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西南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和學前教育。
在學前教育事業中,越來越多的“90后”加入保教隊伍。她們帶著自己的教育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如同一股清新的風吹入幼兒教育這塊園地。但有些“90后”幼兒教師面對具體而繁瑣的保教工作時時常顯得無助和無措。有幼兒園園長就憂心忡忡地表示:“‘90后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感覺像大孩子在帶小孩子”。事實上,幼兒園各級管理者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90后”幼兒教師是園丁的同時,她們本身也是花朵,需要在職業成長的過程中絢麗地綻放。“90后”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應該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以完美的體現。因此“90后”幼兒教師的成長需要更多的關注和人性化的管理。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員群體,來源于社會學家們討論社會發展時使用的一個代名詞,以此討論中國1990年以后所出生的獨生子人群所面臨的生活、成長、發展問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90后”在人們眼中總體呈現一種負面的印象。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身上的確體現出一些消極特征,例如心理素質相對較差,表現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控制能力弱、危機處理能力低;另外就是個人主義較突出,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識問題容易片面,溝通適應能力弱;還有一點就是社會責任意識低,表現出來就是依賴性比較強、法律意識淡薄且缺乏對基本信仰的認同。但客觀地說,“90后”也具備很多積極的特質,比如說信息儲備量較大,表現在各種傳媒手段為我所用、學東西快、接觸新鮮事物快;其次大多數的“90后”擁有發散性思維,體現在他們身上的是中規中矩的東西少、通常不按套路出牌且思維敏捷;最重要的是他們往往具備發展的眼光,敢于突破、批判舊事物,樂于接受新事物。
在文化環境方面,“90后”的社會思潮受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響,對傳統的理念和思維產生了叛逆思維,傳統道德標準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新的道德標準尚未建立,喜歡挑戰權威與自我意識的強化,導致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在家庭環境方面,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他們在成長環境中養成了較為自我的個性特征。從這個時間開始,獨生子女成為了家中的寶貝,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受到外界過多地呵護和關注,很少經受打擊和磨練,這導致他們形成了自我、任性、脆弱等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收入的增加,獨生子女的特殊性,讓他們享有優越的物質條件。當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90后”進入職業生涯時,勢必會有一些不適應。
當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幼兒教師進入幼兒園成為生力軍,幼兒園的各級管理者就更應該關注她們的成長和發展。“90后”幼兒教師的人格特質共性體現為價值觀由“理想型”向“現實型”轉變,價值取向多元化,追求前衛,看重當前;注重平等,喜愛友善的人際互動和平等自由的溝通,厭惡傳統的說教方式;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價值,習慣被關注,責任感與合作意識較弱;情緒穩定性較差,面對壓力和挫折心理承受韌性較弱,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思想活躍,才思敏捷,給幼教事業帶來新的力量。對其鮮明的個性,幼兒園的各級管理者要適應“90后”幼兒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順應時勢變化,重塑管理理念,做好“90后”幼兒教師的管理。
當這批“90后“幼兒教師進入幼兒園工作后,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自我期望高、充分自信,期待被認可,有時為此感到焦慮。在剛接觸幼教工作時,他們展現出對工作環境的期望高,但一有挫折就手足無措。有位年輕的“90后”幼兒教師就抱怨:“一大群孩子在面前吵吵嚷嚷,感覺心里煩躁得很。”同時,她們往往缺少人際理解、妥協的特征。有的老教師私下抱怨:“有些‘90后年輕教師太自我,完全沒有一點虛心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自以為是。”最讓“90后”幼兒教師苦惱的是面對幼兒園的各種規范和規章制度他們往往感到困惑,面對幼兒園老教師或管理者的指導與要求等容易感到壓抑。有一位“90后”幼兒教師就講到:“我帶一個小班。我很喜歡孩子,平時上課還不錯,和孩子們的溝通也挺順暢的,但只要有老教師或園長來聽課,自己就顯得很慌亂,總是出錯。”另外一方面,不少幼兒園園長也在抱怨“90后”帶來了創新思維、滿腔激情的同時,也給幼兒園帶來諸多管理的挑戰。他們反映大多“90后”的幼兒教師職業定位模糊,敬業度、忠誠度較低,責任心較弱,抗壓性較差,缺乏團隊精神。有一位幼兒園園長就憂心忡忡地表示:“我們幼兒園的一位‘90后幼兒教師,完全批評不得,當受到一點委屈和挫折時就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多批評她幾句,她就嚷著轉換崗位,甚至動不動就提出要辭職,真是輕不得也重不得啊。”
因此,在對“90后”幼兒教師進行管理時,幼兒園管理者要注重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對有責任心的,進取心強的年輕幼兒教師主動關懷與愛護,幫助其成長,最終能夠培養和鍛造出一支有向心力、戰斗力和忠誠度高的幼教隊伍。幼兒園的各級管理者要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溝通,讓“90后”幼兒教師對幼兒園發展的愿景、使命、核心價值觀逐步產生認同,使她們認清自身個性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領導,讓其適應幼兒園工作并扎根于幼教事業。
針對“90后”直接干脆的人格特質,幼兒園的各級管理者在和“90后”幼兒教師的溝通中,要改含蓄的表達方式為直接溝通,有話當面講清楚,不拐彎抹角,采用開放式溝通和集體討論式溝通,采用尊重、平等、關愛的方式進行,則很容易贏得“90后”幼兒教師的信任和好感。管理者應充分考慮到他們愿意表達觀點的個性,布置任務需要及時給予反饋,通過合適的溝通方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當理順了教師的心態,最終受益的還是幼兒園的孩子們。當教育者將自己的善意、沉著和關懷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會吸收并發揮這些偉大的力量,變得強大、有安全感、充滿自信。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90后”幼兒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針對“90后”幼兒教師責任感與合作意識較弱這一人格特質,管理者要幫助她們認識個人和團隊的關系,提醒他們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和探討,學習老教師的奉獻精神,并從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中獲得啟示。當“90后”幼兒教師融入教師團隊以后,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快速增加安全感和歸屬感。
針對“90后”幼兒教師,幼兒園園長和各級管理者要改變管理方式。根據其工作實際情況采取以結果為導向、以溝通為手段、以教導為基礎的開放式管理。幼兒園管理機制要透明化,并按透明的績效考評方式去執行。工作獎勵即時化,適當調整原有的馬拉松式激勵方式,把即時獎勵、即時兌現常態化。日常管理要彈性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采用自由式的管理。幼兒園管理者要有耐心,對“90后”幼兒教師要做好壓力管理,關懷、理解、包容她們,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幼兒園文化環境,尊重、體諒、了解她們,加強管理技巧的運用,多采用鼓勵性而非譴責式的管理方式。
當理順了對“90后”幼兒教師的管理后,這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的幼兒教師可以在幼教事業中更舒展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將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奉獻給幼教事業。
本文為“城鄉統籌背景下重慶農村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2010-GJ-051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