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立東,貴州錦屏縣委組織部干部,2014年駐隆里鄉華寨村。應本刊記者所約,龍立東撰文回顧難忘的一年。
解決飲水難問題
華寨村背靠大山,俗話說高山有好水,誰都不會想到村民們的自來水管道多半形同虛設。我駐村之后,準備了兩個水盆,一個用來洗臉,另一個用來盛水沖洗廁所,用水難成為我入駐之后面臨的最大問題。
為了了解用水難的問題,我來到了老支書楊文炳家,他說:“華寨村有2個水源點,要是管理得當,村里面是不缺水的,就是老百姓自覺性不高,不按時繳納水費,管理員不管了,現在是水管管道破裂漏水,水就越來越小,家住在低洼的村民看到自來水沒有人管就肆意用水,有的村民還偷偷放水養魚,家住在高點的村民就沒有自來水了……”。
在華寨村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上,我把維修自來水管道、規范自來水管理、禁止過度用水等問題提交黨支部討論,得到了很多黨員的支持。會上,達成了水表由村里統一購買,主管道由村委維修,管理員盡快招聘,入戶水管由農戶自理,水價由村民代表和管理員協商的決議。
最后,以每噸水1.5元的價格,由村民黃招育擔任自來水管理員。現在,即使在干旱的季節,老百姓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問題了。
給鄉親們送點子
村民吳沁洪為人老實忠厚,言語不多。他跟我說:“自己文化低,在外面闖蕩常常吃虧,不想出去了,就想在村里找點事情干,哪怕苦點累點都好”。我看華寨村地靈組的武家林進山趕馬拉木材,日子也能過得紅紅火火,于是我建議他也買來馬匹,跟武家林等群眾進山拉木材。
在一次聚會上,吳沁洪跟我說:“我們搬運一方的木材是100多塊錢,一天能夠拉2方左右,一個月能賺4000多元,挺好的,就是累點……”
我駐村之后,村民吳炳軍有事沒事總愛來跟我聊天。有一天,我們去看中藥材大棚時,他說:“溪邊的那丘田是我家的,每年雨季漲水,經常把田壩沖走,今年都不想種田了……”
我看這丘田很適合搞養殖,就建議他養殖鴨子。
4月,我和吳炳軍去趕集,他嘗試性地買來100多只鴨子,7月份,90多只鴨子出售之后,他又買來300多只小鴨。有一次吳炳軍高興地跟我說:“你說奇怪不,今天有鐘靈鄉的兩個小伙騎摩托車來這里,就是為了跟我買一只鴨子”。
引進項目富村民
2014年3月24日,我和村干把村民希望引進一些種植項目的意愿向單位領導反映,在他們的幫助下,3月28日,我和華寨村的黨員代表、致富能手到黎平縣、從江縣考察鐵皮石斛種植項目。經過單位領導牽線塔橋,村兩委與黎平白娘子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村兩委把村里的90個大棚承包給公司種植鐵皮石斛藥材,公司愿意讓村兩委挑選出7個標準大棚作為合作收益。三年后,每個大棚的收益將達到3萬多元,扣除成本,村里面每年將有18萬元的集體收益。
達成合作后,該項目負責人章雪珍要求村委為他介紹工人到他們公司打零工。
10月,我們與吳昊達成合作協議,他承包村委的20個大棚承種植草莓。
村民楊銀妹介紹,“現在鐵皮石斛種植、草莓種植和趙老板的苗木基地都需要工人去打零工,村里20多個婦女經常去跟他們干活,不僅學會了種植技術,每個月還有了一定的收入”。
爭取資金共建苗鄉
今年,我們工作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新修了機耕步道1150多米,新修水渠1450多米。爭取到“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40萬元,對華寨村的風貌進行了整治。10月份,我們爭取到了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資金39.9萬元,對華寨村新區的公路進行硬化。村民董啟鵬帶動7個勞動力參加了水渠修建工作。村民吳燦華、楊秀平、吳興雙等7人參加“美麗鄉村”風貌整治工作。現在,華寨村產業有了,寨容寨貌變了,村民的眼界開闊了,大家的發展愿望也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