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
成就報道是近年來縣級電視新聞每年報道的“重頭戲”之一。一般多選擇在國慶或歲末年初、“兩會”前后、重大節日期間,開設專門欄目,集中推出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成就報道,成組進行連續報道,以一定規模的報道形成適度的宣傳強勢。
“離觀眾近些、再近些”,是電視新聞近年來追求的目標。成就報道年年要搞,如果純粹從工作需要的角度進行報道,往往會把成就報道變成羅列數字、口號的老一套的“官樣式報道”,缺乏有效信息,枯燥乏味,很容易造成領導滿意觀眾不滿意或領導和群眾都不滿意的效果。因此,我們在積極推進會議和領導活動報道改革的同時,還花大力氣在成就報道的方面進行創新,作為時政報道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之一。從群眾的視角出發,精心選擇群眾關心和感興趣的角度、形式、內容進行報道,才能做到“成就年年報,年年出新招”。
角度:小題大做 以小見大
新聞報道要有鮮明的導向和傾向。成就報道作為一種主旋律報道,尤其要講黨性、講政治,體現思想性、政策性。但是,新聞報道必須用事實說話,成就報道也要選擇有典型意義的素材,從盡可能小的角度入手,以小見大表現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主題,化平庸為新鮮、變枯燥為生動,增強說服力,滿足觀眾的新聞需求。
在鳳城市“兩會”之前,鳳城電視臺成就報道的主題是反映本屆市政府五年來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大突破。主題確定后,我們選擇了近幾年變化較大的、群眾感受較深的幾方面進行報道。如反映農村小城鎮面貌變化的《小城鎮建設駛入快車道》,反映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條件改善的《山里農民用上太陽能熱水器》,反映城市環境變化的《霓紅燈扮靚景觀河》等等,從一個側面、一個縮影反映出鳳城市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燦爛如畫的前景。在慶祝建黨八十七周年期間,我們連續播出了《“個私”黨建蓬勃向上》、《農村“領頭雁”一路高飛》等多篇成就報道,也是從一個個側面反映了全市黨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內容:貼近群眾 做“百姓文章”
大家常說,離群眾越近,新聞價值就越大。在進行成就報道時,更要按照“三貼近”原則,精心選擇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群眾希望了解的內容報道素材,努力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吸引觀眾的眼球,讓觀眾在樂于接受的信息和觀點中悟出道理來,起到事實勝于雄辯的效果。
從大局出發、小處著眼是成就報道素材選擇應該把握的一個重要原則。2010年國慶前,鳳城電視臺推出了“滄桑巨變看今朝”欄目,在素材選擇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從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切入,用形象生動的素材反映百姓身邊的變化,從而詮釋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連續播出了《百姓居所更寬敞》、《電動自行車走進平常百姓家》、《百姓教育路更寬》、《山里農民用上太陽能》、《百姓出行更便捷》等一組成就報道,注重從群眾關心的角度去抓新聞,使成就報道更具有新聞性和貼近性。
形式: 圖文并茂 增強“收視欲”
在成就報道的形式上,鳳城電視臺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為了盡量避免“公文體”、“簡報體”報道形式,著力追求成就報道的親和力、通俗化,增強視覺沖擊力,刺激觀眾的“收視欲”。在成就報道中我們大量使用同期聲,讓觀眾用自己語言道出報道的主題,以現場同期聲運用為主,畫外音為輔的報道形式,避免了平鋪直敘、畫外音主播到底的“公文體”、“簡報體”式報道方式,激活了成就報道的形式。同時用畫外音大量挖掘新聞背景題材,為觀眾提供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在《山里農民用上太陽能》這篇成就報道采訪前,記者組就報道方式方法上進行了認真研究。根據報道主題和內容的需要,決定以現場采訪為主、新聞背景題材挖掘為輔的采訪報道方式來表現和深化主題。在長度為547”的報道中,我們選用了12個采訪對象的13段同期聲,用采訪對象平實的話語輔之以適量的背景、圖表信息,形象地詮釋、深化了報道主題。此外象《電動自行車走進平常百姓家》、《霓紅燈扮靚景觀河》等多篇報道都采用了這種報道方式,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收視效果。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