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輝+王健任
貴州省深入實施扶貧開發“第一民生工程”,以黨建促扶貧,以扶貧強黨建,通過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去年以來,貴州省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堅持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作為精準扶貧的“管道”,向全省11590個村都派駐了駐村工作隊,實現了對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通過開展建檔立卡工作,解決了“扶誰的貧”的問題;通過開展結對幫扶,解決了“誰去扶貧”的問題;通過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幫扶,將“漫灌”式扶貧轉變為“滴灌”式扶貧,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取得良好成效。近日,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就如何實現精準扶貧與駐村幫扶工作的深度融合接受記者的專訪。
記者:近年來,貴州省在實施精準扶貧和駐村工作中都取得突出的成效。國務院扶貧辦對貴州省駐村工作和建檔立卡工作都給予充分肯定。請您首先介紹一下駐村工作與精準扶貧之間的關系。
葉韜:如果精準扶貧是“滴灌”的話,駐村幫扶就是“管道”。如果沒有堅強的基層組織建設,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民族團結進步就是空話;產業發展、扶貧對象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與全國實現同步小康就是空想;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群眾基礎和工作基礎就是空談。
記者:請詳細介紹貴州省在下一步工作中將如何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管道”作用,在扶貧開發和黨建工作中切實做到“深度融合”。
葉韜:總結起來,我們將努力實現三個方面的深度融合:第一,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第二,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三支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人辦事”的問題;第三,深入推進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建設與扶貧項目資金監管深度融合,實現精準扶貧和黨建工作的“雙促進”。
記者:請著重介紹貴州省將如何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葉韜: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在建檔立卡基礎上,充分授權駐村工作隊參與扶貧項目申報、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績效評估等工作,切實加強駐村工作隊執行力建設,有效解決“無錢辦事”問題。一是實行項目、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根據中央和省里有關規定,除不宜下放的項目資金外,我們將通過因素法,將每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80%,約40多億元直接分配到縣,在縣屬范圍內對扶貧項目實行“鄉鎮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鄉鎮初檢、縣級驗收、鄉級報帳”的管理體制。其核心就是以村為基礎,鄉鎮申報及實施項目,并且把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意見作為項目申報的必備條件,否則,縣級扶貧部門將不受理所申報的項目。二是在項目的選擇和申報上,要按照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省政府批復的縣級實施規劃以及各地制定的村級幫扶計劃,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由各縣組織群眾通過“菜單式”來選擇扶貧和實施項目。三是實行駐村工作隊“四個全程”。即在堅持規劃引領和發揮貧困群眾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等方式,實行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項目申報、全程指導項目實施、全程加強項目監管、全程督促項目評估”扶貧項目資金“四個全程”管理。“四個全程”的核心就是凡是符合鄉級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的程序,都是可以的。同時,我們將全面貫徹黔黨辦發〔2014〕6號文件中明確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對應一個重大項目實施、對應一個致富帶頭人、對應一戶貧困戶、對應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四個對應要求,抓好項目資金的落地工作。加大項目公開公示力度,有效提升駐村工作隊行為能力和群眾的內生動力,促進精準扶貧和駐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把黨的強農惠農富民和扶貧開發政策落到實處。
記者:加強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切實解決“有人辦事”問題,是扶貧開發的組織保障。貴州省將如何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三支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葉韜:首先要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圍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四個一”工程和“五個好”目標(即“配強一個班子,發展一項產業,健全一套保障,完善一批制度”為內容的“四個一”工程,“領導班子好、黨員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群眾反映好”的鄉鎮黨委“五個好”標準),引導駐村工作隊抓住配強班子、選好班長、建好隊伍這一關鍵環節,采取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辦法,重點整頓軟弱渙散和處于癱瘓狀態的村黨支部,不斷提高村支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二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扶產業就是扶根本。大力推進山地特色農業建設,注重促進區域發展、精準扶貧和產業扶貧的有機融合,實現農民有效增加收入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雙提升。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在全省實施“百鄉千村推進計劃”,其中在50個重點縣選擇100個試點村,每村投入100萬元,開展村級組織建設試點,把推進扶貧開發與培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扶貧龍頭企業+農戶”、村企合一、農工商貿工農一體化等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通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逐步消滅“空殼村”。三是培養輸送“新鮮血液”。加強與組織部門和駐村工作隊的密切配合,通過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借鑒推廣“迤那經驗”和玉屏縣“民情信息電子管理系統”,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凝民心聚民氣,不斷增強村支兩委幫助解決群眾所需所盼難題的服務能力。在駐村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中,發現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向黨組織及時輸送合格黨員,培養壯大一批扶貧攻堅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記者:黨在貧困地區的基層組織建設,事關精準扶貧的“管道”暢通問題。貴州省將如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建設與扶貧項目資金監管深度融合、實現精準扶貧和黨建工作的“雙促進”。
葉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能否實現“雙促進”,獲得“雙豐收”,這是當前急需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期望與全省組織系統共同努力,開拓創新,為全國特困地區在黨建扶貧“雙促進、雙豐收”上創造經驗。在下步工作中,一是圍繞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資金撥付、報賬、實施、監管、驗收、績效評價等重點環節,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督作用;二是請駐村工作隊加強對扶貧部門的監督。各級扶貧部門要主動公開扶貧項目申報條件,嚴格項目申報程序,切實做到對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全程接受監管。三是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監督作用。堅持扶貧項目報同級紀檢監察備案制度,注重發揮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公正扶貧和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