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大多數人的桌子上,都潛伏著這樣一只小小的“老鼠”——沒錯,它就是計算機上用的鼠標。不要看它長得“鼠頭鼠腦”,過去它可不是這個樣子的!讓我們看看鼠標是怎樣進化的吧!
1968 年,來自斯坦福研究院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博士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發明的第一只“鼠標”。這是一只笨重的木頭盒子,盒內裝著互相垂直的兩個輪子。人們可以通過滑動這兩個輪子,讓它在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上運動。而且,它后面還拖著一根繩子,好像老鼠的尾巴。因此得名“鼠標”。
幾乎在同一時間,德國的一家公司也設計出了類似的裝置。但它的下面不是輪子,而是一個可以滾動的球。從1970年開始,德國生產的電腦上都安裝了這種滾動型的鼠標。
1973 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生產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桌面電腦 Alto。這些電腦上都安裝了恩格爾巴特發明的鼠標。人們在使用時發現,桌面上的灰塵和污垢(gòu)很容易隨著輪子的滾動被帶入鼠標內部,影響它的正常工作。從此,鼠標墊開始成為鼠標的“老搭檔”。
1996年,微軟公司給鼠標“頭”上加了一個小輪子。它可以控制頁面的上下翻動。三年后,微軟又開發出了光學感應鼠標。它下面安有LED發光裝置,通過光電感應來控制光標。這種鼠標不再需要鼠標墊,在桌面、紙面上都可以使用。
1979年,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首次見到鼠標。 1983 年,蘋果開始在自己生產的電腦 Lisa 上配備這個裝置。1984年,蘋果推出了著名的麥金塔電腦,它配有一款有棱(léng)角的方形鼠標。
一直以來,電腦的背后需要為鼠標專門留出一個插口。1998 年,蘋果生產了第一款使用 USB 接口的鼠標 。這個鼠標是圓形的,讓大部分用戶無法接受,甚至有人給它起外號叫“冰球”。 2000 年,蘋果又發布了裝在透明塑料中的 Pro 系列鼠標,從這個鼠標后來進化出了蘋果著名的“魔力鼠”,鼠標上不再有左右按鍵,人們隨意點任何位置都可以完成操作。
告別“尾巴”
雖然鼠標很適應臺式電腦,但對筆記本電腦來說,拖著一根線的鼠標就是個很累贅(zhuì)的配件了。1984年,羅技公司率先開始設計不帶數據線的無線鼠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于使鼠標甩掉了“尾巴”。
多功能
日本索尼公司設計的“Talk”可能是歷史上最有個性的鼠標。它試圖把翻蓋手機和鼠標結合起來, 在用戶需要的時候讓鼠標變身為一部電話。通話的時候,人們還可以用滾輪來調節音量大小。
可變形
2010 年,微軟推出了可以自由彎曲的 Arc 鼠標。平時可以把它按成一塊“平板”,需要使用的時候再讓它彎曲成適合手掌的形狀。它前面有觸摸滾動條以及兩個按鈕,功能絕不打折。
像跑車
2012 年,受到寶馬公司的汽車設計啟發,誕生了超級工業產品10M 鼠標。它不僅支持角度調節,還配有通風的掌托、自定義按鈕以及鋁制的底座。看上去就是一只超酷的“汽車鼠”!
更溫暖
2010 年,日本的一家玩具制造商推出了帶有可加熱鼠標墊的鼠標。在冬天用電腦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會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