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長 杜源生
質量強市引領經濟新常態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長 杜源生

4月30日,市長杜源生在市中介服務中心調研行政審批改革
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城市生活品質的保障。抓好質量工作,既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要求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這些擲地有聲的論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做好新時期的質量工作指明了方向。
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惠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過上有品質的生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三明市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的工作主題,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把質量強市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為三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責任分工到位。成立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質量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宣傳教育、考核檢查等工作,并明確了責任部門工作職責。強化目標考核,將“工業產品質量抽查合格率、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每萬元投資產出GDP、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率”等4個指標納入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的績效管理考評指標體系,使質量工作的權重數據更加有份量。二是政策配套到位。開展“三明市質量獎”作評選活動,制定修訂了40多份包括品牌獎勵、質量獎評定、科技進步獎勵等在內的推動質量工作的配套政策和舉措,并在經費上極盡所能給予傾力支持。三是輿論氛圍到位。積極開展全國“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世界標準日、世界計量日等群眾性質量咨詢活動,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質量、重視質量的良好氛圍,形成全社會共治共為的良好態勢。

公益講座

食品企業代表簽署食品安全承諾書

深入開展質量月宣傳咨詢活動
一是提升產品質量。大力實施重點產品質量提升工程,注重擴大產品監督抽查覆蓋面,特別是對社會關注度高的兒童用品、家用電器等10類工業產品開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對照檢查,確保質量安全;對具有三明區域特點的人造板、建材、水泥等開展“對標”行動,樹立質量標桿。二是提升工程質量。深化落實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工程質量和隊伍素質“雙提升”工作,廣泛開展全市示范工程現場觀摩會、推廣樣板間、樣板工藝示范,深入推進工程裂縫、滲漏問題治理,積極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三是提升服務質量。在深入跟蹤分析服務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服務業八大重點產業的工作重點、目標、發展措施,編制了《加快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服務業行業參與服務業政策制定、標準編制、品牌創建、規劃建議,推動行業組織形成行業監管和自律機制;持續加大旅游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分階段開展以保障旅游者權益為主題的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和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實施旅游服務質量監督員制度,推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
一是強化制度監管。一方面狠抓執法聯動的制度建設,另一方面,強化制度監管的社會效應,結合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加快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成立了誠信“紅黑榜”發布工作聯席會議,獎勵誠信、約束失信,這種做法得到省政府的肯定和推廣。二是強化日常監管。全面推進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深入開展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扎實做好質量狀況分析,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三是強化專項打擊。圍繞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打擊假冒偽劣“窩點”、打主觀惡意違法行為作為專項打擊工作重點,在產品質量領域、建筑工程領域持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形成高壓態勢。
注重能力,夯實“三個基礎”
一是夯實質量標準基礎。強化標準計量能力建設,制定三明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發展計劃,扎實質量標準基礎。二是夯實技術能力基礎。加快檢驗檢測平臺建設步伐,總投資1000萬元的三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基本完成,省礦山機械及冶鑄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大田)通過現場驗收并掛牌開展工作,省氣動工具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明溪)已正式投入使用,省工業用布(革基布)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尤溪)大樓建設已竣工。同時,注重強化公共服務平臺的社會功能,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質監局國家中心和檢驗檢疫局分別打造林產品、食品農產品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三是夯實人才隊伍基礎。下發《三明市“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2015—2019年)》等6個人才政策文件,出臺《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實施意見》,以爭創集聚人才,為質量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明市將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引,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主線,全面加強質量建設,全力打造質量品牌,以質量強市引領經濟新常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