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華
在臨床治療工作中,護理質量指標中不良事件主要是在診療活動中出現的醫療異常事件[1-2],是相對于正常醫療過程和結果而言的,指非疾病性所造成的事件。本文主要采用護理質量指標對不良事件做出分類,從中分析不良事件的輕重急緩,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分析,根據其護理的情況和特點,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提高護理的質量,使護理工作得到有效改進。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4年6-12月期間護理工作人員上報的105例不良事件。其中,100例不良事件有各個科室共10個護理單元。主要有內科、婦產科、急診室、門診樓、西一院、神經科、內分泌科、心血管科、康復理療科和東門診10個護理單元組成。
1.2 方法 主要運用回顧性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和調查本院上報的105例護理不良事件。對調查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不良事件的發生地點、當事人、情況、時間、結果等一些資料。本文主要根據省衛生部門所發布的護理質量指標中的所有項目,其中有14項的基礎護理質量指標以及47項??谱o理的質量指標。在??谱o理的指標中主要有對NICU以及血液凈化和糖尿病等的護理質量指標,而不良事件分類依據臨床護理質量指標內14項基礎護理質量指標展開,分為誤吸、針刺傷、藥物措施、壓瘡及跌倒等[3]。再按照事件的發生嚴重程度來分為4個等級,主要有:(1)隱患事件,即事件的錯誤情況發現的及時,從而避免造成事實;(2)警告事件,主要是指在護理中出現非預期性的死亡情況,以及非疾病性的自然過程中形成了功能性永久喪失情況;(3)未造成后果性事件,就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出現錯誤,但未實質性給患者造成傷害和各種機能性的損害情況;(4)不良事件,這種事件是指在治療疾病的過程當中,由于治療中疾病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和功能性的損害等情況。本文主要對這種情況進行詳細研究和論述。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不良事件的情況分析 通過總結,護理不良事件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護理不良事件占比最多的是用藥錯誤,其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護理不良事件(P<0.05),其次為非計劃性拔管、跌倒占比較多。

表1 105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
2.2 護理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分析 對護理不良事件中按照嚴重程度分為四種,依次為警告事件、隱患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及不良事件。對比可知,不良事件及未造成后果事件占比均顯著高于隱患事件與警告事件(P<0.05),見表 2。

表2 105例護理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分析
2.3 不良事件中護理工作人員相關情況分析 不良事件中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情況及其本人的學歷等情況具體見表3。從表中可知,護理工作人員職稱為護士占比顯著高于護師、主管護師(P<0.05),護師占比顯著高于主管護師(P<0.05)。工作年限分析可知,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人數占比顯著高于工作年限為6~10年及11~15年的工作人員(P<0.05),且工作年限為6~10年者占比顯著高于11~15年者占比(P<0.05)。學歷分析可知,本科占比顯著高于專科與中專人員(P<0.05),??普急蕊@著高于中專占比(P<0.05)。
護理不良事件指的傷害事件并非是原發性疾病所致,而是因為醫療護理行為中的不當之處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或是患者死亡,或在離院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等現象[4-5]。護理不良事件可分為不可預防性不良事件與可預防性不良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多會造成嚴重后果,容易引發醫療糾紛,且會對醫院聲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臨床中應對護理不良事件予以有效預防[6-8]。

表3 不良事件中護理工作人員相關情況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通過總結分析2014年6-12月期間護理工作人員上報的105例不良事件相關情況,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展開分析。從本院的工作規章制度上看,并沒有采用懲罰性的措施對不良事件進行上報制度,而是鼓勵護理工作人員積極實時上報。在出現不良事件時,有關當事人要及時地報告給當班的護士長,還應積極填寫有關護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報告單,詳細地對發生的事件情況進行記錄,把事件的時間、地點、當事人、過程和結果等各種信息記錄完整[9]。然后由護士長著手調查不良事件產生的根源,以及在事件發生的各種管理上的漏洞和各種因素等情況,再由科室進行討論和分析,并制定出相應的完善措施,再上報給護理部。在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下的重大情況以及突發性、緊急性等情況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以及面臨的環境進行口頭上報,通過各級上報,直接對院長進行報告[10]。最后,在針對各種不良事件的情況,各個科室的護士長要組織各個成員進行不良問題和事件的分析和研討會,對于出現的不良事件提出一些改進和優化策略[11]。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105例不良事件中,用藥錯誤30例,占比28.57%;非計劃性拔管18例,占比17.14%;銳器傷9例,占比8.57%;跌倒16例,占比15.24%;走失14例,占比13.33%;抽血錯誤8例,占比7.62%;輸液反應4例,占比3.81%;醫源性皮膚損傷6例,占比5.71%。經過對比,護理不良事件占比最多的是用藥錯誤,其發生率高于其他護理不良事件(P<0.05),其次為非計劃性拔管、跌倒占比較多。從中可見,護理的不良事件主要發生在用藥錯誤和非計劃性用藥的錯誤、跌倒等原因上,這幾種情況占到最主要的三大情況中。而用藥錯誤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核心制度落實還有一定的差距,對于醫囑沒有進行嚴格的執行,加上藥品的管理處于混亂的狀態當中[12]。因此,要對這些原因加以控制,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完善和優化,要加強對核心制度的管理和落實工作,特別是護士長,要對核查制度和三查七對等制度嚴格管理和執行,使護士們形成嚴格的紀律和責任。對于藥品,要嚴加檢查和放置,交接班的工作要做好交接,形成嚴格的交接制度[13]。對于非計劃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其主要原因在于導管出現堵塞,導管堵塞為長期留流感染中最為常見的肺感染性并發癥,特別是對于血凝性導管出現堵塞現象等,另外,導管脫出和導管的相關性出血、導管性的靜脈炎和導管異位也是造成非計劃性拔管的常見原因[14]。護理人員可有效對穿刺者進行培訓,加強對穿刺者穿刺的成功率,選擇科學合理的血管和導管,盡可能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在展開PICC導管留置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相關要求,對沖管技術與封管技術均應熟練掌握。專職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導管予以維護,若患者有躁動不安、意識不清等現象,應以有效而合理的約束方式對患者穿刺肢體加以固定,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適當方式給予鎮靜處理。另外在護理過程中還應和患者家屬加強溝通與交流,爭取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跌倒也是常見護理不良事件類型,在對跌倒不良事件發生分析后得出,其原因主要是科室沒有做好相應的防跌措施,對于防跌的風險沒有提高認識,對于預防跌倒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引進相應的防跌工具,護理人員缺少跌倒相關知識,或是因為醫院中雖然設置了跌倒風險因素評分標準,然而各科室并未對這一問題給予重視,未對患者跌倒風險展開準確評估,或僅對患者展開了跌倒風險評估,但并未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另外,家屬和患者也容易忽視跌倒等現象,沒有充分做好防跌準備工作[3]。護理相關部門和人員要對跌倒進行預防,制定預防跌倒的有關指引,確保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有法可依;加強防跌宣傳工作,提供必要的防跌工具,積極配合家屬和患者的合作;對各科室展開跌倒評分檢查;對臨床護理人員展開跌倒相關知識培訓并予以考核;對各科室內預防跌倒相關知識與提醒標志予以完善,在醒目位置貼好防跌倒標志。
另外,本院對護理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展開了分析,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警告事件占2例,占比為1.90%,不良事件占49例,占比46.67%,未造成后果事件占41例,占比39.05%,隱患事件占13例,占比12.38%。對比可知,不良事件及未造成后果事件占比均顯著高于隱患事件與警告事件(P<0.05)。其中警告事件主要是誤吸導致患者出現窒息,使其呼吸、心跳驟停。雖然本院發送的警告事件不多,但這些事件常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功能性損害。因此在護理管理中不僅應對不良事件數量給予關注,同時還應關注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及給患者造成的傷害,在不良事件出現后仔細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嚴格措施,預防事件再次發生。
通過對護理事件中涉及的護理人員基本資料展開分析,可知護理工作人員職稱中以護士占比最多,多數護理人員工作年限不足5年,學歷以本科占比最多。由此可見,低年資護士是最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的人群。護士工作年限較短,臨床經驗相對欠缺,故臨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與判斷能力有所欠缺,易對護理質量及患者安全造成影響。管理人員應重視低年資護士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注意護士分層次管理,合理排班,注意將高年資護士與低年資護士合理搭配,保證各個班次中既有低年資護士,也有高年資護士,從而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風險的識別、判斷及預防能力,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對于護理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與護理的風險成正比,要通過對護理不良事件的科學管理來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因此,要求護理工作和管理人員要運用科學的護理質量評價和指標體系,及時了解不良事件發生的突發和其他各種情況,科學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護理措施,落實好核心制度,使護理的質量提高上去,得到患者的衷心支持,使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康復機會。另外,還要加強對不良事件的關注程度,對護理質量中事件的嚴重程度也要做到積極重視和管理。此外,要加強對年輕護士的培訓和管理工作,由于護士的工作年限和實際工作經驗對臨床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要加強對護士的培訓和管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1]董正梅.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2,20(9):182-184.
[2]向連梅.護理安全綜合量化管理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妫ㄏ卵?013,21(8):176-177.
[3]甘玉華.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質量指標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35(21):4724-4726.
[4]劉躍英.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當代護士:專科版(下旬刊),2015,23(4):190-191.
[5]孫霞.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3,21(9):184-185.
[6]岑莉.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在基層醫院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2):122.
[7]王非凡,崔瑩,陳曉芳,等.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蹤檢查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0):750-752.
[8]解麗娜.品管圈活動在婦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運用[J].今日健康,2014,13(9):340.
[9]宋雨華.實施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做法及成效[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23(12):138-139.
[10]余葉嫦,李共甜,寧炳雯.根因分析法在急診科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558-559.
[11]詹西榮,范嬋,胡亞心.應用魚骨圖進行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管理體會[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5,17(1):49,52.
[12]昌子艷,賈士峰,劉紅.基層醫院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3,28(9):49-50.
[13]陶勝茹,高麗蓮,黃潔微.護理質量指標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25-27.
[14]魯惠玲,姜虹英.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具體措施[J].實用醫藥雜志,2014,3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