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鋒?崔燕
摘 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只有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夠更好地使馬克思主義不斷進步和發展,并且更好地促進我國的進步。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堅持和發揚傳統經驗,同時還要注重整合現有的思想資源,結合時代的不斷發展,給馬克思主義不斷注入新的元素。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啟示;發展趨勢
馬克思主義從傳入我國到現在已經有九十多年的歷史,為中國走向獨立自主的富強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應當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其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也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實事求是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變化和發展的,只有把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所以,只有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才能夠更好使馬克思主義不斷進步和發展,并且更好地促進我國的進步。
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主義起源于十九世紀的歐洲,當時的歐洲社會、歷史、文化與中國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是自從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以后,它給當時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指明了一條前進的道路。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內憂外患,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后,很快以其科學性、實踐性等特征而被中國有識之士接受,成為他們救亡圖存的有效工具,并且促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給中國的無產階級指明了一條向前發展的道路,依靠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的獨立、富強。馬克思主義經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它直接領導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模式。在馬克思主義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還被傳統思想所統治,人們腦中固化的是儒家的孔孟思想,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工業基礎薄弱,而且帝國主義不斷地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成為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在這國難深重的時候,馬克思主義成為幫助中國進步和發展的希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后,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幫助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民族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
中國的國情與俄國的國情不同。所以,馬克思主義必須要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才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當時的中國,需要有一個嶄新的理論來帶領中國走向獨立自主。自從1908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逐漸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探索出一條促使國家獨立、人民富強的道路。但是他們的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這也促使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
馬克思主義在我國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適應了中國的環境。而許多先進人士也主動把我國的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使其更好地促進中國的發展。在我國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有益探索。毛澤東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造了毛澤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主要成果。對于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一定要適應中國的特殊國情,才能夠促進我國的快速發展。
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對我國發展的重要啟示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凝結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都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與馬克思主義相同的是,這些理論也都是建立在與時俱進和緊密聯系人民群眾的基礎之上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必須要堅持三個原則不動搖:第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根據時間的發展不斷開拓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緊密聯系群眾,要依靠群眾,利用群眾的力量促進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結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思想,使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中國傳統思想當中,促進馬克思主義更好地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我國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首先,馬克思主義要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當中,它與中國國情的結合無疑是相當成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也是我國現代發展的進程。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提出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破常規,要適應世界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節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要求,結合中國的歷史背景,不斷促使中國更加強大。
其次,馬克思主義要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歷史的塑造者。所以人民群眾是國家前進的主要動力。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與群眾密切聯系,要把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作為奮斗的目標。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重視人民群眾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要在人民群眾中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利用馬克思主義把人民群眾武裝起來,構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重要的理論指導,堅定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方針,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領導我黨向前發展的路線方針,要把群眾最根本的利益作為黨奮斗的主要目標,要注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不斷深入到群眾中去,這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民心的最重要的途徑。
最后,要充分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發展。通過我們不斷的實踐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需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應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促進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催化劑,使馬克思主義更好地前進與發展。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發展趨勢
在二十世紀,我國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革命和經濟建設。因此,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也分為革命時期和經濟建設時期。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重心都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所以,經濟建設成為了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服務對象,這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發展趨勢。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堅持和發揚我們的傳統經驗。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新興思潮剛剛介紹到我國,給我國的革命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而中國的有識之士也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他們帶領中國走向獨立自主道路的思想綱領。經過九十多年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已經落地生根,并且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從這九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堅持群眾路線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動力,堅持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發展的條件。正是這些實踐過程中所總結出的歷史經驗,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因此,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其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不僅要堅持以往的經驗,還要注重整合現有的思想資源,結合時代的不斷發展,給馬克思主義注入更多新的元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思想等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之間通過不斷地摩擦與碰撞,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從而不斷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也是各種思想相互整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消除各種誤區,要勇于接納其他思想當中對經濟建設有用的理論,并且把它結合到馬克思主義當中,找到一條能夠快速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我國的發展及社會主義的進步也是緊密相連的。馬克思主義把中國和社會主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思想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的重大進步,是對原本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與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更好地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持久的命題,它的深層次含義是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發展,才能夠使中國共產黨真正做到執政為民,才能夠促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