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夭夭
2008年,畢業于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系的劉二囍在廣州建筑設計院做了兩年白領,他覺得這與自己曾經憧憬的生活相去甚遠,于是果斷辭職,在廣州商業旺地開起了咖啡店,賺到了“差不多夠的錢”后,劉二囍去了臺灣東海大學建筑研究院繼續攻讀建筑學,30歲的他有了建筑師、甩手掌柜、作家、研究生的多重身份。
劉二囍非常喜歡臺灣的人情味兒,晃蕩在臺灣海岸線的時光里,他時常要不斷地面對與孤獨的抗爭,與疲憊的博弈。2013年底,他獨自徒步51天行走1200公里,繞臺灣走了一圈。作為一個長期居無定所的背包客,他隔三差五地會被熱情的臺灣民眾收留,那些樸實善良的臺灣民眾讓他覺得漫漫路途充滿了溫情。旅行結束后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在廣州把開家24小時書店的夢想實現,把在路上感受的溫情傳遞給更多人。
其實,那份夢想已經隱藏在心中很多年了。大概十年前,從臺灣回來的一個朋友給他帶來了一本書,說是來自誠品書店,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從那時候起,劉二囍就記下了這家書店的名字,出于自發的敬意。他覺得,24小時不打烊,是對閱讀、對書籍的一種極大的尊重。
當劉二囍在廣州讀大學的時候,曾想過如果在學校附近有一間不打烊的書店,這樣就不再需要擔心晚歸遇到門禁而無處落腳;在自修室滿座時,可以不必與別人爭搶占座,書店的免費區將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果書店可以有免費的沙發客房間,有朋自遠方來時,他甚至可以幫他們申請沙發客房間而省去一筆費用……
多年的醞釀要變成現實時,劉二囍的心里多少是有些忐忑的,“24小時不打烊”,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里,有多少人會半夜到書店讀書呢?他想仿效20世紀中葉塞納河邊的莎士比亞書店,不僅有書,還免費留宿為自由而行走的文藝青年。2014年5月4日,他在微博發了一條計劃開24小時書店眾籌的消息,雖然明確表示“如果想賺錢,最好不要加入”,但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就有三十多個朋友匯集了120萬元。20萬元裝修、15萬元買設備、20萬元購書,房租、進場費15萬元,還剩下50萬元大家準備“留著慢慢虧”。
其實,誰的錢也不是在地上撿來的,那些并不闊綽的人愿意為了夢想和情懷“揮霍”一次,證明了其實生活中不是只有房子和車子,還有遠方和書。從那天起,劉二囍覺得原來自己的夢想并不孤單。
2014年7月12日零時,1200BOOKSHOP正式開業,出乎意料的是,店里人氣異常火爆,慕名而來的人們擠滿了過道、走廊。深夜一點,書店里仍然擠滿了看書的人。劉二囍開24小時書店并不是頭腦發熱,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他所能做到的是: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情懷。賣書的同時提供餐飲,以咖啡為主,人均消費30~50元。夜間買書6.8折,凌晨2~6時,任意消費免費送咖啡。
作為莎士比亞書店的精神傳承,劉二囍在1200平方米并不大的空間里專門設立一個房間免費為背包客留宿,那是源于他走在臺灣路上時溫情的感動,書店的主題文化沙龍更是吸引著很多資深讀者。劉二囍更感興趣的是,通過書,把書店辦成一個傳遞溫暖和愛心的平臺,一個有故事的空間。接受贈書,收集起來捐贈到西部地區;推代用餐,吃一份簡餐付兩份錢,另一份捐贈給無力支付又想看書的人……
劉二囍曾經擔心,一段時間后大家的熱情散去,書店的生意也會散去。沒想到書店的成長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期。對于很多陌生人來說,書店的“溫情”讓他們在廣州這片快節奏的土地上找到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僅僅和夢想有關。
2014年年底,劉二囍的1200BOOKSHOP和巴黎莎士比亞書店一起入選為美國CNN評選的全球最酷書店,追夢路上的他正在著手開設第二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大學畢業6年后,劉二囍又開始了嶄新奇妙的人生,凌晨2點,不是在圖紙前而是在書架前,的確是件再幸福不過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