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
(建設銀行湖北黃石市分行,湖北 黃石 435000)
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就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四種基本的模式,第一是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二是為了解決部分公司融資需求的眾籌模式;第三是針對個人業務的P2P網絡信貸模式;第四是以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為目標的大數據金融模式,這四種基本模式的存在都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給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所以本文就現階段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新要求進行了分析,探究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進一步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挑戰的措施。
就互聯網金融的引致性、便捷性以及大眾性的基本特點來看,互聯網金融又給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要求,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引致性是說互聯網金融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如客戶在進行網上交易時會出現不信任對方,不愿意提前付款和不愿意提前發貨的現象,而且由于二者所用的銀行卡不同而不能及時的進行交易,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應用而生,由此看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傳統的商業銀行要改變以盈利為目的的思想,要切實的考慮到客戶的實際需求和要求,以為民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為目標而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業務和產品。
便捷性是說互聯網金融可以使用戶在自己的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隨時完成自己的交易,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所以這就要求傳統的商業銀行要改變傳統的營運模式,完善和創新自己的線上服務。
而大眾性是說,互聯網金融的門檻比較低,為廣大的中低層民眾提供了更多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來進行理財,覆蓋面比較廣,所以這就要求傳統的商業銀行要降低金融服務的準入門檻,使得中低層民眾能夠享受存貸款等基本的金融服務的同時能夠享受更多的資金融通和服務。
1.擴大了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商業銀行的發展和進步,使得商業銀行在不斷的完善線下服務的同時也開始創新和完善線上服務,比如2015年民生銀行正式上線了“網絡交易平臺資金托管系統”,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民生銀行的發展,作為首個銀行資金托管平臺,目前已有多家P2P公司與民生銀行進行系統對接測試,包括積木盒子、民生易貸等,這樣一來在使得傳統的商業銀行擁有了基礎的個人業務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業務和發展,有利于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穩定了更多的客戶群體。傳統的商業銀行起步比較早,現階段發展的也比較成熟和完善,多年來已經積攢了大量的比較穩定的客戶群體,而且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自身對網絡了解和應用的也不夠成熟,風險規避心里比較強,再加之互聯網金融失誤交易、欺詐行為以及黑客攻擊現象的不斷涌現,使得很多客戶群體依舊比較青睞傳統的商業銀行。2015年315晚會上《五號熱點——血本無歸的P2P網貸》案例的曝光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一些客戶群體對互聯網金融的信賴。
1.商業銀行金融中介的地位受到挑戰。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是不得而知的,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以“阿里小貸”、“余額寶”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使得更多的用戶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投資、理財等業務,而傳統的商業銀行在個人業務中承擔資金的存儲、貸款、支付、匯兌等中介信貸業務受到沖擊,商業銀行金融中介的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
2.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旨在為客戶打造更加個性、私人化的服務方案,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技術等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互聯網金融服務更加透明化和互動化,這樣一來就使得傳統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運宗旨受到極大的挑戰,傳統商業銀行的營運模式亟待完善。
3.商業銀行的業務來源受到挑戰。雖然傳統的商業銀行有比較穩定的客戶群體,但是中老年群體的收入有限,所擁有的資金也在不斷的減少,理財意識比較低,而更多的年輕群體更青睞于互聯網金融,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來源,加之第三方支付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使得傳統商業銀行的收受更受到極大的挑戰。
改變傳統的服務理念,樹立盡力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服務理念是應對互聯網金融給其帶來挑戰的主要措施之一,這就要求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創新自己的服務理念,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提高相關產品的適應性、針對性和競爭性;另一方面,要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不斷的向優秀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學習和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建適合商業銀行發展和進步的線上服務產品。
加大產品創新的力度能夠使商業銀行從根本上贏得更多客戶的信賴和追求,擴大自的業務來源,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首先在進行產品創新時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在了解客戶具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創新;其次,要使相關的產品體現定制化的特點,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和要求,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的產品營銷和金融服務;第三,加強客戶體驗的力度,也就說說產品的設計要符合相關客戶群體的生活習慣,對于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的設計要充分的考慮到實用性和適用性。
加強線上和線下的聯系和互動是應對現在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的重要舉措之一,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網上預約等形式來縮短客戶排隊等候的時間,還能捕捉更多的潛在客戶;另一方面,要實現客戶服務的雙線互動,為客戶提供一個社交型的服務場所,使客戶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感知體驗,讓商業銀行的線上和線下服務更加人性化和親切化。
隨著互諒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諸如互聯網技術、移動金融所代表的智慧銀行的誕生,銀行業的創新意識被不斷的推動和優化,所以接受互諒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的同時,及時的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對于未來銀行的發展和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就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營運狀況來看,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的商業銀行可能是數據驅動銀行,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也將從以產品、客戶過渡到以數據為中心的經營方式。此外,未來的商業銀行可能是移動為主,多渠道無縫銜接的銀行,會變得更加專業和智能化,實現跨界銀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會變得更加便捷、科學、智能,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使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網絡化的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必不可擋的發展趨勢,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隨著國家監督和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光明的,所以傳統商業銀行一定在接受互聯網金融給其帶來的機遇的同時不斷的創新和優化自己的營運模式,接受互聯網金融給其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根據商業銀行的實際經營狀況和戰略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使其能夠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和進步。
[1]王研.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8).
[2]陳思遠.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及挑戰.[J].《智富時代》.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