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前后教子方式轉變,你更認同哪一種
近日,成龍可謂忙得不亦樂乎,不但為獲釋的32歲兒子房祖名尋找合適出演的影片,同時還幫助兒子制作新專輯,期待年底發行。對此,成龍表示,自己意識到過去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以前他一直對兒子說“兒子,你走開,我不幫你,你得自己幫自己”。現在他要做的是:“我得幫兒子。”對于這兩種不同的教子理念,你怎么看?
@哦耶傻瓜:我覺得這兩種方式沒有是非之分,應該兩種適度地結合:過度拒絕會讓孩子變成什么事情都自己承擔,不告訴其他人自己的感受;過度幫助會讓孩子過于依賴自己。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成龍事業忙對房祖名的關注過少吧。
@如果當時你沒走:父母幫不了孩子一輩子,漫漫人生路還是要靠孩子自己走。父母能做的,就是為孩子指明方向,而不是拉著孩子走。
@玉蘭盛開時:成龍以前大公無私不幫兒子也沒見有人贊他是好父親,32歲的兒子出事照樣罵他教子無方。與其這樣,為什么不做個威爾·史密斯那樣的父親來幫助和支持兒子呢?
@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因材施教,教育無論中外,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成龍作為功夫巨星享譽中外,但同時他還擔任著父親的角色。成龍對于兒子的成長已經缺席,這次教訓也是對他的鞭策,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情不光為兒子洗白或者親自為他打造一個未來,更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其引領一條正確的道路。
@海的彼岸的等待:我覺得很好啊,人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生存于世的,為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朋友的幫助,但對父母的幫助就諸多偏見呢?只不過是因為對方是明星就說些過分的話真的很不理性,況且現在是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難道要父母放任不管嗎?即使是普通熟人也不會吧?更何況父母呢?
高考狀元騎馬游街的思考
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敕封典禮舉行。來自甘肅、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山西7省市自治區的10名高考狀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康熙皇帝”敕封他們為“第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每人賞“詔書”一冊、人民幣1萬元,《康熙字典》一函。支持者認為,這一活動有利于激發人們發奮讀書的動力,客觀上促進教育發展;反對者則認為,這個環節,令人聯想到封建時代的八股取士,并斥之為赤裸裸的封建殘余。對此,你怎么看?
@546230881: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應不加思考就盲目追隨。八股取士導致了思想文化的退步,本身不可取,但可否獎勵字典及勛章等紀念物,不要如此“復古”呢?
@思雨:大好年華用來游街,確實有失體統,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更是對狀元的褻瀆,這樣的游街還是少一些為好!
@達利瑞:不要戴著眼鏡來看待這個問題,狀元游街還是有其正面意義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即將高考的學子來說,可以起到一個標桿的作用,未來可期,狀元離我們并不遠。
@李露露:過度追捧“狀元文化”,顯示了我們現實的貧瘠和悲哀,這種游街與其說是追捧,不如說是“捧殺”,氛圍決定一切,但愿那些狀元不被“淹死在”捧殺中。
@魚魚:躺在功勞簿上,騎馬游街,供人圍觀,讓嘻嘻笑,更讓人深思,對于狀元,我們該持怎樣的心態? 我想這不僅給狀元上了很好的一課,也給我們每個人上了一課。
@李菲菲:這種文化不可取,也不可追。君不知,自古及今,狀元好比曇花,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倒是那些普通的孩子,最后成了人生的贏家,高考狀元并不等于人生狀元,重要的是未來,而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