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我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頻繁往來,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需求量也相應增加,創新教學模式以利于學生的高校教育尤為重要。對此,本文就國際經濟與貿易鉆也應用型人才應當具備的能力,提出創新策略與方向以利于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模式
1 前言
隨著近些年我國不斷深化的素質教育改革,大部分高校都重新對自身辦校發展方向進行認知與定位,構建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綜合型人才為宗旨的教育理念,不斷使本校人才綜合質量得到提升。如今,社會的國際化發展得到升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大部分高校都開設有與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的專業,為此怎樣通過教學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成為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在教學過城中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還能使學校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首當其沖在于充分認識該類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從而明確并定位該專業教學價值觀,運用積極的方案深化教學創新。
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能力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包括有兩個發展目標: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人才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的商務人才,這兩種不同發展目標的人才,其應具備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區別。
2.1 國際經濟與貿易管理人才的能力
國際經濟與貿易管理人才主要從事于對外的管理工作,就職于外貿單位或國民經濟綜合單位等,摻雜部分商業或公司涉外貿易管理等,對該類管理人才加以分析得出應具備五種基本能力。首先,要具備經濟學理論知識與管理基礎知識,能對有效分析國際貿易中的經濟現象,從而對貿易與經濟活動管理更為高效。其次,要掌握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的專業知識,從而能閱讀相關貿易方針與組織條紋并給予合理的解析,來推動國際貿易的良性發展。再者,要具備市場認知能力,對經濟貿易活動進行有價值的市場預測與評估,從而為商業部或涉外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提供合理的建議或意見。然后,要掌握國際經濟貿易各階段的內容,從而對整體活動和業務流程進行有效管理。最后,還要具備計算機能力與語言能力,掌握信息技術為日常貿易與管理活動提供支撐,能使用多種語言跟外貿對象進行交流,以利于國際貿易的良性發展。
2.2 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人才的能力
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人才主要充實商貿活動執行過程的管理工作,可就職于國際運輸與結束、業務跟單以及進出口報關報檢等崗位,基于從事的工作內容及其性質,可總結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人才應包括7類基本能力。要具備基本的經濟學、管理的理論知識,以便于分析工作中的經濟現象,認識并解析相關貿易方針與組織條文,從而推動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積極發展;要具備市場與商品的辯知能力,便于獨立拓展產品市場推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得客戶并構建客戶群;要熟悉國際商務活動模式,具備各類外貿單證的填寫能力;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相關國際貿易管理條例與經濟法規,從而為國際商務洽談會的有效談判提供保障;要熟悉部分會計核算與產品報價知識,了解海關程序以具備報關等能力;要擁有基本的報檢能力,了解相關運輸與保險的知識具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能力;要具備貿易結算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以及語言能力,以利于在貿易過程中流程的交流并提供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最后要具備電子商務的理論知識,以滿足商務國際化發展的基本需求。
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定位
準確的專業目標定位是確保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關鍵點,我國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現行的培養模式,要旨在提供應用型專門人才來推動中小型企業的開放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將教育與目標相融合,實行基于地方經濟與區域經濟的針對性教學模式,使區域范圍內院校、單位逐漸拓展國際化經營,并基于此綜合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奉行以地域對外開放的服務價值觀、注重實踐能力的針對性培養來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養,從而為我國經濟在未來的良性發展夯實基礎。
4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
4.1 構建課程體制
在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論是針對培養管理人才還是培養商務人才,創新并構建專業理論知識體系都是必須的,只有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深化課程建設才能確保人才培養最終目標的達成。優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隨著改革開放及加入WTO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貿行業要求相關人才擁有更高的綜合素養,不單要具備必要的語言組織與溝通能力,還有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隨著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的提升,加強校企雙邊合作,對行業進行雙邊溝通與交流實現人才的協同培養。同時,課程體制要符合教育發展規律滿足市場于人的需求,將與國際化市場接軌放到教學重心,采用合理的分配引導學生明白專業課程的關系與實踐價值,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激化。
4.2 開展雙語教學
流暢的溝通交流是國際經貿活動中能有效促進經貿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實施雙語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利于國際經貿活動中獲取更多的工作實踐能力。雙學教學要嚴格按照由易到難,堅持以專業課程為主導的準則,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規范的專業術語,科學的雙語教學能提升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對管理與商務流程的認知能力,作為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雙學教學能使學生外語應用能力以及專業課程的協調應變能力逐步提升,有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4.3 合理引導實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學生安排到社會實習,以體驗理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應用過程,是實現學生轉變角色的必須階段。施以科學的實習方案,將學生安排到合理的崗位付諸理論實踐,能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拓展自身的認知面,使理論知識得以形象記憶。
4.4 深化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過程要堅持以“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深化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地方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利用已有的各類資源為學生發展構建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芳.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03:1-2.
[2]郭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現代經濟信息,2014,05:168-169.
[3]易珊珊. 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 才智,2014,26:30+32.
[4]羅雙臨.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06:45-47.
[5]李金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的探討[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06:22-25.
作者簡介
錢玉東(1992-),男,漢,河南省沈丘縣,本科,學校:周口師范學院,院系: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年級:2012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