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健
(天津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天津市污染場地治理修復技術工程中心,天津 300467)
近年來,城鎮垃圾產生量日漸增多,在當今世界,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已成為城市長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對環境的污染越發受到人們關注,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也越來越受政府和公眾重視。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指的是通過政府、社會、企業等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對垃圾從源頭上進行分類,到末端集中處理,并利用市場機制將垃圾處理納入環保可控范圍,使城鎮垃圾變為有用的可再生資源的過程,它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綠色發展的必然途徑,是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而,有必要基于綠色發展視角研究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路徑。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垃圾產生量也急劇增加,據報道,我國目前城市年產垃圾量約為1億3千萬噸,而且這些垃圾產量還在以7%-9%的遞增速度增加,如此大量的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將會對城市生態環境及城市周邊大氣、土壤、水體等造成嚴重污染,并且在垃圾中還存在大量有用資源,這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雖然目前城鎮垃圾處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與與日俱增的垃圾產生量相比,設施處理能力、垃圾處理技術水平明顯不足,而且若工藝選擇不合理,還會造成二次污染。天津市的城鎮垃圾在2000年-2014年間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年平均增長率大于3%,平均每天產生量萬噸,但是垃圾處理能力滯后于垃圾總量的增長,雖然城市建成區和生態城對垃圾無害化處理高達90%,但由于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仍然不足,資源化利用率仍然較低,因而,推行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設新型生態城市勢在必行。二、基于中新天津生態城模式分析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路徑
天津中新生態城位于濱海新區東北部,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戰略性合作項目,占地30平方公里,計劃人口規模35萬。該生態城是一項以節能和提高資源循環效率為概念的大規模環境生態城開發項目,主要以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垃圾資源化利用為標志,旨在加強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其建設充分顯示了中國和新加坡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落實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決心。在汲取其他城市垃圾分類及垃圾資源化利用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天津中新生態城率先提出了“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綜合處理”的十六字指導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基于綠色低碳發展新要求,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新路徑。
1.確立先進理念
生態城首先對“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這一概念進行了再認識,將生態城垃圾資源化利用放在社會發展大背景和城市發展客觀需求的層面,從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戰略性考量,明確了兩個方面,其一是城鎮垃圾資源化率是衡量低碳經濟的重要指標,其二是垃圾資源化利用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綜合效益。另外,結合中新兩國政府提出的“三和三能”理念,將生態城可持續發展定位為生態、環保、節能、自然、和諧、宜居,這就為垃圾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動力。
2.建立健全支撐體系
按照綠色低碳和可持續循環發展的先進理念,生態城建立健全了組織體系、標準規范體系等,并以法規體系、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服務監管為支撐,進一步完善了垃圾資源化利用支撐體系 (見圖1),以期合理控制、有序平衡生態城垃圾產生總量和處置去向,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推進再生資源化利用,擴大規模化利用,全面提升生態城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從實踐來看,生態城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主要按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園林垃圾、餐廚垃圾等垃圾種類實行大分流,然后將生活垃圾再分為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小分類,做到了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這不僅有利于后期處理,還有利于資源回收,可有效避免環境污染。
3.構建物回垃圾分類智能管理體系
為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改善垃圾源頭減量效果,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態城引進并研發了一套垃圾智能物回系統,該系統可通過智能終端設備、網絡通信技術,實現居民生活垃圾智能分類。通過該系統投放可回收物,居民可獲取有效積分并在卡內積累,后期可通過線下的積分兌換店或線上的微信商城進行積分兌換。這就極大提高了生態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可回收垃圾的源頭分離、集中投放和統一收運,對于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未來,生態城的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由政府授權、企業經營、自負盈虧的垃圾智能物回管理體系,通過市場行為實現垃圾的智能分類與回收。
4.強化科技支撐
深化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措施之一是全球比選引進先進技術,并加強產學研科技應用能力。基于此,生態城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垃圾氣力輸送技術,根據生態城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創新及改良,不僅實現了垃圾運輸全過程的自動化、機械化、密閉化,從根本上杜絕了垃圾運輸過程對環境的二次污染,而且使這一先進的垃圾收運系統更便民、更親民、更利民,營造出了人人參與垃圾分類,處處踐行低碳生活的良好社會風氣。生態城南部片區的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目前已穩定運行近一年,實現了生態城垃圾從傳統壓縮直運到氣力管道運輸的華麗轉身。當然,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離不開資金保障,因而政府應采取積極的補貼政策,同時明確系統運營收費標準,推廣居民收費。
5.研發有機垃圾微生物降解工藝
由于當前生態城人口基數較小,有機垃圾產量較低,生態城提出了有機垃圾就地化處理的理念。針對餐廚垃圾,生態城采用不同的工藝進行分散式就地處置,首先對餐廚垃圾進行固液分離,降低其濕含量;然后分別處置固體垃圾與液體混合物。對于分離出的固體餐廚垃圾,采用中低溫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利用高效降解菌的代謝分解作用,將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用于花草養護、瓜果種植等;對于油水液體混合物,采用微電解油水分離技術,將餐廚廢油從液體中分離出來,進一步制備生物柴油或環保皂粉,實現資源化利用。通過實施上述處置方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還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綠色低碳發展新要求下,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綠色發展的必然途徑,是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和“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綜合處理”方針指導下,我們應正確認識城鎮面對的現實情況、了解城鎮垃圾構成和動態性,在此基礎上,確立先進理念,建立健全支撐保障體系,構建物回垃圾分類智能管理體系,強化科技支撐,研發有機垃圾微生物降解工藝,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展的城鎮垃圾資源化利用之道,進一步奠定生態城在垃圾分類及資源化領域的引領地位,并逐步將其成功經驗向國內其他城鎮推廣。
[1]張天懿,金彥平.循環經濟視角下的都市農業發展——中新天津生態城模式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4:19777-19779.
[2]劉興民.綠色生態城區運營管理研究 [D].重慶大學,2014.
[3]郝文升.低碳生態城市過程創新與評價研究 [D].天津大學,2012.
[4]彭澄瑤,張杰,李冬,林奇.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新模式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 [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1,05:753-759.
[5]陳軍.天津中新生態城垃圾分類初顯成效[N].中國建設報,2013-03-12012.
[6]建設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學技術部.關于發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通知.中國環保網,20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