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若彤
去英國之前,拖延癥加上選擇恐懼癥讓我錯過了最佳預訂宿舍的時間,直到收到學校發給我的“宿舍已滿”的郵件,我才開始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我必須要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了。
Chapter1 在外租房VS學校宿舍——你將get到不一樣的技能
在外租房能在無形中將你的生活圈子擴大到校園以外,與英國本地人打交道,并且漸漸習慣和接納他們的生活方式。
在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預約制度。英國人對于預約的嚴謹不僅表現在時間的準確性,還有所預約工作范圍的嚴謹性。不知是不是老天特意的考驗,房子接連發生了許多問題,我先后與油漆工、水管工、電工、清潔工等不同工種的當地人打了交道,他們友好、專業且做事細致,別看他們對待工作這么認真,卻不會做任何分外的事,如果預約時達成的協議是粉刷三樓廁所,你就別指望他們會順手幫你把廚房墻壁的一小塊剝落也處理掉,不管你再怎么嘴甜,都是白費力氣,他們只會認為你不夠尊重他們的職業。
小區里本地人很多,我也與鄰居們發展出了“淡如水”的見面就“say hi”的友誼,當然也別小看了這層交情,若是遇到電費、水費和物業管理等問題,還是可以在他們那里得到耐心和有經驗的回答。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像一個native,我開始習慣預約制度,開始與當地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感受著他們的幽默,汲取著他們的生活態度,適應著他們的嚴謹與固執,也理解著他們之間平淡疏離卻也親切互助的交往邏輯,也是一件挺奇妙的事。
這些經歷,住在學校宿舍也許是難以感受到的。不過住宿舍的好處是你不會感受到孤獨,且可以和各國的小伙伴們辦party、聊天,一起做飯等,各國的年輕人產生的文化與思想碰撞,是住在外面的人很難體會到的。
Chapter2 在外租房VS學校宿舍——你將遇到不一樣的困難
住進來兩個月,我常常覺得自己游離于校園之外,不得不承認,自己住在外面,孤獨感是常有的,總想要搬到學校去。
學校外的房子其實住戶身份更復雜,跟你同住的人很有可能并不是學生,年齡、身份跨度都很大,這時,同住就是一件很考驗交際能力的事情。
不過住在學校也會有煩惱。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龐大,難免出現室友都是中國學生的情況。另外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容易被限制在學校的區域之內,也許會錯失許多有意思的事情。
其實,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學校宿舍讓你產生歸屬感、掃去孤獨感,你就得適應它的相對閉塞。
Chaper3 在外租房VS住學校宿舍——你將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由于我住在倫敦有名的白人金融區附近,而我們學校是在倫敦最有名的印巴區——東一區。每天上下學穿梭在這兩個區中間,“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交替出現。在印巴區,可以找到爛得發黑的香蕉,也可以找到5英鎊一件的衣服,而在金融區,則是各種“高大上”的白領生活圈子。
我常常步行回住處,穿梭在低低矮矮的印巴居民區,會被拿著酒瓶、著裝邋遢的印度哥們兒從頭到腳打量個遍,會被學校附近印巴露天市場的低廉與喧鬧所吸引,也會因為不太整潔的道路而感嘆印巴區市政建設的差強人意。然而穿過一個隧道,眼前突然高樓林立,世界五百強充斥了雙眼,還有穿著考究時尚的男男女女、各大時尚品牌和高端生活用品超市。
其實,兩種住宿方式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局限,在外讀書,無論在哪里住,都重在經歷、重在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