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兵 程茂枝
新型人口文化建設如何融入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內心,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新時期各地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擁有百萬人口的安徽省舒城縣將人口文化建設與美好鄉村建設、服務陣地創建、創新活動開展以及家庭發展能力促進等相結合,不僅讓人口文化宣傳陣地處處開花,更讓新型人口文化理念入腦入心,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生育觀念,全縣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
2012年以來,舒城縣共投入資金5600多萬元,新建人口文化園9處、人口文化大院42處、“城市生活 e站”2處、“幸福生活e站”32處;沿縣主要交通要道、各鄉(鎮、街道)人口集中地,設立“關愛女孩 成就夢想”大型宣傳牌444塊,建設人口文化一條街28條……近日,記者慕名走進舒城縣多個鄉鎮和村(居),探究該縣人口文化建設旺盛生命力的內在機制,感受新型人口文化建設給基層人口計生工作帶來的全新變化。
融入村鎮建設 打造靚麗風景
舒城縣桃溪鎮紅光村是全國美麗鄉村示范點。走進新村,一排排氣派的連體小樓、一條條筆直的水泥村路讓人眼前一亮。位于村民廣場的東側,幾組反映家庭和諧的人口文化雕塑尤其醒目,成為孩子們嬉戲的樂園,也時常引得過往村民駐足拍照。村支部書記朱孝年告訴記者,新村建設之初,就同步規劃了人口文化雕塑,現在它已經成為和諧村莊的中心景觀,受到居民們歡迎。
親密愛人呢喃細語、三口之家幸福嬉戲、子女成才奔向未來、老人衰弱子女反哺……在南港鎮沙埂村村部前,幾座以家庭變遷為主題的雕塑“回頭率”最高,村民到此辦事,在欣賞人口文化精美創意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戀愛、成家、哺育、反哺,這是中國傳統家庭的演變過程,村民看了這些,自然會聯想到家庭和責任,提醒他們珍惜家庭,孝敬老人,關愛孩子”,村支部書記王昌榮說。
這種新型的人口文化宣傳陣地,也日益成為群眾休閑、鍛煉、游戲、學習的好去處。南港鎮沙埂村街北組的68歲老人方道銀經常來村部后面的河里洗衣服、洗菜,從村部直通小河的人口文化長廊讓她每次路過時都覺得很舒心。闕店街道人口文化廣場建成后,不僅讓闕店當地居民有了文化休閑的娛樂場地,而且成為一道亮麗的鄉村風景,給過往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街道晚上黑燈瞎火,現在是燈火通明。我們晚上有了健身鍛煉的場所,既鍛煉了身體,又融洽了鄰里關系”,經常來人口文化廣場鍛煉的許世秀高興地說。
在近年來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人口文化景觀已經成為舒城縣各美好鄉村建設點的標準配置。該縣人口計生委主任周家倉告訴記者,全縣44個美好鄉村建設點,2013年全部同步規劃建設了人口文化宣傳教育陣地或平臺,發揮了很好的觀賞和教育作用。“新型的人口文化倡導拒絕生硬的說教,更拒絕簡單的推送。我們將一些人口文化的載體與新村同步規劃建設,和整個新村的風格融為一體,成為村子的一景,于潛移默化中起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周家倉介紹,舒城縣人口文化園(廣場、大院)設計、構思、內容既囊括人口文化主題,又與各鄉鎮優美的人文、自然風光相結合。利用雕塑、景觀小品、宣傳楹聯、燈箱廣告、知識長廊等靈活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展現了豐富的人口文化內涵,打造出“一鎮一品、一村一景”、各具特色、主題突出、品位高雅的新型人口文化宣傳陣地。為了調動各鄉鎮人口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舒城縣還出臺政策,對建設新型人口文化陣地的鄉鎮進行表彰獎勵。如去年闕店鄉人口文化園項目經考評獲得第一名,獲得建設補助資金6萬元。其余獲二等獎、三等獎、鼓勵獎的鄉鎮也分別有5萬至2萬元不等的補助資金。
融入陣地創建 提升服務水平
走進河棚鎮河棚村便民服務中心,精心打造的“幸福生活e站”充滿濃厚的人口文化氣息。一進大門,一個由父親、母親、孩子形象幻化而成的“福”字造型奪人眼球,蘊含著美好的寓意。“長大了我要當老師、我要當科學家、我要做航天事業的接班人……”,在河棚村的人口文化長廊里,一張張稚氣未脫的孩子大頭貼是過往媽媽們駐足的地方,以“夢幻童年、放飛夢想”為主題的頭像墻,也特別引人關注。
“四證”辦理是育齡群眾最為關心的話題,在河棚村便民服務中心前的人口文化長廊里,宣傳欄上有生殖保健服務證、生育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生辦證流程,讓人一目了然。此外,還有國家、省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以及舒城縣有關地方性計生優先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文件。計生群眾能夠享受哪些補助和獎勵,一看就清楚了。
“服務就是最好的宣傳”。近年來,舒城縣在多個村居打造“一站式”集中辦公模式,將過去村干部單獨的辦公室讓出來,全部建成“一站式”辦公或群眾活動場所。在河棚村“一站式”服務大廳記者看到,有綜治調解、民生工程、人口計生等多個服務窗口,村民辦事不再挨個敲門蓋章,一個地方全部搞定。在城關鎮鼓樓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開展了計生、低保、社保、黨建、政策咨詢、流動人口等一系列服務,居民、外來人員、流動人口到社區辦理的事務,均可在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群眾反映很好。
在城關鎮鼓樓社區,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功能、拓展服務建成“城市生活e站”,成了附近居民的好去處。該“e站”總投入50萬元、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已于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城市生活e站”的功能涵蓋“三主七輔”(“三主”即:家庭生活指導室、“e”智空間、“一站式”服務大廳;“七輔”即:棋牌室、兒童歡樂島、健身房、書畫室、和睦小屋、藝舞空間、多功能大廳),能夠有針對性地為城市居民家庭和流動人口提供子女照顧、文體娛樂、生活服務、健康咨詢等家庭能力發展方面的服務和援助,促進居民家庭生產、生活、生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提升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周家倉介紹,近年來,舒城縣還將人口文化陣地建設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著重打造8個“幸福生活e站”和2個“城市生活e站”。按照“貼近群眾,方便群眾,吸引群眾,服務群眾”的要求,充分體現“人本、和諧、服務”的理念,通過整合黨員電教室、生殖健康服務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等陣地資源,購置各種設施,建設成集“一站式”服務、獲取知識、休閑娛樂、權益維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公共免費服務場所,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服務效果。
融入創新活動 增強宣傳效果
近年來,舒城縣利用志愿者宣傳人口計生國策知識,開展走訪關愛等多種創新活動。同時結合“5.29計生協會員活動日”、世界人口日等重大節假日、紀念日,并同婦聯、工會、共青團等部門聯合,扎實開展人口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活動,構建立體式、多層次、全方位的人口文化宣傳網絡。
曾經受過人口計生部門資助的舒城縣河棚鎮女大學生程芳媛,現在當起了一名國策志愿者。每逢節假日,只要她從學校回家,總是忘不了去看望一下計生特扶對象夏一存。今年春節前,她和其他三名志愿者又去看望夏一存老人了,將慰問品送到老人手中,并熱情地幫助老人整理家務。2013年9月,河棚鎮利用“幸福生活e站”陣地,從當年考上大學的23名獨、雙女戶大學生中選聘了以程芳媛為代表的10名志愿者,組建了大學生人口計生國策志愿者隊伍。
城關鎮鼓樓社區居民王阿姨,因丈夫去世,心理留下了陰影,成天胡思亂想。社區知情后,安排“城市生活e站”志愿者心理咨詢師朱士鳳,多次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和交流,使她的心境有了明顯好轉,漸漸對生活有了信心。周家倉介紹,舒城縣各地在新型人口文化陣地建成后,根據需要及時吸收科技致富帶頭人、致富能手、計生協會骨干、退休干部等人成為志愿服務者,成立志愿服務小組,根據群眾實際需求制定計劃,開展活動,用切實的行動宣傳人口計生轉型發展。
在舒城縣城關鎮幸福村,有個計生國策宣傳隊一直活躍在村頭巷尾。隊員們由村里文化素質高、有一技之長和業余愛好的群眾組成。他們表演農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傳統文藝節目,老調換新歌,自編自導自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鬧花船、腰鼓舞、大鼓書、三句半、快板說唱等文藝節目。每逢節假日,他們就宣傳黨的計生政策,形式多種多樣,還在全村巡回演出,精彩的演出節目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
除此之外,舒城縣各地還結合重要節慶日,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口文化宣傳活動。在去年的“5.29計生協會員活動日”,該縣利用多個平臺開展政策宣傳,開展多渠道優質服務活動。同時,依托人口基金,開展走訪慰問貧困戶、低保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貧困母親等行動,僅關愛貧困母親就上門慰問31戶,送去慰問金18600元;在第23個世界人口日期間,舒城縣特色活動精彩紛呈。縣人口計生委沿合安路、六舒三路、舒曉路、舒廬路建立宣傳長廊、在縣有線電視臺通過滾動字幕宣傳計生政策;每個村、社區給所有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發送統一的溫馨問候和計生政策宣傳信息……通過這些活動,使得全縣廣大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在全縣范圍內倡導婚育新風,構建和諧家庭,建設新型生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融入家庭發展 力促計生轉型
作為有著30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基層干部,舒城縣人口計生委主任周家倉對人口計生轉型發展的迫切性有著深刻的認識:舒城縣多年是省、市考核一類縣,過去計生工作主要是靠行政推動,有時也靠“蠻干”。省有關部門領導曾評價舒城的人口計生工作“剛性有余,柔性不足”,一時間在全縣上下引起對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的思考。
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宣傳倡導是先導,但最終目的是促進計生家庭的發展能力,讓計生家庭優先分享改革成果。有了這樣的共識,舒城縣積極調整了人口文化宣傳策略:改過去口號式宣教為知識性普及,將過去生硬說教變為溫馨服務,更加注重倡導、服務關懷。同時,抓住群眾的需求,開展一系列旨在影響家庭發展的活動,拓展計生服務的范圍,擴大計生服務的影響。
“這里環境很好,室內配備了桌椅、空調、電腦,免費開放,還有我們喜愛的書籍。”這個暑假,家住河棚鎮的四年級學生戴夢婷每天下午都會到村里的“幸福生活e站”來“充電”。
戴夢婷說,她家離村部很近,雙休日、節假日以及晚上只要一有時間,就會來這里看書學習。“e站”里不僅有圖書閱覽室,還有電腦室,都免費開放,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看書、上網查資料等。最讓戴夢婷高興的是,他們的老師韓梅也會定期來“e站”給他們輔導,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及時問。
而在城關鎮鼓樓社區的“城市生活e站”,老人書畫室和京劇票友會也吸引了一大批老人前來歡聚。69歲的退休老人陳由泉就是其中一個,每周三四五都會來 “城市生活e站”吊上兩嗓子。“以前老年文化活動缺少場地和經費,想搞一場活動是難上加難,老人們都很憋屈。自從有了‘e站后,票友會活動再也不愁沒場地了。”
而在該縣經開區北隅村,“幸福生活e站”建成后到底怎么用,村支部書記葉少道和村里的其他干部一開始也沒有好主意。通過調研發現,村里大部分居民是回遷戶,剛由農村人變成城鎮居民,而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是就業。為此,他們在“幸福生活e站”特別開辟一間就業指導室,統計轄區內居民的就業意愿,和經開區有關企業進行對接。同時,邀請企業人事部門和有關求職及法律專家,對有意向的居民開展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依托“城市生活e站”和農村“幸福生活e站”等新興平臺,舒城縣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人口計生工作的轉型發展。在這里,類別齊全的書籍和報刊雜志,引導群眾“好讀書、讀好書”;寬帶上網,讓群眾通過網絡獲取知識、了解信息成為可能,讓留守兒童也可以與在外務工的父母進行親情視頻聊天,為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之間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在這里,群眾辦事方便了,社會事務、人口計生等有關業務可在 “一站式”服務大廳直接代辦,空閑之余可以在健身場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鍛煉、娛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四點半教室”解決了老人和小孩的空巢之寂和無人看管之難……
舒城縣新型人口文化建設,用先進的人口文化幫助群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用細致的宣傳倡導服務幫助計生家庭提升發展能力,使人口文化成為計生工作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群眾觀念不斷轉變,干群關系更加融洽,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的滿意度也穩步提升,2012年和2013年連續進入群眾滿意度省級考評前三名,并分別被安徽省政府以及六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安徽省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