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衛視戰場,縱覽群雄。北京衛視的三檔健康養生節目:健康生活服務類節目《身邊》,國內一線品牌養生節目《養生堂》,首檔醫療健康脫口秀節目《我是大醫生》。三檔現象級節目成為了健康養生家族的“三駕馬車”,他是養生話題的輿論場和風向標;他是當下全民健身熱、養生熱的產物;他為國內健康輿論環境的養成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標桿。在特定語境下,當文化產品撞上健康理念時,他們的聯姻是那么的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在不斷進化中,他們自身的成長也經歷了蝶變和羽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國內健康節目孵化的過程,是從粗放向精致華麗轉身的過程。因此,本文將對這三個樣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從中挖掘出進化過程中的亮點,對國內健康節目或產生指導性的意義。
關鍵詞:蝶變;健康;理念;現象級
2013年,北京衛視確立“首善媒體,大美品質”的定位,打造黃金欄目帶。2014年,北京衛視躋身省級衛視前四強(前三強分別是:湖南、浙江、江蘇),正式晉級到省級衛視第一集團軍行列,確立了“北方一哥”的江湖地位。
在娛樂節目充斥熒屏,占據黃金欄目帶的媒體環境中,北京衛視利用獨家健康資源優勢,利用獨特的視角解構人體奧秘。其社會價值在于讓“沙發里的土豆們”養出好身體、看出好身材、保持好心態。這樣的節目理念契合當下受眾訴求,這一道風味注定會成為風靡衛視的餐后甜點。
1 對三個節目樣本的簡介
1.1 樣本一
《身邊》傳統演播室訪談類型。日播節目, 2004年4月5日首播。以百姓熱議的話題為內容,以幽默新奇的故事為承載,以大眾的廣泛參與為支撐。獨樹一幟的聊天風格,為百姓烹飪出一道暖心甜點。
《身邊》經歷無數次改版,從生活服務類到紀實風格紀錄片,從演播室訪談到蹲點日記再到戶外真人秀。民生節目起家,再到美食地圖,再到健康養生節目,可謂是所有節目類型的發起者和領頭羊,下面就健康養生節目的那段改版進行研究。
1.2 樣本二
《養生堂》老牌健康養生節目,全國健康養生節目第一品牌。演播室訪談類型。日播節目, 2009年首播。 以“傳播養生之道,傳授養生之術”為宗旨,秉承傳統醫學理論,服務中老年受眾。
1.3 樣本三
《我是大醫生》是全國首檔醫療健康脫口秀,通過實證、講解、互動等方式,向大眾傳播最實用、最科學、最權威的醫學知識。2013年10月10日首播,每周四晚21:18周播。傾力打造全民明星醫生形象。獨一無二的“醫生夢之隊”,獨一無二的視覺呈現,獨一無二的互動方式,為觀眾奉上一道與眾不同的健康盛宴。
2 對三個樣本進行深度剖析,探究變化過程
2.1 選題層面:來源、角度和類型不斷優化
2.1.1
來源豐富:《身邊》選題全部來自社區,強調獨家報道首發概念。強大的社區策劃組幾乎每天都泡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觸角延伸到四面八方,在那個傳統媒體時代,簡單而原始的找選題方式依舊盛行。
角度貼地:從民生角度解讀,比如:《超市價簽里的秘密》記者會到超市調查暗訪,發現過期肉是如何改頭換面蒙騙消費者的。《您會洗菜嗎?》記者會到實驗室進行體驗式報道,和實驗員一起做實驗,記錄實驗過程,解讀實驗數據。即便農殘超標也不會和生死關聯,重點是如何洗菜最干凈。
類型繁多:中西醫、健康民生都可涉獵。
2.1.2
來源單一:《養生堂》選題來自自身高收視選題的復制和角度的變換。在過去幾年中幾乎所有的中西醫選題已經窮盡,欄目生存唯一的方法就是找新角度。
角度翻新:已經把所有的話題窮盡,要想繼續生存只能不斷地對老選題翻新重做。
類型兼顧:中西醫兩類都可以觸碰。
2.1.3
來源寬泛:《我是大醫生》選題不光來自于過去高收視選題的復制,還學習借鑒兄弟欄目、國外節目。同時,針對一個新上馬的選題,會對兩個以上不同類型社區進行調研。比如:選擇50個樣本戶,對于選題的喜好度進行測評,好的入圍壞的淘汰。
角度新穎:比如:講心理就選了血型的話題。3月11日播出《血型揭秘》,其中揭秘了一個全新的醫學觀點——血型與疾病的神秘聯系。專家講道:急躁、好勝的A型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猶豫不決的B型血最易患上胰腺癌;O型血要特別留意自己的消化道功能;AB型血患上精神疾病的概率是其他血型的3倍。
類型獨特:選題多數西醫角度,而且是關乎生死的。
2.2 文案研討逐步細化
2.2.1《身邊》天馬行空、任性發揮。《身邊》做養生欄目比較早,屬于早期起步階段,小作坊模式比較明顯,文案操作比較隨性,不論是道具設計、互動設計、文案思路都沒有團隊作戰,多數時候是編導一個人在完成所有工種。而且編導選題通過后往往不確定方向就上手,文案根本沒有時間精雕細琢,很多設計根本來不及進行論證就匆匆上馬,因此后期片子被斃掉的可能性較大,風險較高。
2.2.2《養生堂》專家權威地位不動搖。《養生堂》對稿比較隨專家的性。經常看到編導把專家邀請到臺里,討論文案內容。文案依靠專家發揮的內容比較多,因此文案內容絕大多數是把專家的觀點進行歸納整合。編導和專家是一對一進行,編導和專家團隊就能把文案搞定,專家潛能最大化。
2.2.3《我是大醫生》三級審稿、五輪研討、極致修改。
三級審稿:編導、主編、制片人,層層把關。
五輪研討:提綱、初稿、二稿、三稿、終稿,稿稿精彩。
極致修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經有過“第21版”的極致修改案例。編導、主編、制片人團隊不斷地對專家觀點進行再加工,變成更多可視化元素。
2.3 主持人氣場不斷提升。從造型、構成、語言風格和角色分工全視角解讀
2.3.1《身邊》
造型:女主持大方得體,偏主播范兒。男主持插科打諢、耍寶為主、有時犯二。
構成:主持人成對出現:栗坤、李然或者王芳、王為念,沿襲了傳統男女混搭。語言風格:主持人多數在呈現編導的文案,發揮余地很小。偶有發揮也會被剪掉。
角色分工:女主持是鄰家女孩,男主持是國民兒子。
2.3.2《養生堂》
造型:穿衣打扮保守,小西裝和西褲為主。
構成:主持人單一,悅悅或劉婧,與嘉賓形成一對一訪談場。
語言風格:比較收斂, 比較傳統。
角色分工:屬于一對一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在專家面前如同虛心求教的小學生。
2.3.3《我是大醫生》
造型:青春時尚,韓范兒十足。女主持穿著可謂時髦、大膽,韓版裙裝為主,還曾“露臍”。男主持歐版西裝,手術服,白大褂。造型冷峻時尚如男神。
構成:主持人打造醫生夢之隊
語言風格:幽默爆笑,high翻全場的脫口秀。很多橋段純屬現場發揮,即興表演。
角色分工:
權威紳士——李建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
男閨蜜——欒杰(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乳房整形與再造中心主任)
軍中硬漢——黃鵬(解放軍301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小鮮肉——王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醫師)
養生達人——悅悅
2.4 嘉賓層級不斷提高
2.4.1《身邊》專家不限級別,不限醫院。社區醫院、中醫世家的嘉賓等等都會做客演播室。
2.4.2《養生堂》院士,名老中醫,老一代藝術家等等做客演播室。
2.4.3《我是大醫生》西醫為主,標配為三甲醫院副高以上的醫學專家、主任醫師,甚至請過國外頂級心臟專家做客演播室。
2.5 燈光舞美層面日趨高大上:高科技、高品質、高含金量
2.5.1《身邊》
視覺呈現:大屏造型單一,沒有設計感和立體感。
互動方式:實物道具互動,大多局限于果蔬、零食等具體道具,沒有設計感,沒有虛擬技術。主持人手持話筒和臺下觀眾互動,采訪問問題,頂多讓觀眾模仿一下。
2.5.2《養生堂》
視覺呈現:大屏造型簡單,演播室過大,主持場沒有聚攏感和圍合感。
互動方式:實物道具互動,陳列,擺放規整,沒有設計感,沒有虛擬技術。主持人和專家會同臺下觀眾一起完成互動,或者做操,或者模仿一下動作。
2.5.3《我是大醫生》
視覺呈現:
舞美——不是在舞臺上科普,而是在細胞體中聊天!細胞體解構把整個舞臺統一定位。
科技——充分利用3D技術,打造電視節目中的《阿凡達》。
比如:用3D技術呈現猝死瞬間心臟的變化,人類逐步衰老的過程。除此以外,結合了虛擬植入的最新電視技法,不僅讓3D停留在屏幕里,更實現了讓3D從屏幕飛出,真實呈現在舞臺空間上,與“醫生夢之隊”完成現場互動。
互動方式:
《我是大醫生》不論錄幾個小時,一律讓專家主持團站著講,不會讓專家站在那兒干講,而是要結合道具和互動去講。比如:說到脂肪話題,我們道具組準備了重達55.6斤、滿滿一車的脂肪!而這些脂肪,竟是平均每個人一年吃下去的油脂量!說到老年癡呆,互動是看反應速度,于是將當下流行的“胡蘿卜蹲”游戲應用于節目當中。
2.6 錄像節奏由時間為王轉變為流程為王
2.6.1《身邊》由于預算跟時長有關,錄像必須控制時長,到了時間即使錄不完也要結束,毫無商量余地。
2.6.2《養生堂》可丁可卯一場節目錄制一個半小時,容易控場。觀眾容易接受。
2.6.3《我是大醫生》流程為王不差錢,只要沒有走完流程就絕對不停機。這樣保證了內容的完整性。
2.7 受眾群體日趨年輕化、家庭化
2.7.1《身邊》受眾多為60歲以上老年人。當時流行一句話:得大媽者得天下。可見當時受眾群體老齡化程度。
2.7.2《養生堂》受眾群體主要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70歲占主力。
2.7.3《我是大醫生》有娛樂元素的先天優勢,因此受眾群體年輕化,吸引了大量20-40歲的中青年觀眾。同時著力打造客廳式的節目,營造全家一起圍觀的氛圍。
2.8 創作團隊專業化作戰,崗位明確、分工細致
2.8.1《身邊》編導集權化,采編播一體化,編導更像是一個項目經理。現場導演、準備道具、聯系采訪、拍攝小片、剪輯后期所有事情都要去親力親為。
2.8.2《養生堂》編導崗位分工也有進步和提升,但是僅僅局限于演播室錄像前后的分工上,編導主要負責前期文案和演播室錄像,技術負責后期演播室剪輯和包裝。
2.8.3《我是大醫生》崗位明確,分工細致,項目集成化、專業化。道具崗、角色崗、小片崗、后期崗、新媒體崗,每期節目各個環節都有專人運營,這樣就給了編導更大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北京衛視開創了健康養生節目的先河。縱觀這十年,健康節目理念在變,樣態在變,模式在變,但是創新發展的思維沒有變。隨著“一劇兩星”政策和對養生類節目整頓通知的出臺,整個健康養生類節目將重新洗牌,市場格局與游戲規則將發生根本性變化。2014年,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元年,傳統媒體步入花甲,新媒體正朝氣蓬勃,悄然改變著公眾話語權。北京衛視,一路走來,面對傳統媒體的激烈廝殺,面對新興媒體的井噴態勢,毫無畏懼,憑借強勢資源占據鰲頭,并用互聯網思維重建游戲規則。2015他將如何發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北京衛視輿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