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國家體育總局開始結對幫扶山西省繁峙縣、代縣。20多年來,總局共向繁峙、代縣派出49名扶貧干部,伍紹祖、袁偉民、劉鵬三任局長都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尤其是現任局長劉鵬,更是針對新的形勢提出雙向扶貧和體育特色扶貧的指導思想。
20多年的定點幫扶取得了巨大成績,總局先后在繁峙縣修建大型體育館1座,援建中小學83所,改造農田1200多畝,幫扶貧困學生3500多名,救助孤寡病殘老人220多名,培訓干部1200多人次,捐贈體育器材11.2萬多件、圖書12萬余冊,折合資金累計投入3619萬元……在此過程中,國家體育總局扶貧干部與繁峙縣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
然而隨著地方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經濟援助的效益不斷衰減,難以持續發展。在新的形勢下,扶貧工作如何定位?如何發揮出更大作用,避免流于形式?如何精準落實到困難家庭和貧困學生身上,讓真正需要的人受益?這些都成為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組面臨的問題。
帶著這些問題,2014年總局第十九批扶貧工作組由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張冊和對外交流中心李偉振率隊來到繁峙縣和代縣,他們深入基層、廣泛調研、克服困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軟硬兼顧,突出體育特色扶貧
2014年,總局的扶貧工作繼續突出體育特色,在保持資金投入和硬件設施配備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軟環境建設,突出全民健身、民眾受益的主題。
2014-2015年度,總局共向兩縣投入500余萬元(含資金和物資折款)。其中群體司已獲準為兩縣購買130余萬元全民健身器材;青少司向繁峙縣砂河第二中學和代縣第四中學分別提供7萬元,用于購置體育器材和圖書;自劍中心向繁峙縣提供15萬元用于體育館的維修工程;奧體中心向兩縣運送各類健身器材、辦公設備和餐飲設備,折合資金200余萬元。這些捐助切實改善了兩縣文化體育教育事業的硬件設施條件,為兩縣文體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支持貧困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強軟環境建設力度,經過扶貧工作組的努力,總局多項體育活動落戶忻州: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主辦的鐵人三項夏令營活動,氣功中心主辦的“百城千村”活動在忻州市舉辦;社體中心在繁峙縣舉辦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
如今,兩縣體育文化事業興旺,群眾體育組織蓬勃發展,群眾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其中色驢俱樂部會員達到800多人;2014年成立了繁峙縣毽球協會,得到社體中心毽球協會的大力支持;自行車協會定期舉辦各類騎行活動;繁峙縣中老年人“慶國慶迎重陽”體育健身比賽共有25支隊伍,3000余人參加,場面宏大,效果顯著;文化下鄉活動,把地方特色文化、農業技術、法律知識、健康常識送到百姓身邊;“繁峙行”健步走活動,縣四大班子領導和群眾一起暢享運動的樂趣;2015年 “強健體魄—陽光生活”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在繁峙縣正式啟動。
真掛實煉,深入基層接地氣
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曾指出,扶貧是雙向的,通過扶貧工作,也為總局鍛煉了干部。通過深入基層,進一步了解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情況,學習老區人民艱苦奮斗、知難而進、負重前行的精神,這對于扶貧干部來說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短短一年的時間,扶貧干部朝夕必爭,不把自己當外人,不局限于定點扶貧規定動作,主動找活干,積極承擔任務,參與政府重大事項的研究和會議,并建言獻策。扶貧工作組組長、繁峙縣副縣長張冊,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嘮家常、交朋友。他在繁峙縣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與縣人大、文體廣電局、體育中心、教育局、扶貧辦等相關人員進行多次座談,了解相關政策和現實情況。經過一年扶貧掛職,掛職干部對兩縣的農業特產、旅游資源如數家珍,對兩縣產業發展的方向、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等了如指掌。
牽線搭橋,促進當地經濟轉型
修建通用航空機場、打造低空經濟是繁峙縣近幾年政府工作的重點項目,低空經濟對于繁峙縣經濟的轉型發展將起到重大的、持續性的拉動作用。扶貧工作組積極與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協調,2014年5月15日,繁峙縣縣長孔保寶帶隊,一行二十余人考察了山西省大同航空運動學校;11月15日至20日,繁峙縣人大副主席、政協副主席、商務局長和旅游局長等一行5人考察了愛飛客航空俱樂部、佛山三水區建設和梅縣雁鳴湖景區的開發,為打造低空經濟、航空小鎮提供了借鑒。
繁峙、代縣兩縣現有經濟模式相似,主要以農業和礦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扶貧工作組重點整合兩縣農產品資源,并通過國家體育總局采購解決兩縣農產品銷售問題。目前已有自劍中心、排球中心、體彩中心和奧體中心在兩縣共采購農產品12萬余元,初步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可持續的銷售、采購模式。
思民所想,做實精準扶貧
“一對一扶助貧困學生”倡議活動經過多次調整形成了完整的、可行的方案,并在總局系統內發放通知。工作組在兩縣共篩選了20名特困優秀學生,由乒羽中心提供5萬元活動經費,于2014年1月8日-11日赴北京參加活動,通過活動,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此外,森地客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為每位學生提供一套運動裝備,總價值23438元。
“一對一救助特困家庭”活動倡議總局各直屬單位,以單位作為整體在內部進行募捐,一個單位救助一個特困家庭,從而突破財務體制瓶頸,實現精準扶貧。
2014年10月17日,為響應國務院首個扶貧日的號召,扶貧工作組當天走訪了兩縣挑選出來的6個特困戶,給予每戶5000元的慰問金,以緩解其生活困難問題。
2015年2月27日,自劍中心向繁峙縣韓莊村民委員會捐贈了兩臺面包機,價值共計14萬余元。面包機提供給由貧困家庭組成的合作社使用,主要為繁峙縣各中小學提供用餐,從而持續解決其家庭經濟來源問題。
資源共享,探索社會扶貧新模式
中央駐晉定點扶貧共有23個單位,各個單位都有各自的資源優勢,但是同一個單位長期扶持一個縣,容易出現同類資源飽和或效益遞減的情況,如果各個單位之間、各貧困縣之間通過物資置換或資源共享的方式,則可以達到各單位共同消除貧困的效果。
國家體育總局扶貧工作組曾在2014年“中央單位駐晉定點幫扶座談會”上提出建議,并與文化部定點扶貧的長治市壺關縣進行了初步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兩縣之間的相互扶持奠定基礎,為中央駐晉定點幫扶資源共享打下先例。
2013年國管局四大車企聯合辦學幫扶項目取得良好效果,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與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汽車4家國內大型企業攜手,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建成“阜平夢翔汽車培訓基地”,進行企業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經考核合格,安排到4家車企就業,部分國有企業每年要給一定數量的國企正式編制。在體育總局機關黨委和扶貧工作組的共同關心下,此項工作得以延續,2014年在繁峙縣共招收73名學生,3年學制,每年減免學費2000元,并為每名學員提供1500元的生活補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