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世紀的教育理念中,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基礎,但是,當前是十分遺憾的,目前正值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重視遠遠不夠,相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從新定義數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應該不斷對于教學內容,進而來彌補對學生全面認知的缺憾。
關鍵詞:學生發展;教學教育;應用數學
在傳統的數學教育中,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研究下面的幾個方面,誰是教學的主體,以及如何開始教學,以及以什么為教學內容。實際上,這三者的研究還是去的了一定的成果。通過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進行考察,發現強調一般性和共性特征的非常多,比如: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大致上都是以較為詳細的邏輯思維為主體,然后在漸漸的向抽象邏輯的方向過渡,而到了中學階段,就基本轉變成了形式邏輯思維模式。事實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發展并不平衡,但是,在數學思維的發展過程中,缺乏對這種差異性進行精細的研究。
1 數學成為教育內容的理由
(一)數學是培養人智力的最好學科。在數學學科當中,其邏輯思維十分的緊密,其邏輯演繹特征十分明顯,這也是該學科一直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沿用了幾百年之后一樣沒有改變。相對于別的學科來說,數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和數學的確定性分不開的。而數學的純粹數學和確定性又和世界的分離有著密切關系,也就是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而當數學存在著這種獨立性的時候,也就和別的相關學科切實的分離開來了,數學不需要復雜多變的儀器,是一門簡單而便宜的學科。整個學習過程所需要的就只有筆和紙兩樣簡單的東西,在一定情況下甚至什么也不需要的可以。事實上,相對于相關學科來說,數學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最好的學科之一。因為通過對數學的學習,成就了許多的思想家,此外,也讓那些學習了數學的人的智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在當前各項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將數學學科定義為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學科已經實至名歸。
(二)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從一開始接觸時,就表現出為人們解決生活真是問題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人們對學習的目的。不管是在商業方面還是在設計方面或者是在武器設計方面,數學都能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的生活狀態下,數學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比如:每天消費情況的計算、時間的計算、只要需要計算的問題都需要通過數學來解答。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下,由于科技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教育在堅持原來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還需要增加學生適應未來生存的需要。所以,和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數學實用性不斷的得到重視和體現,這部分內容在未來將成為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2 大眾教育觀對數學教育的影響
按照當代大眾教育的觀點,教學必須要滿足學科體系、經驗以及學生興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學生的基礎和經驗是其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礎,所以,教育應該堅持從學生的基礎和興趣出發,在此基礎上,逐漸向學生的學科體系方向傾斜。對于這個方面,應用數學恰好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能滿足學科體系建設和經驗的需求。因此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都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的,而應用數學相對于純粹數學來說,離現實更真實,距離更近,應用數學問題在情景、背景讓學生更容易感受,更容易體會,更容易接近。
應用數學的教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通過其重要性,能讓學生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其解決問題的愿望。如果學生學習一個東西不知道有何用處時,是很難對其有興趣的。一旦了解了該知識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時,那么學生就會開始關注和給予一定的重視,并且會主動去探索,因為真實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不斷的去探索,學生可以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讓自身所學習到的語言去解釋和闡述。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進而在體驗中理解該問題,雖然可能存在不精確,但是總比什么的不感受的要好很多,這樣的體驗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學科的邏輯體系為主線來展開的,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發展等個性特點,選擇可接受性的教學方式,通常將較為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將其分為多個部分,進行人為的簡化處理。在諸多人為編造的數學問題當中,也就形成了這種顯著的教學方式。這種認識,讓學生沒有親近感,覺得十分的陌生,并不能讓學生真是的感受到相關的領域中去,以及和相關的生活信息的必要聯系。
從上述的意義層面來說,應用數學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考工具和認識的相關方法,不斷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得到一些解決問題的常規知識技能,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技能提供了基礎作用,讓問題最終得到真實有效的解決。由于應用問題自身的真實性特征,可以有效的避免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脫離了現實情境的狀況出現,應用數學相對于別的學科來說,更容易讓學生構建起對數學內容特殊的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提升對數學的興趣,而不是將數學脫離生活、脫離社會現實來進行學習。
4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在當前的教育理念當中,在當前的基礎之上,可以切實有效的開發數學教育資源,從數學本身的特質以及發展特征出發,結合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對學生發展的詳細解答,聯系社會生活環境以生活需要的現實情況,對整個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補充,進而全面彌補過去對學生發展研究不足所帶來的嚴重影響。通過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結合廣泛多樣的真實材料和實際材料,甚至是一些剛新出來的學科,來為學生構造一個更為寬松和自由的學習空間,進而來推動國內的教育朝著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為國家的教育改革作出重大的貢獻,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袁緣. 數學文化與人類文明[D].吉林大學,2013.
[2]趙海江. 數學教育中培養科學人文素質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
[3]艷會. 高師數學專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
[4]沈佳薪. 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科書的現狀研究[D].延邊大學,2013.
[5]梅艷. 美國幼兒園中“數概念”的課程設計特點及其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趙勇梅(1993-),女,漢族,河南省商水縣,專科,學校:周口師范學院,院系:數學與統計學院,專業:數學教育,年級:201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