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辦孝敬節,800多名學生集體跪拜父母,你怎么看
據《新聞晨報》報道,上海嘉定區民辦斌心學校舉辦“孝敬文化節”。800多名學生在父母面前下拜磕頭,在父母的頭上拔下一根白頭發,永作留念。支持者認為,學校以盛大的場面向學生普及傳統文化,通過實際行動感受彼此濃濃的愛意,這比看書印象更深刻,很感動;反對者則表示,此種方式不可取,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強行推廣的所謂磕頭,是一種“作秀”。對此,你怎么看?
@調皮太平洋:與其大張旗鼓,舉辦什么“孝敬文化節”,讓孩子磕頭,還不如在平常讓他們多陪陪父母。別忘了,這才應該是最溫情的一幕。
@玖玖月餅狗牙兒:華夏自古以來就有“百善孝為先”這一說法,這樣可以讓兒女感受到父母早已老去,應該更加孝敬父母,更加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父母為了養育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只是向父母下跪,相較而言,我們的下跪真的微不足道。
@我不愛吃芹菜:行孝是一種責任,不是一種形式。
@風陌無言卻有淚:學校這種行為真的有必要嗎?父母和子女間的愛不會轟轟烈烈,只是會于平凡小事中體現真情,父母的愛不可名狀,孩子的愛也溢于言表。
@895829416:感恩本身并沒有有錯,也許學校是為了喚起學生的感恩之心,讓一些平時靦腆的孩子能對父母傾訴愛,但未免有作秀炒作的嫌疑,而且,真正的親情,不是一定要大起大落的,平常的時候,幫爸媽做做家務,洗洗菜,幫媽媽做飯,一起聊聊天,就很好了。
@逗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喚醒孝道文化不能急功近利,還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比較好。
@小小壞小孩:孝心是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至于下跪,恐怕形式大于內容。無論何種形式,關鍵要有孝敬的真心。
韓媒抱怨中國游客:把郵筒當垃圾桶,“素質低下”還是“情有可原”
韓媒9日呼喊“救救郵筒”,抱怨中國游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里扔垃圾。韓國街頭基本沒有陳設垃圾桶,而中國很多游客對此很不習慣,不知垃圾該往哪放。而韓國郵筒外觀跟中國垃圾箱比較類似。究竟雙方誰對誰錯,你怎么看?
@楊佳鑫bangi:韓國郵筒跟中國垃圾桶外形相似,中國人才會把垃圾扔進去,如果說中國人的素質低,干脆垃圾直接扔到地上,何必還要扔進“桶”里。
@越過寶盒:不光是韓國,日本、新加坡都沒有沿街設垃圾桶。中國其實是在文明程度上沒有跟世界接軌,先反思下為什么別國街道沒有垃圾桶也能如此干凈,自己國家有垃圾桶也遍地垃圾吧。
@米冬:我去過新加坡,他們之所以不亂丟垃圾,是因為管理很嚴格,懲罰很重。沒有人會頂風作案,既丟人又丟財。重懲之下必有效果,我們國家可以借鑒,一味捍衛“民族自尊”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資深獨立分析師:歸根到底,錯在韓國方面,作為發展旅游的地方,理應對相關設施配套做好相應措施,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各國旅游者。
@疑問問:國內,垃圾箱設置越密,確實越能造就整潔的市容。但當我們走過,路過,一路罵過之后,是不是也該厚道點:怎樣的我們,造就怎樣的社會!公共場合沒有垃圾桶的國度,街道干凈得你根本“不忍心”亂扔垃圾。我們不該贊畏嗎?
@花樂:在新加坡地鐵站,拎著一個蘋果準備削給小朋友吃,尋覓了半天,沒看見垃圾桶。一回頭撞見車門邊貼了一張告示:不得在地鐵范圍內喝飲料及進食,違者罰款500新幣。當即放棄了吃蘋果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