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苑等

摘 要:目的 探究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健康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曲靖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進一步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精神病患者給予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能夠縮短住院時間,使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精神病;健康護理;臨床效果
精神病屬于一種嚴重心理障礙,患者主要的表現為暴躁、精神分裂等[1]。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屬通常會產生病恥感,因此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是極為不利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還需要精神病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這樣才能夠促進精神病患者快速恢復健康。本組重點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健康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120例精神病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其中,男72例、女48例;最小年齡者21歲,最大年齡者67歲,中位年齡(42.8±2.1)歲;62例為精神分裂癥、36例為抑郁癥、22例為躁狂癥。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癥分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對患者精神狀態進行嚴密觀察,針對患者不同的精神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及心理疏導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用藥護理。在用藥之前,需仔細檢查藥物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看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等,以此使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證。
(2)心理護理。精神病患者會出現諸多不良心理反應,比如焦慮、抑郁及狂躁等。因此,護理人員需針對不同患者所表現的不同心理反應,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聽患者說話,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狀況,為患者早日康復奠定基礎。
(3)專人護理。專人護理是針對沒有辦法自理的患者而實施的,需保證專人護理人員技能及職業素質的高超,進一步實施安全有效的專人護理,并為患者提供優越的治療環境,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4)飲食護理。對患者飲食進行合理調配,注重飲食營養,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合理飲食及營養飲食對康復的重要性。
(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對象是患者及患者家屬,通過健康宣教活動的開展,提高患者及家屬對個人健康及個人衛生的重要性,讓患者家屬能夠全面掌握精神疾病的防御措施及相關藥物的合理使用,進一步使患者能夠早日恢復健康。
1.3 判定標準
臨床判定指標包括: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臨床治療效果。其中,臨床治療效果參照張少霞[3]等作出的研究,分為三個等級,即為:①治愈:患者精神狀態恢復正常,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治,積極面對醫務人員,同時積極面對生活、樂于學習;②有效:患者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能夠正常進行學習及生活,能正常與人溝通交流;③無效:患者精神狀態無明顯改善,不能配合治療,且不能正常與人進行溝通交流;或病情加重,甚至惡化。總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數/n×100%。
1.4 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分別為(7.26±1.21)d、(12.08±2.10)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分別為(9.82±1.34)d、(16.01±2.31)d;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討論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發現精神病患者通常表現為自知能力差,同時在情感及行為等方面表現為異常[4]。因此,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本組研究重點提到的健康護理包括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專人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等,能夠為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復奠定良機。潘雙仙[5]等經研究表明,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健康護理,能夠縮短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同時為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顯效作用。這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組抽取了12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60例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60例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結果表明:(1)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精神病患者給予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能夠縮短住院時間,使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幼靈.精神病患者自殺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9,07:114-115.
[2]何流英.蘇保育.陳光玲.精神病患者自殺未遂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2):45-46.
[3]張少霞.謝益潮.1749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1,09(23):2935-2936.
[4]高翠蓮.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與護理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4,04(17):110-111.
[5]潘雙仙.韓宗琴.趙新蘭.精神科長期住院患者73例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2,09(11):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