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長沙地區1996年至2013年的年降雨量數據,采用灰色系統模型GM(1,1)對該地區的年降雨量預測并運用實測資料進行檢驗,結果表明預測精度是令人懷疑的,不宜采用灰色系統模型對長沙市進行年降雨量預測。
關鍵詞:灰色系統;降雨量;預測;長沙市
降雨量在水資源管理、洪澇災害預報以及水情預報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關于降雨量預測的研究很多,從早期的線性預測發展到現在的非線性預測。越來越多的數學工具被應用在這方面,包括自回歸模型、人工神經網絡、覆蓋算法、模糊系統預測、馬爾科夫預測、組合預測以及時間序列分析等。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和適用條件,相應的樣本數據的數量和原始數據的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然而,降水量的驅動因素十分復雜,包括地形、地貌、流域下墊面、氣溫和人類活動等多因素的影響,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灰色系統理論認為: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統叫“灰色系統”。水文系統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灰色系統的一些基本特征,即水文系統中長期觀測到的水文資料只是水文系統中極少的一部分,如有限年代的雨量、流量記錄等;更有未知信息部分,如未來年代的雨量大小、流量豐枯,洪水、干旱的出現時刻以及水環境的前景變化等;因此,水文系統是一灰色系統,可用灰色系統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本文在GM(1,1)模型的基礎上,對長沙市降雨量預測并運用長沙市降雨量的實測資料進行檢驗,結果表明預測精度不好,不宜采用灰色系統模型對長沙市進行年降雨量預測。
1 研究區概況
長沙位于中國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鄉接壤。總面積為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938.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2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7月)。位于瀏陽境內的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16米,為轄區最高處;岳麓山的云麓峰海拔300.8米,為城區至高點。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特征是:氣候變化明顯,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并不分明,只有冬夏兩季。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于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云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于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2 GM(1,1)模型
GM(1,1)模型是適合于預測用的1個變量的一階灰微分方程模型,它是利用生成后的數列進行建模的,預測時再通過反生成以恢復事物的原貌。
4 對長沙市降雨量的預測
本文收集了長沙市1996~2013年的降水量數據,應用其中1996~2010年這15年的實測降雨資料進行分析:
5 結語
為評定模型的可靠性,規定預測的平均精度達到95%為合格。但由表2可知,用灰色系統模型GM(1,1)進行長沙市年降雨量預測的精度不夠且不穩定,其準確性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 白玉潔.改進時間序列模型在降雨量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1,(10)
[2] 王正發.灰色系統模型GM(1,1)進行水文災變預測問題的討論[J].西北水電。2000,(2)
作者簡介
王健,男,漢族,河南商丘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