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周艷
在河南省扶貧辦主任張成智看來,世行五期扶貧項目瞄準了最貧困區域和最貧困人口,針對性較強。對于河南251個項目村的項目實施成效和發展前景,他滿懷自信:“總書記、總理強調要阻止貧困代際傳遞,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通過實施世行五期扶貧項目,這251個村貧困代代相傳的問題將基本解決。”
村民為擁有感“點贊”
記者:新時期河南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是“三山一灘”地區,那么河南世行五期扶貧項目是否也瞄準了這些貧困區域?
張成智:河南省世行五期扶貧項目在立項之初,就瞄準了最貧困區域和最貧困人口的發展問題。在全省選定的10個項目縣中,9個處于秦巴山片區和大別山片區,夏邑縣雖然不在片區,但也是貧困程度較深的。同時,251個項目村都是項目縣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子。
從項目縣、村的選擇來看,河南省世行五期扶貧項目的主戰場也是連片特困地區,針對性較強。
記者:此次我們走訪了河南省2個項目縣、6個項目村,發現村民普遍對世行五期扶貧項目的積極性和接受度非常高,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張成智:村民的確很歡迎世行五期扶貧項目,我下村的時候,就有村民問能不能再給點這樣的項目,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項目的選定增強了村民的擁有感、參與感,主人翁意識。世行五期扶貧項目是由村民自主決策的,他們的意愿和話語權得到了尊重,選出的項目活動是他們最關切、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大家的積極性很高。
第二,項目的實施提升了村民的自信心。項目的實施主體是村民,親自參與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使群眾覺得自己不僅能辦事,還能把事辦好,眼界和思路打開了,民主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有所增強,干群關系和鄰里關系進一步和諧。
第三,項目運行公開透明。從項目活動選定、實施,到監督、驗收,全程公開透明,村民全程參與,把項目當成是自己的事情來辦,確保了工程質量,所以受到群眾歡迎,紛紛“點贊”。
記者:相比于國內的政府主導型扶貧項目,世行五期扶貧項目有哪些特點和優點?
張成智:我個人認為,世行五期扶貧項目最大的特點有四點:
一是社區主導和群眾參與。以貧困村為社區單元,組建村級項目組織,建立項目投訴機制,引導和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項目建設,提高了項目村及農戶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是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首先是項目機制的可持續,項目資金的使用權屬于社區,由社區按照群眾意愿,自我選項、自我建設、自我管理,建立和完善項目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其次是貧困村脫貧和農民增收的可持續。一方面,社區發展基金(CDF)能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幫助村子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通過實用技術培訓等能力建設,提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本領,為其發展備足后勁。最后是項目建設內容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理念,通過GEF項目的宣傳、實施,能教育、引導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農業生產、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是項目資金直接撥付到村。這在以往的項目中是沒有的,這種方式讓村民對項目的擁有感增強,通過宣傳,將到村資金數量等項目信息告知全體村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關注度,積極參與項目建設全過程,提高了資金安全性、項目可行性、質量保證性。
四是注重學習培訓,嚴格操作。項目專門制定了幾個操作手冊、管理辦法、報賬辦法等,要求嚴格按規定程序實施。另外該項目特別注重學習培訓,既安排有較多的對管理人員的項目管理、資金管理、采購管理培訓和一定的學習國際減貧經驗的國外學習交流,又安排有對項目村農戶的農村實用技術、實用技能培訓。這都有效提高了大家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保證落實項目理念,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項目村將“留得住鄉愁”
記者:世行五期扶貧項目在河南實施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成智:一是項目村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加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如村組路和入戶路的修建,結束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也能及時運出村銷售,降低了運輸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外面的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等能順利運進村子,減少了農戶支出。另外,集中供水設施建設解決了飲水困難問題,村衛生所建設緩解了就醫難問題,村小學校舍建設解決了上學難問題,村文化活動室和活動廣場建設則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等等。
二是產業逐步成型,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社區發展基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群眾發展生產的資金瓶頸問題,扶持帶動了產業發展和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三是培養鍛煉了一支認真負責、業務熟練的項目管理團隊。根據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我們多次舉辦培訓班,對項目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培訓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有理論講解,還有討論和問題解答,提高了各級項目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干。
四是先進理念深入人心。河南省的GFE項目于2012年3月開始實施,主要在25個GEF項目村實施了灌溉工程、坑塘治理、人畜飲水、桔梗還田等一系列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有效緩解了干旱、暴雨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提高了項目社區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項目村碳儲量有所上升。同時,村民在項目中廣泛接受了環境保護知識,提高了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對改善項目村農戶脆弱性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隨著世行五期扶貧項目的結束和十三五規劃建設的實施,我相信到2020年,這251個村子都會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亮點村、示范村,成為“留得住鄉愁”的地方,成為最宜居的美麗鄉村。
記者:世行五期扶貧項目中的社區主導發展理念能否運用到國內扶貧項目當中?
張成智:實際上這種借鑒和學習已經開始了。比如說河南的互助資金項目、省級彩票公益金整村推進項目,都已經采用了社區主導、村民參與、自主決策的發展理念。另外,我們省的基礎設施項目、到戶增收、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也在逐步借鑒世行項目經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