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從古至今,中國人素來以勤勞、勇敢著稱。為了生計,一些華人離開家人,漂洋過海,外出闖蕩。通過自身努力,有人積聚巨額財富,有人成為社會名流,還有人在海外建立了“國家”。
公元1772年,廣東梅州人羅芳柏在科舉考試中鎩羽而歸,他覺得讀書出仕無望,決定去海外發展。經過一個多月的風浪顛簸,羅芳柏終于登上了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島)。婆羅洲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每年降水豐沛,土地肥沃,適宜耕種,山里還儲藏著豐富的金礦,等待人們去開采。但是,島上多家采礦公司相互傾軋、爭斗,外部又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威脅,因此當地經濟發展十分緩慢。
就在羅芳柏到來前,東南沿海很多年輕人赴加里曼丹島謀生,大部分人集中在該島沿海城市的坤甸一帶。他們有的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在山區開采石油和煤礦。由于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為了在島上立足,他們需要團結互助,自動結成不少類似“同鄉會”的組織。
來到這片陌生土地,羅芳柏發揮自己的文化專長,以教書為業。據史料記載,他“少負奇氣,生性豪邁,行俠好義,喜結納”。沒多久,他在當地“同鄉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威望越來越高。
1773年,羅芳柏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定土著人叛亂。為此,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柏簽約,把東萬律劃歸羅芳柏管轄,“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羅芳柏創立了實力雄厚的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柏將“公司”升格為“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正式建立,以東萬律為首都,并沿用蘭芳始用“蘭芳”年號。他參照西方國家制度,設置一整套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設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規軍,而是采用全民兵役制,平時民眾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抵御外寇。地方政權分省、府、縣三級,采用選舉制,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
不過,羅芳柏始終心系祖國,惦念著在祖國居住的家人。不管走得有多遠,都改變不了那顆中國心。建國沒多久,羅芳柏派人覲見乾隆皇帝,請求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變成藩屬國家。但是,乾隆皇帝以天朝大國自居,拒不承認這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不過,羅芳柏的使者能見到乾隆重臣,使得對蘭芳共和國覬覦已久的荷蘭人心存忌憚,他們一直不敢造次,擔心貿然出擊會引發大清出兵干涉。正是這個原因,實力弱小的蘭芳共和國,才得以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暫時保存下來。
羅芳柏總共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在臨終前,他心里仍然有個遺憾,就是沒有葉落歸根。
1886年,清廷衰敗,荷蘭殖民軍見狀,大舉進攻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全體民眾同仇敵愾、頑強抵抗,最終因武器簡陋而戰敗。這個存在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最終化作歷史塵埃。
從一個流浪海外的華人,到蘭芳公司的創始人,再到“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柏走過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華人在海外打拼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