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海杰
晨曦微明,這里已經是雄雞齊鳴,母雞歡叫,一個身著藍色工作服,腳穿雨鞋的年輕人,推著架子車,忙碌在彩羽閃耀,引頸高歌的雞群中……這里就是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下中灘土雞養殖場,這個年輕人就是河畔鎮家喻戶曉的致富能手,養雞場主人楊虎誠。
楊虎誠給人的感覺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小伙子,但他頭腦靈活、勤奮好學,吃苦耐勞,敢闖敢干。他出生在會寧縣河畔鎮河畔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憨厚老實的農民,一輩子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碌著,為了供兄妹倆讀書,父親不僅要耕種莊稼,為養家糊口,還要騎自行車到周邊幾十里的鄉鎮擺攤賣衣服,節假日他便和父親一同擺地攤去。在楊虎誠的眼里,父親是一座山,這是位憨厚老實的農民,不僅用汗水養育著虎誠兄妹,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著兒女要端端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貧困的家境條件,父輩們勤勞的品質感染著他,使他自幼腦海中產生了改變家庭面貌的念頭。
2006年,楊虎誠高考失利,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被堵死了,他的一位高中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幫助他申請“雨露計劃”,到會寧縣職業教育中心繼續就學,他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三年的學習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創業夢,他不甘心一輩子在家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
剛開始,他通過借貸籌集資金20多萬元,買下村里的一片荒灘地蓋起了旅社,當時下中灘離鎮子較遠,客源較少。村里人說:那一家人頭腦發昏了,在這兒蓋旅社誰住?但時間不長,15間房子和兩間庫房都被人租用了,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人說,現在養雞場全用飼料激素養雞,肉雞長的快,雞肉和雞蛋一點都不好吃,他靈光一閃,如果純天然養雞豈不很受歡迎?于是,他萌發了養雞的想法,他四處奔跑,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
他的創業精神感動了剛過門的媳婦,媳婦向她爸借了10萬元,貸款15萬元,加上開旅社的收入,總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養雞場。
現在他的養雞場每年出欄成雞20000多只,雞每斤15元,比其他飼養場的價格高5元,產蛋27000多斤,每斤30元,還要提前一個月預定。楊虎誠已經成為河畔鎮的養雞能手,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都欣然應允。他每年引進大量的小雞,經過初期養殖,防疫之后,賣給附近的農戶和養殖戶,還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和養殖書籍。
現在,養雞場的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他不僅還清所有的借款,還蓋起了小二樓,購買了拖拉機,自己也開上了轎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