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赫
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深,目前的翻譯公司不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已不能滿足國內翻譯市場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來自國際的信息流不能完全消化,中國失去一定的市場機會。新環境為翻譯公司提供了機會也提出了挑戰,要想做成功的翻譯公司,就必須要對翻譯公司的市場及發展戰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翻譯公司;市場機會;發展戰略;管理體系;經營模式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化趨勢愈加明顯,國際交往、涉外商貿和涉外旅游等越來越頻繁,翻譯的需求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據國家外事局統計,2005年中國翻譯市場規模為人民幣210億元。根據國際本地化行業標準協會(LISA)和美國一家權威機構對世界翻譯市場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年翻譯產值超過13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占60%),2006年達到227億美元,而中國翻譯市場今年產值將超過300億元,中國翻譯市場需求正面臨著急劇膨脹的趨勢。同時從事翻譯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人員也在迅速增加,服務的種類和方式日益繁多,包括人工翻譯、機械翻譯、翻譯軟件以及網站的本地化等等。服務人才梯隊建設也日漸得到重視,然而,目前全國所有的3000多家翻譯公司,在數量和規模上還遠遠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巨大需求,翻譯人才缺口達90%。與巨大的翻譯需求不協調的是內地翻譯能力嚴重不足,由于人才、技術的不足,大量的外文信息并無翻譯。那么在新環境下的翻譯公司如果不探究其發展戰略的話必然會停滯不前,甚至不斷退后。
目前國內的翻譯公司在數量和規模上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需求,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國內市場翻譯小企業多、大企業少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元的翻譯機構和企業幾乎沒有,加上這其中沒有知名的翻譯品牌,沒有知名的翻譯品牌就證明我們是屬于群龍無首的狀態,試問沒有領袖的品牌如何去國際市場中與其他產品和服務抗衡?然而只有數量和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是不夠的,一個產品最重要的是質量,當然,一個行業也是如此。而且現在的各種翻譯機構和企業中90%以上質量控制做的不到位,整體的翻譯質量不高,其結果就是大大影響和阻礙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廣泛深入交流。現在不少人反應現在的翻譯質量越來越差了,并且翻譯人員懶散,脫稿、欠稿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有些人寧愿去看經典原版的也不愿看現在翻譯的版本。出現了這種情況是誰來買單?翻譯公司?工作人員?還是客戶?答案要綜合一下,是工作人員管理下的翻譯公司的錯,也是客戶的錯。
為了弄清楚原因我們先從組成一個翻譯公司的翻譯人員開始分析,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進入了翻譯市場就能賺很多錢,所以很多不具備翻譯能力和潛質的人都進入了翻譯者的這個行業。但是事實上,現在我們去申請一家翻譯公司的話是完全不需要什么能力證明的,所以以前就有一些媒體說開一家翻譯公司和開一家洗衣店一樣,都是可以投資幾萬元就可以致富的行業。這么低的入行門檻使這個行業魚龍混雜,翻譯的質量不一定會得到保障,翻譯的文章也是質量也可想而知。全國以專業翻譯注冊的各類翻譯企業有3000多家,但據估計,以咨詢公司、打印社等各種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單位有數萬家之多。依靠低成本的、無從業資質的人力資源,胡翻亂譯,原本已經很低的翻譯價格被一壓再壓,很多非正規的“翻譯社”的收費還不及正規企業的一半。理解的偏差導致了蜂擁而至的市場競爭主體,認為市場足夠大的競爭主體不斷地用價格爭取客戶,不顧質量,不講信譽,一味殺價的市場環境使不少經營規范。這使得質量較好但經營成本比較高的正規翻譯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此管理人員之間都通過壓低成交價格進行交易,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使大量優秀的翻譯工作者獲得合理報酬的權利也受到損害,他們覺得翻譯行業已無前景,使得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翻譯以外的其他領域,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翻譯公司利潤降低,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于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譯審,從此大量劣質的翻譯產品充斥著這個行當,使得翻譯行業陷入窘迫。由此造成的惡果就是:國內很多翻譯公司的經營規模普遍不大,不少還停留在小作坊式狀態。使得翻譯公司的發展緩慢,不能真正發揮翻譯公司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這一行業的發展,使得一些小型翻譯公司寸步難行。
根據前人的經驗表明,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有市場機會和內部管理體制所組成的。市場機會就是公司所處的行業決定的,可以說我們現在處于一個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環境中,市場機會比改革開放之前要大很多,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現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首先必須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翻譯這個行業可以把國內的東西譯成外文推廣出去,擴大中國影響力,并把外來的優秀作品譯成中文供國人參考,使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廣,也使中國越來越國際化。但是現在國內翻譯公司所存在問題導致我們無法及時消化來自國際的信息流,也就相當于我們失去了很多市場機會。所以要抓住更多的市場機會必須先從翻譯公司的發展戰略抓起,讓整個翻譯行業有實力去承擔其該有的責任。
翻譯公司的發展不是只靠公司本身可以實現的,是由政府,公司,客戶作為基礎形成一個三角鏈共同作用的。我們開設一個成功的翻譯公司需要做到:
公司自身要整頓內部的管理,加強質量流程控制,對譯員的選擇要嚴格要求,并且要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核心專長和每種業務的實際情況來精簡優化公司現有的業務,集中力量搞好核心業務的經營,實現恰當的規模化經營。
公司在競爭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市場競爭規則,采取適當的方式,不能損害本行業的利益,要加強行業之間的相互協作,取長補短。
不斷的擺脫“小作坊”經營的模式,擴大公司規模,在中國形成一個全方位體系的翻譯市場。
翻譯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企業品牌,通過介紹,發送資料以及公共宣傳等方式去獲得廣大的客源,逐漸的形成自己的企業品牌。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的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轉變發展方式和經營模式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及時消化來自國際的信息,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使國內的翻譯領域不斷向深處、高處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吉鵬.《如何制定戰略計劃》.企業管理出版社.[M].2011-11-1
[2](美)路易斯·卡特 等著.李劍鋒等譯.《公司轉型》.經濟管理出版社.[M].2005-7-1
[3]林漢川.《中小企業戰略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M].2006-2-1
[4]西安威尼翻譯咨詢有限公司.西安高新區企業信息網 ,專業信息,專業文章.[J].2010-8-20
[5]魯道夫·格里寧.《如何制定公司戰略》.中央編譯出版社.[M].2005-8
[6]季先如.《贏得競爭優勢》.經濟管理出版社.[M].2000-02
[7]趙有生.《現代企業管理》.重慶大學出版社.[M].2002-01-01.
[8]章健.《企業戰略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M]. 2007-2-1.
[9](Kevinlanekeller)凱文·萊恩·凱勒.《戰略品牌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M].2009-6.
[10]《中國翻譯市場》.陜西翻譯協會.[N].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