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明朝時的夏元吉以善于理財著稱,長期執掌國家財政大權,不過他為人低調,寬宏的氣量也令人望塵莫及。
永樂初年,蘇州、松江府一帶大水成災,夏元吉受命前往江南治理水患。作為中央大員,他不講排場,一到地方,便在水利工地“布衣徒步,日夜經畫”“盛暑不張蓋”。有人怕他中暑,他答:“民勞,吾何忍獨適。”他僅借居在千墩禪寺中,且駐地不帶儀從、不設門禁,一點官威也沒有。
夏元吉巡視淮陰,他騎的馬突然跑了,隨從急忙去追,半天都不見回來。夏元吉十分著急,見有人路過,便上前詢問:“請問你看見有人在追馬嗎?”不料那人怒聲道:“誰管你追馬追牛?走開!我還要趕路,我看你真像一頭笨牛!”夏元吉的侍衛一聽,立刻抓住那人并呵斥其要賠禮道歉。夏元吉擺手:“算了!他許是趕路辛苦,才急不擇言。”于是就放他走了。
一日,老仆人弄臟了皇帝賜給夏元吉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夏元吉知道后,便對他說:“衣服弄臟了,可以再洗,怕什么?”一年冬天,夏元吉出使住在驛館,出發時,發現襪子有些濕涼,便讓驛館的伙計烘烤一下。伙計一時大意,竟然燒著了襪子,嚇得不敢吱聲。夏元吉命人來催,伙計不得已,托人請罪,夏元吉笑道:“怎么不早說?”就把剩下的一只襪子扔了,一點也沒怪罪那個伙計。伙計激動得流淚:“像這樣的官,我平生還第一次遇到。”
夏元吉不光不計較他人過失,有時甚至還替人攬過,自己背黑鍋。
夏元吉接到了皇帝交他閱辦的文書,在寫下處理意見后,囑咐一名吏員:“給這份文書蓋上印章,小心別弄污了,明天要回復皇上。”可等了半天,也不見吏員回來。夏元吉很奇怪,走出辦公室,發現吏員正赤裸上身,跪在院子中,瑟瑟發抖。夏元吉趕忙問清緣由。吏員含淚道:“大人,您處罰我吧。”原來吏員把文書放在桌上,正準備蓋印章,忽然一陣風吹來,桌上硯中的毛筆滾落了,恰好掉在了文書上,瞬時被弄了一片墨跡。吏員知道闖了大禍,又不敢向夏元吉匯報,只好跪在院子里等待發落。
聞知真相,夏元吉不由皺眉,要是將弄污的文書交與皇上,那可是大不恭,還可能丟掉烏紗,可他面色平和地說:“起來吧,你又不是故意而為,以后小心就是了。”第二天,夏元吉上朝,呈上了被污損的文書,請罪道:“臣年老體邁,不慎將文書污損,望陛下見諒。”說完,便請求皇上免去他尚書之職。皇帝笑道:“焉能為了一份文書,讓我失去一名股肱之臣?”夏元吉說的謊話,讓人感到如濃酒在喉的溫暖。
夏元吉從不計較個人恩怨。禮部尚書呂震曾攻擊夏原吉為“柔奸”,即外表柔和卻內心奸詐的人。后來,呂震為兒子求官,皇帝征求夏元吉的意見,夏元吉認為呂震在“靖難”時守城有功,于是也推薦他兒子做官。平江伯陳暄與夏元吉有矛盾,時常在皇帝面前說夏元吉的不是,夏元吉卻經常稱贊陳暄有才干,皇帝不由感嘆說:“夏元吉有長者之風啊。”
史書中稱贊夏元吉“有德量”,說他“其雅量,人莫能測其際”。有人曾問夏元吉:“氣量可以學嗎?”他回答:“我年幼時,有人觸犯了我,沒有不發怒的。后來我學習忍,開始忍在臉上,后來就能忍在內心,時間長了,就沒有什么不能忍的了。”原來,夏元吉的宏大氣度,并不是天生的素質,而是后天的修養。當我們在面對別人忍不住心生怒氣時,仔細想一下,種種任性,并非因為脾氣,也不是因為有錢,不過是缺乏修養的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