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踐證明,要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關鍵在于進一步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大力開展新型生育文化活動,就是要讓人們樹立起科學的、文明的、進步的婚育觀,而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則是新型生育文化的核心。
所謂生育文化,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關于婚姻、家庭、生育、節育等活動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知識能力、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等。新型生育文化是在長期推行計劃生育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在促進廣大群眾婚育觀念轉變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新型生育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口與資源、環境、社會協調發展,尊重自然規律。它摒棄了舊的生育觀念、風俗習慣、道德標準等,它是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
我們必須堅持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大力建設和發展先進生育文化,用先進的生育文化力量引導人,塑造人,改變人,提升人,切實轉變人們的婚育觀念,努力解決人口計生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鞏固低生育水平,為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一、抓好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切實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
生育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生育文化大力倡導少生晚生、優生優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等新型婚育理念。
舊的傳統生育文化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消失,它仍與新型生育文化交織存在,相互影響。在現階段,從總體上說,新型生育文化雖已經成為我國生育文化的主體,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落后生育文化,甚至還存在一些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腐朽生育文化。特別是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傳統生育觀念對人們形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姑舅親親上親”、“多子多福”、“早生貴子”、“男尊女卑”、“女兒非子”、“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等,形成了一整套傳統的生育觀念和生育文化。
我們在新型生育文化建設中,要堅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注重對落后文化的改造,注重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在婚育領域里,不注重對舊的落后的婚育文化的改造,新型生育文化的建立就會受到阻礙,發展就緩慢。
要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關鍵在于進一步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生育文化的核心是生育觀念。人們的生育觀念決定生育行為,生育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實行計劃生育,實質上是一場移風易俗的思想革命。清除封建生育文化的影響,促進人民群眾在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上的文明和進步,本身就反映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行計劃生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不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
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低生育水平的實現,是靠政策宣傳和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實現的,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人口反彈。建設新型生育文化,就是要將過去千百年來形成的“傳宗接代”,“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轉變為“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等新觀念。在人口與計生工作中,我們應當積極建設和發展先進的生育文化,用先進的生育文化去影響人、引導人、提高人,不斷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以徹底擺脫舊的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進一步穩定我國的低生育水平。
二、采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建設和發展新型生育文化
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必須按照“大宣傳、大聯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實行有情操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和宣傳教育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在活動參與中受到熏陶和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使其思想上受教育、靈魂上受觸動,觀念上有改變、生育行為上有變化。同時,更要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在生育文化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新型生育文化得到蓬勃發展。
以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為目標,努力創新宣傳理念,采取多種形式,營造有利于進一步轉變廣大群眾婚育觀念、有利于穩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宣傳氛圍。一是充分利用好媒體。在報紙、電臺、電視臺及網絡等大眾傳媒上,要有群眾喜歡的計劃生育欄目和計生公益廣告宣傳,切實提高欄目的質量,使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日益深入人心。二是注重新型生育文化環境建設和滲透性工作。在農村,要建設好生育文化一條街和人口文化大院,將人口形勢、計生法規主要條款、婚育科普知識等上墻、上街,形成濃郁的生育文化氛圍。在城區,要讓婚育文化進街道、進社區、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使婚育文化滲透到城區各個角落、各個層面。三是抓好宣傳品的溫馨化。要根據需要有計劃地多設計制作適合不同育齡人群需求,具有可讀性、實用性、收藏性的宣傳品,發放到育齡群眾家庭,使其成為常在身邊的計劃生育宣傳員。四是注重活動的凝聚性。在城鄉,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用典型引路,用事實說話,用身邊的人演身邊的事,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增強宣傳教育的輻射力、親和力和感召力。五是要積極探索社會化、個性化、精品化宣傳的新格局。要有特色,有針對性,使新型生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
在創建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的進程中,作為計劃生育的直接參與者,人民群眾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建設和發展先進的生育文化,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人口與計生工作中的作用。流動人口日益增多,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問題在當前越來越突出,這些都是與先進生育文化格格不入的。大力倡導新型生育文化的理念,使其形成群眾自覺的價值觀,讓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工作形成更深遠的影響。堅持從基層抓起,從上至下,建立健全計生管理網絡,及時發現并解決計生工作熱點難點問題。注重發揮育齡群眾身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避免把育齡群眾僅僅擺在一個受教育的地位,使新型生育文化滲透到各個領域、各項工作、各個層面中去,有力地推動了先進生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要注重發揮社區(村)居民自治組織與計劃生育協會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作用,讓育齡群眾切實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踐證明,只有大力建設和發展新型生育文化,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那些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也就迎刃而解,從而促進人口計生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實行計劃生育后的需求,促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深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觀念的轉變,人們在實行計劃生育后,對生育文化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關注生育政策到現在更多地關注科學保健知識、生殖健康、優生優育等,育齡群眾更加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因此,我們要把推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需求選擇結合起來,切實滿足百姓對計劃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獲得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方面技術服務的權利。
社會主義生育文化以人為本,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增強為人的服務和為人民群眾的服務進而影響其婚育觀念的轉變為己任。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與發展,必須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新型生育文化形成于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而科學技術的介入,又進一步拓寬了生育文化的范圍,給生育文化帶來質的變化。
當前的著力點應放在對最基層群眾的科學知識的普及及需求選擇優質服務和相關的技術服務上,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依托社區,繼續建設好、發揮好基層人口學校、婚育學校等的作用,面向廣大群眾,做好人口國情、形勢任務、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和科普知識宣傳,促進普及率和接受率的提高;面向育齡婦女,促進婦女發展;面向男性,做好男性參與計劃生育、關注男性生殖健康的宣傳教育和生殖保健,促進男性健康;面向青少年,做好青春期、性健康、以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教育,促進青少年發展;面向家庭,要開展好富有大連特色的家庭健康促進計劃,做好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優育優教、夫妻平等、尊老愛幼等家庭美德和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的宣傳教育,促進家庭發展;面向流動人口等特殊人群和貧困人口、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對他們積極實施需求選擇優質服務,促進他們增強生殖健康自我保健的能力。要大力抓好區、鎮、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所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建立完善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體系。
為建設和發展先進生育文化,滿足育齡群眾實行計劃生育后的需求,瓦房店市啟動了“全民生殖健康宣傳教育推進計劃”,在城市片開展“生殖健康社區行”活動,在農村開展“生殖健康知識百村行”活動。我市還啟動了0歲教育工程、男士教育工程、青少年性教育工程、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等七大優質服務工程,新型生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在新型生育文化建設中,要積極加強計生利益導向,尤其要加大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力度,解決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生活上有保障,并積極對農村獨生子女戶、二女戶家庭實施計生獎勵扶助機制,切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真正使百姓無后顧之憂。這對改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起到的作用是極大的。
大力加強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和發展工作,是新形勢下人口計生工作的需要,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實行計劃生育后的需求,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真正讓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成為造福于人民群眾的事業。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