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政府構建的大量公共基礎和服務型設施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但時常會因這些公共設施造成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損失,損失責任如何承擔特別是公有公共設施的可賠償性方面。本文試著從現實中存在的案例和解決方法進行分析,加強公共服務的監管和責任歸屬機制,從生活和法律等方面盡可能的減少其所存在的弊端。
關鍵詞:行政賠償;公共設施;責任歸屬;可賠償性
1 公共設施井蓋事件
近些年來,由于城市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范圍在逐步擴展,都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但是井蓋傷人案件層出不窮,一次次在媒體和輿論中出現,卻沒有大的改善。
1、井蓋的概念
井蓋,即地下管道(包含傳輸氣體、液體等)的蓋子,橢圓型,以金屬井蓋為主。井蓋咬人,是指由于井蓋破損或丟失,導致行人發生意外傷害,甚至喪失生命的公共安全事件。
2、井蓋的公共事件
①2013年3月22日長沙暴雨,地下水暴漲井蓋被沖開,21歲女孩楊麗君不慎落入下水道,被急流卷走生命。
②2012年4月29日,深圳的小學生陸瑩瑩在校門口的人行道上,墮入一口沒有井蓋、無遮無攔、深達6米的“黑井”,溺水身亡。
③2012年7月,哈爾濱市就接連發生多起井蓋咬人事件:上海街無蓋馬葫蘆連“吞”5人, 79歲老太掉進井蓋,成為哈爾濱市馬路陷阱年齡最大受害者。
3、井蓋事件的公共設施思考
我們發現,城市窨井蓋的牢固程度和下水道的防護級別,遠不能確保行人的安全。井蓋丟失、破損、松動等問題,變成了一張傷人的血盆大口,是井蓋的質量不過關還是井蓋的管理疏漏?每當出現井蓋咬人事件,我們追查責任的時候發現,一個小小的井蓋,居然被多個單位管理。以長沙井蓋事件為例,一個井蓋由市政、供電、煤氣、自來水、熱力、廣電、等15家責任產權單位共同負責。眾多的責任主體必然會導致職責范圍不明確,推卸管理責任,導致多部門都有管理權最后是誰也不管無人管理和維護的惡果。
在一系列損傷人生命安全的井蓋傷人吃人事件后,除了各部門的推卸責任和媒體的口誅筆伐引起人民強大的憤懣和不滿外,所謂的處理結果不過是賠錢沒有通過司法渠道,只是為了地方的經濟和社會利益去賠償。于是事件在平息后一次次的循環。
2 公有公共設施折射的法律現狀
1、公有公共設施的概念
公有公共設施是指有中央或地方設置和管理的具有經濟性的物質基礎設施,即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基礎作用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設施,包括公路、鐵路、港口等。井蓋屬于公有公共設施。
2、公有公共設施的法律責任歸屬
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管理欠缺而發生損害時,究竟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在《國家賠償法》沒有明確規定,現實生活中 一般是由經營管理該設施的企業、事業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我國對于公有公共設施的損害賠償規定
世界大多數國家把公有公共設施包括在國家行政賠償范圍里,但是我國把公有公共設施的損害賠償排除在外,原因有下:
①我國《國家賠償法》定位于對行政權力致害的救濟,而對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責認識不足。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要從傳統的高權行政轉向服務行政,提供優質而便捷的公有公共設施已成為政府的重要職責
②考慮到國家賠償制度在我國還是比較新鮮,缺乏經驗積累,因而《國家賠償法》不可把賠償范圍設置得太大,尤其是公有公共設施通過民事解決已有多年歷史,可以沿襲慣例。
③國家財力有限,將國家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歸于民事賠償的范疇可以減輕國家財力負擔。
(四)公有公共設施賠償的法律缺陷
1、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范圍狹窄
我國《國家賠償法》未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納入國家賠償范圍,同時,民法通則第126條所規定的范圍也無法涵蓋所有公有公共設施的類型。
2、歸責原則有失公平
目前理論上對于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原則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違法責任原則三種觀點。
過錯責任原則指行政主體和行政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因過錯給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此種歸責原則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即在認定上有困難,因為主觀方面是不可見的、不可測的,通過把握人的內心世界判斷主觀上是否有過錯是相當困難的。
無過錯責任原則指行政主體和行政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侵犯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并造成損失的,不論行為人是否有過錯,國家均負賠償責任。這個原則擴大了國家賠償的范圍,給國家財政負擔增加壓力,而且對行政機關也不公平。
違法責任原則指行政主體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原則優點是較客觀,避免了主觀認定的困難。但其出發點不是站在受害方角度來考慮的,因此不能完全解決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所引起的國家賠償問題。
3.賠償標準過低
物質賠償也僅限于直接損失,對于可預見的間接損失是不給予賠償的。不利于權利獲得充分的救濟。
3 個人的思考和建議
1、對公共設施事件加重問責和懲戒
管理維護不當應以瀆職罪論處把免職作為最高的處罰,且常見的免職只是挪個位置繼續做官,甚至在問責事件被公眾遺忘后問題官員不降反升。我認為對于造成死亡的重大的公共設施和具有極壞社會影響力的事件的問責官員應該撤銷公職,同時必須移交司法機關追究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否則的話難以起到應有的懲戒作用。
2、完善法律法規,以法治權
加快立法建設,在保證法律的穩定性和制度性的前提下,法也要與時俱進,吸收國內外立法的精髓,使法律更好的維護公民的權益和公平正義,相應的法律法規盡快完善和出臺,公共設施的權屬問題應清楚明晰;同時學習國外法律經驗,將公有公共設施納入國家賠償范圍,利用法律手段完善社會治理和人民權益保障,承擔公共責任。
問責機制的啟動權歸司法還是歸行政部門?是否可以允許由獨立的第三方社會力量進行調查事故、提請問責?從而增加其公開度和透明度以及事件調查的公信力。加強問責機制建設,確保問責有實效。
3、提高政府行政行為的透明度和公開度
公共投入是由公民的納稅錢作為后盾,現今在打造“陽光政府”和“透明政府”,對于公有公共設施的投入以及支出應公開供民眾查詢,讓公民去監督公權力的行使。必須健全規章制度,明確管理責任,從源頭上形成預防機制,誰建設由誰來負責管理和維護。對于已建設的井蓋,管理部門應開展日常檢查,發現井蓋丟失、破損、松動等問題就要及時更換和維護,將吃人的井蓋扼殺在襁褓之中。
4 結語
如今,我們生活在相互依存度很高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和聯系性極強,這就需要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安全足以保證我們每個人有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定感和歸屬感,而公有公共設施關乎著每位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利益,不可像原來一樣自掃門前雪,如果一時行政主義無法扭轉,可以用上升的公民和權利意識去倒逼制度和法律進程的加速,身為社會人,需做社會事。
參考文獻
[1]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五版,P585
[2]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M].法律出版社, P438
[3]長沙:不會放棄對墜井女孩楊麗君的搜救行動[N].南方周末,2013-3-25
作者簡介
趙瑞(1991—),女,漢族,河南平頂山,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