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 要: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金融危機對企業的沖擊不可避免,我們要從中發現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尋找有效對策,變危機為機遇,走出經濟困境。本文就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及應對展開分析。
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影響;應對;競爭力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我國的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影響,政府和企業都積極尋找應對措施,減少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作用,爭取在蕭條中創造機遇,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1 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
1.1 消極影響:市場發展滯緩
(1)融資方面
我國針對企業融資方面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但是因為金融危機,外貿企業仍然存在融資難問題。銀行為減少經營風險,采取緊縮銀根政策,限制了企業貸款規模,投資者處于安全性考慮也持觀望態度,使企業因為資金短缺而坐失良機。
(2)出口方面
受歐美國家經濟蕭條影響,我國一些外貿出口型企業面臨巨大危機。因為國外訂單急劇減少,導致企業庫存增加、銷售滯后,國外大客戶面臨資金緊張和破產威脅,我國外貿出口型企業的資金回籠受阻,影響企業再生產順利進行。
(3)市場銷量方面
金融危機環境下,從國內需求方面看,許多用貨企業限產、停產、破產,導致生產需求萎縮,產品銷售緩慢或停滯。消費者消費欲望減少,消費支出精簡,影響消費需求,制約企業產品的銷量,影響了企業的產品創新,致使企業整體競爭力下滑,阻礙行業發展。從國外需求方面看,許多加工類的企業生產技術落后,實力不足,市場占有份額本身不大,銷路不暢通,想在短期內開發大量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無法適應金融危機下的惡劣競爭環境。
(4)發展信心方面
金融危機帶來了國內外大量企業的破產與衰落,即使一些國際知名企業也受到很大沖擊。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實力不大,在危機面前更顯得無力。企業缺乏長遠和科學的發展規劃,也沒能形成有效的危機處理機制和方案,普遍采取被動對策,依靠減產、裁員等手段維持與觀望,喪失許多良好機會。
1.2 積極影響:商機潛在空間廣泛
(1)搶占市場空白點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準確把握產品的生命周期,填補產品市場的空隙,正確處理好賺錢與虧本,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在經濟下滑、宏觀經濟形勢極為不利的條件下,逆勢而上,理智地敢冒風險,不遺余力的鞏固和擴大現有的市場份額,搶先占有新的市場。
(2)提供新的潛在商機
海外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樣也出現資金緊張、收入下滑等多種不利情況。而國內企業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相對價格更低,且技術質量又好,使得中國更多的企業會成為國際運營商,成為其潛在的合作伙伴。
(3)加劇行業并購重組
一些企業由于市場占有額低、銷售途徑狹窄、產品技術含量低、處在產業鏈的底端,抗風險能力弱、缺乏競爭力,無法在短時間內拓展其它市場,又缺少足夠的現金流支撐,很難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立足。
(4)國家出臺優惠政策
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近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大了政府的投策,并且提出了放寬金融政策、鼓勵出口創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等。
2 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2.1 完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
企業的內部決策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將會影響企業抗風險能力。首先,企業要加強事前預防機制。提高對預測預警工作的重視程度。企業必須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和變化趨勢進行動態了解,對匯率、銀行利率、稅率、能源材料價格變化、經濟政策等及時關注和分析,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制定與調整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戰略和方案,能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狀況采取合理應對策略。其次,進加強事中控制機制。企業應該對經營過程中的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生產投入等風險進行科學分析、預測、監督、控制。要對國內外市場進行宏觀的分析和預測,對本行業的市場與需求變化及時掌握,能隨時調整經營戰略,對潛在風險采取有效的預測和預防措施。
2.2 有效控制企業經營成本
首先,提高企業的個別勞動效率。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管理。改進生產工具,促進科技創新成果投入生產和轉化。企業內部采取科學管理機制,能節省勞動時間,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具體包括:優化勞動組織機構,選擇能干負責的生產人員進行培訓,對非生產人員進行精簡,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優化經營組織形式,使人員的調配和使用科學合理,采取規范的日常管理規章,對出勤和工作效率進行控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創新熱情。
其次,保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企業經營的成果就是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對企業的印象就是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形成的。因此,企業要注重提高產品質量,避免生產不合格產品,提高產品的社會認同度,打造誠信企業形象。企業可以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查和監督制度進行控制,對產品成產操作規程、出廠產品進行負責的檢查與監控。
再次,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可通過控制成本投入完成,爭取同等投入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產出,或者生產同樣的產品,減少了成本的投入。企業應該對原材料、能源、動力、人力資源管理費用等進行節約,通過改進技術和管理等方法,降低成本的損耗和不必要的浪費。
2.3 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企業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管理,提高資金管理效率,增強企業對風險的抵抗力。
首先,資金使用和管理上,應該預防資金的直接和間接損失,通過健全的資金使用章程控制,利用約束和懲罰機制預防違規行為。
其次,有效的收款回籠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企業要及時進行應收賬款的回收。當企業必須進行資金的賒賬或墊付時,要進行衡量和分析,以求利潤的最大化。
2.4 積極挖掘企業生存潛力
首先,企業必須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對產品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市場分析,這是生產和開發市場的前提。
其次,建立健全優秀的終端銷售隊伍,促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順利銷售,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更快地實現利潤,擴大再生產規模。
再次,建立系統和成熟的服務與銷售渠道,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和銷售。
2.5 強化自主創新能力
現代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就是科技創新,無數成功企業例子證實了這條法則。
首先,企業應該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的作用,增加對科研開發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的投入。
其次,企業必須構筑自身的自主創新體系,打造企業自主創新長效機制,加大對企業科技人才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積極引進企業發展急需的、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創設對創新和科技的鼓勵與激勵氛圍,發展尊重人才和創新的企業文化。
再次,企業必須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的知識產權,打造自己的高新技術品牌,樹立獨立品牌意識。
2.6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企業應該注重自身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的產品和能源,不斷優化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框架、資源配置等環節,避免重復生產和無效勞動,與國內外市場有效接軌,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2.7 提高企業財務競爭力
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流動比率相對較低,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不能與現代企業經營制度相接軌。因此,企業必須健全財務指標風險監控制度,重視觀察長期的資本運營風險,優化企業財務結構,改變不規范的財務管理現狀,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企業在不斷發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環境下,必須增強自信心,采取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在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企業應該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努力增強自身的技術與管理服務,抓住機遇,善于挖掘市場增長點,能發揮出獨特的優勢,揚長避短,用自身的綜合實力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傅洪峰.新形勢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4(14)
[2]高海燕.新形勢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