助政治權力謀取財富,另一方面通過財富謀取政治權力,在中國的古代社會,這幾乎成為了慣例,這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中央集權主義的政治體制。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人們可以借助各種方式、各種途徑進而獲取社會財富,對于人來說,都有追求財富的欲望;在不侮辱祖先行業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業治生;在同一個國家,如果貧窮,那就意味著可恥。作力、斗智、爭時不外乎是古人求財致富的手段;通過出奇創新也可以致富。上述方式只是針對普通人獲取財富的權力的大小在通常情況下決定了財富的有無及多少。在中國的古代社會確實存在著權力大小決定財富多少的問題,從本質上說,獲取財富的捷徑實際上也是獲取權力。
在古代社會,政治權力決定著一切。發財致富的途徑就是追求做官,這是最便捷,同樣也是最穩定的。法律嚴加限制欺詐、逃稅、仿冒、勒索以及搶劫等非道德行為,但是,這些違法行為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其原因不是法不嚴和令不行,而是被貪官污吏所害的。官污吏不能根除的原因,既有政治體制的因素,還有人的因素。在古代社會,以君主專制為中心,進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而君主專制與人治政治是彼此相連的,隨意性和可變性是其最本質的特點。受君主和各級官吏愛憎的影響和制約,制定的各種制度都難以進行嚴格地推行,同時,利用這些既定的制度,各級官吏之間不斷地打擊報復,相互勾心斗角,進而謀取私利。統治階級對于自己制定的法律制度,往往是率先破壞,對自己的行為根本不進行約束。皇室和官府憑借手中的權力,漠視道德,破壞法律,不斷地追求財富,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人的行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一方面受到道德、法律、財富、權力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也受到社會、經濟和政治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通常情況下,在以道德、法律、財富、權力為主構成的社會結構中,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如果道德的作用下降,就會削弱法律的力量,增強財富的作用,權力的地位就會變得顯著;當弱化法律的作用時,就會喪失道德的作用,進而突出財富的作用,權力的地位會成為社會的決定因素;當財富占據首要地位時,道德的作用就顯得蒼白無力,法律的作用就會受到制約,權力就成為社會的決定性因素;當權力占據主導地位時,道德的規范作用就會受到制約,法律也會失去公平,財富就會推波助瀾。
3 結語
中國有著悠久的法制歷史,同時有著深厚法律傳統,從傳統的法治向現代的法治進行轉換尤為困難。在當前社會,現代法治精神作為我們人類的共同財富,需要對傳統的法治進行不斷地總結和創新,使其不斷地完善。通過對中國固有的法律傳統進行總結,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法律進行創新,將傳統觀念與現代精神進行融合,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的又一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穆偉(1982-),河北省保定市,女,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講師,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