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雪等

“微看寶清”火了!
2015年3月31日,這個自稱“媒體界土八路”的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第11期“黑龍江最具影響力新媒體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馬,在全省政務公共服務類微信中名列第一。
一個縣級黨政微信公眾平臺,能在這個由《生活報》聯合清華大學新聞研究中心打造的排行榜中脫穎而出,著實令人刮目相看:截至2015年4月,在全縣人口40余萬、縣城人口僅10萬的邊陲小城,“微看寶清”的關注人數卻達到65 000人;在其發布的信息中,單篇文章的閱讀數量最多達62 325人次,文章點贊率高達1.61%。高漲的人氣背后,折射出的是實實在在的影響力。
不夸張地說,“微看寶清”四個字在當地幾乎婦孺皆知。不少寶清居民表達了相似的體會:“每晚閑著沒事兒時,都等著看‘微看寶清發布新聞。”
一個怎樣的官方微信能讓微友們“等著看”?
2011年,微信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到2013年10月,微信國內用戶量突破5億,人們接受信息越來越依賴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經常向“微看寶清”反映問題的熱心市民王永剛道出了個體用戶的感受:“誰也不能成天捧著個電視、電腦到處走啊。”
“這是大勢所趨。”寶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史鑒意識到,微信在融入百姓生活的同時,勢必影響到宣傳模式,對于沒有報紙的縣城而言,黨的宣傳工作可能正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2013年10月中旬,縣委宣傳部就宣傳現狀面向各基層單位、黨組織展開調研。兩周時間里,收集上來的問題集中且嚴峻:缺少傳遞民聲的平臺,群眾有訴求卻不知道向誰反映;缺少有效的新聞發布平臺,政策好聲音傳達不到絕大多數老百姓身邊;政民互動缺少媒介,很多人不知道縣委書記、縣長是誰;發生“醫鬧”“校鬧”等事件時,謠言四起,想要澄清事實卻辟謠乏力;社會正能量缺少有效的傳播渠道……
這些問題恰恰說明了盡快建設新媒體平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寶清縣委宣傳部決定抓住這個輿論新陣地放手一試。
打造新媒體的想法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11月,中共寶清縣委十五屆25次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正式開通寓意為“俯察民生之微”的“微看寶清”微信公眾平臺。
“講的是身邊的事兒,嘮的是百姓愛聽的嗑兒。” 這是微友們的共同體會。“微看寶清”走的是“群眾路線”,始終將關注民生作為工作重點。
在寶清縣第五小學師生眼中,“微看寶清”可是幫大忙了。由于施工原因,這所小學的東側曾存在一條“水泥路”——冰雪融化期,積水漫道,泥濘不堪。從手機鏡頭里看,行經這里的人們常會弄上一鞋泥水;孩子上學,需要家長抱著過馬路。無奈之下,有老師將情況反映給了“微看寶清”。
2014年3月19日,“微看寶清”的“小編”來到現場,經過核實,當天便發布了頭條信息《爸爸,我不想去“威尼斯”上學》。這條消息一經發布,便在全縣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相關部門迅速采取措施,出動大型機械施工。經過一天搶修,五小師生終于告別了穿雨靴進校的生活。
2015年4月中旬,不少學校和家長向“微看寶清”反映,校園周邊有商鋪向學生兜售香煙。當天,“微看寶清”的“小編”前往實地摸查,發現確有一些商家將整包香煙拆零后賣給學生。4月20日,“微看寶清”跟隨縣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煙草專賣局等多部門開展聯合檢查,以《孔子和林則徐讓我們在“校門銷煙”》為題報道了檢查結果,并公布了舉報電話。學校周邊“煙消云散”,家長和老師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微看寶清”收到微友的訴求和反映的問題共2053條,回復和辦結率達到90%。
每當有停電、停水、交通、天氣、招聘、買房等方面的信息需要發布時,“微看寶清”總是最及時的發布渠道,讓群眾第一時間知曉身邊事。
寶清五小政教主任蔡麗霞很是感慨:“每天下班后,我都會先掏出手機看看‘微看寶清,如果哪天看不見新的信息,我可能會感到不習慣。”
而對“微看寶清”的工作人員來說,這種“如果”是不存在的。
從開創之初的三名工作人員,到如今擁有十人的團隊,“微看寶清”一直堅持每天推送八條信息,春夏秋冬,風雨無阻。2014年8月的一天,一場特大暴風雨破壞了整個縣城的供電系統。沒有電,怎么上傳新聞?有工作人員想到了擁有備用電源的縣醫院。醫院得知他們的初衷后大受感動,主動提供兩間辦公室。六名工作人員,六臺電腦,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確保了當天信息如期與微友見面。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微看寶清”的輿論監督職能日益凸顯。
2014年3月27日,“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寶清縣奧體中心舉行,3000多名黨員干部參加。然而,就在如此莊重、嚴肅的會場上,就在工作人員多次重申會場紀律的情況下,依然有人接打電話、玩游戲、嘮嗑兒,甚至有人打起呼嚕……隨后,“微看寶清”發布《會場不文明:你在其中嗎?》,將鏡頭下的不文明舉止公之于眾,并要求被曝光人員所在的黨委一周之內做出書面解釋和保證。
“縣城就這么大,誰不認識誰啊?”一位參會者感慨,一旦在微信上曝光,很容易被認出來。
很快,被曝光人員所在黨委悉數上交了書面保證,并給出相應處理結果。
懾于“微看寶清”的影響力,此前有人私下找到縣委宣傳部社宣組組長、“微看寶清”負責人張洋,希望他能幫忙“刪帖”。張洋無奈一笑,“慢慢養成新習慣就好了。”
在寶清,張洋絕對是個名人——當過十年刑警的他,曾是寶清縣唯一的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過奧運會、殘奧會和大冬會的志愿服務工作。豐富的經歷讓張洋的行事思維開闊、不拘一格、敢作敢當。
如今,很多單位開會都喜歡邀請“微看寶清”的工作人員到場,因為大家知道,“有他們在,會風好”。
2015年3月中旬,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連續七天播放于海河同志的先進事跡,讓于海河精神傳遍全國。作為于海河工作過的重要鄉鎮,七星泡鎮頻頻出鏡。然而,新聞背景中的七星泡鎮卻讓寶清人既高興又臉紅——道邊“敞亮”的旱廁和成堆的垃圾讓人感到羞愧。3月19日,《“衣衫襤褸”的七星泡,你在給寶清抹黑》一文毫不客氣地將七星泡鎮臟亂差的街景來了個大曝光。
看到曝光微信后,七星泡鎮黨委高度重視,第二天便發動200多名黨員干部開展環境整治大會戰。
看到七星泡受到“曬丑”待遇,小城子鎮黨委宣傳委員盧微微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回去收拾。”
有這種反應的不只是盧微微和小城子鎮,其他鄉鎮也迅速行動起來。
“我們就是要殺雞給猴看。”張洋解釋道,曝光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希望各鄉鎮環境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在全縣開展的“禁賭”行動中,曝光了一批涉賭場所和人員;隨紀檢部門嚴查“公車私用”行為,將車牌和當事人一同曝光;曝光“門難進、臉難看”的窗口單位,曝光超載的貨車……
也有人替“微看寶清”擔心:毫不客氣地拿丑陋現象開刀,會不會得罪人?
“黨政微信公眾平臺正在發揮新的‘喉舌作用。是‘喉舌,就要做好監督工作。”寶清縣委書記朱海濤為“微看寶清”鼓勁兒,“放手去干,我給你們撐腰!”
曝光只是一個輔助手段,寶清縣委更有意于將“微看寶清”打造成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逐漸理順群眾與政府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這些年,只要停電,大家就抱怨:‘收電費時挺積極,一停電就沒人管。”寶清縣電業局黨群工作部主任婁淑萍常常覺得委屈,用戶著急,電業局何嘗不著急?可是,即便有誤解,也沒有什么有效的澄清方法。
2015年3月22日,“微看寶清”發布一則題為《記住狂風暴雪中最美的寶清人》的視頻。人們從中看到,大山深處,一線電力職工正在齊腰深的大雪中冒險清理高壓線上的冰雪。
許多微友看罷不禁點贊:“原以為電業局的人就是抄個表、收個電費,沒想到,居然有拿命去拼的時候。”
“‘微看寶清搭建了群眾與黨政部門之間相互了解、理解的一個平臺。”婁淑萍感慨,“微看寶清”正在“柔軟”地拉近群眾與政府之間的距離。
當然,這種在身邊人之間傳播的方式,對職工而言也是一種鼓勵。
電業局搶修班的老職工李勛感慨:“我和同事搶修電力線路的視頻,媳婦和姑娘都看到了。孩子知道她爸是干什么的了,不再嫌我臟,而是為我感到驕傲。”
在鄉鎮,更需要有效化解誤會的方式。寶清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杰先舉例說,老百姓去鄉鎮黨委或政府反映問題,一般都直奔領導的辦公室。一看領導不在屋,就會尋思:“肯定又沒上班!”但現在通過“微看寶清”的時政新聞報道發現:“哦,原來干部們沒閑著,都下村去了。”
寶清縣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征求群眾意見環節,在5000份調查問卷中,群眾滿意度提高了19%。并且,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微看寶清”,普遍認為這個新平臺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讓大家對縣委、縣政府的工作有了知情權。
而在寶清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于淑敏眼中,更看重的則是“微看寶清”靈活的宣傳方式。
2014年12月初,醫院打算將最新的惠民政策通過“微看寶清”發布出來。起初,于淑敏心里是畫了個問號的:把政策文件從紙上照搬到微信上,老百姓就能看進去了?
然而,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2014年12月10日,《這些惠民政策,你享受到了嗎?》一文在“微看寶清”發布,圖文并茂代替了文字堆砌,語言簡單質樸、通俗易懂。
“一瞅文章題目就能讓人看進去,形式和內容與過去刻板的宣傳材料大不相同,都是老百姓愿意看的東西。”如今,于淑敏對“微看寶清”不吝贊美之詞,“他們用一種柔軟的方式來傳遞黨的好聲音,每次報道出來的東西都讓我感到意外和驚喜。”
事實上,“微看寶清”草創之初,可謂舉步維艱,不僅群眾的關注度有限,黨政部門也并不認可。一次,一名“小編”向一個鄉鎮黨委要新聞材料,盡管那是一則已經在電視上發過的新聞,可人家就是不愿給。
而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大反轉”,很多部門主動打電話向“微看寶清”提供新聞素材,因為大家已經看到了他們的“能量”。
利用新媒體加強政務信息傳播,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政務微信總量達40 924個,省市級部門開通政務微信總量占比為84.7%,縣級及以下行政部門則為15.3%,而在全國新媒體排行榜中名列政務類第11名的“微看寶清”,無疑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當然,還有一些效果可能是“微看寶清”的設計者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微友“春天”留言說:“作為一名普通群眾,在過去的一年里,我真切地感到寶清縣委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弘揚社會正氣方面,做出了超出以往的貢獻。‘微看寶清無處不在地弘揚先進、倡導奉獻、鼓勵向上,對于這個邊陲小縣的群眾而言,絕對是巨大的引導和教育。”
看著“微看寶清”發起的“向不文明現象宣戰”“愛心接力”等活動,網友“李”感慨道:“小縣城有大胸懷。”
“微看寶清”不僅曝光了不文明現象,也曬出了“最美寶清人”,曬出了“最美家庭”,曬出了文明風氣。
2015年2月28日,寶清縣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獎,小城子鎮梨南村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就宣傳引導而言,“微看寶清”功不可沒。
“‘微看寶清已經成為弘揚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縣委書記朱海濤在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會議上講話時,特意點名表揚“微看寶清”,“很多人見到我,包括省里的、市里的領導都對我說,你們那個微信辦得很好”。
“微看寶清”有官方背景,卻不失平民姿態。它不是居高臨下告訴人們怎么做,而是以平等的姿態啟發人,在潛移默化之中感染人,在優化社會風氣的同時,也加強了群眾對家鄉的認同感,提高了凝聚力。
由于“微看寶清”關注的都是寶清的事兒、群眾身邊的事兒,不僅是當地居民了解身邊事兒的窗口,也是遠在省外乃至海外的寶清人關注家鄉的重要渠道。
身在北京的微友“TONY”留言:“我關注你,我的故鄉寶清。”
2015年2月19日,農歷羊年大年初一,縣委書記朱海濤通過“微看寶清”向全縣父老發表《新春賀詞》。當天中午,遠在迪拜從事廚師工作的寶清老鄉高金峰便在微信朋友圈里“曬”道:“縣委書記給咱小老百姓拜年啦!”
“‘微看寶清把寶清朝氣蓬勃的勁兒給帶出來了。”寶清縣五小的李嬋娟老師感慨,“以前從來沒有過‘寶清人這個概念,但是現在,有了。”
顯然,經過實踐探索和發展,“微看寶清”釋放的正能量已超過預期,有些東西已經超出新聞信息本身的價值。它拉近了黨群關系,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親民的縣委和政府,提高了居民對家鄉的認同感,增強了公眾對社會正能量的敬意,凈化了家風、村風、縣風。
“微看寶清”創立之初曾定下目標:“要打造成寶清人民的‘第四餐。”意思是,要把“微看寶清”變得和吃飯一樣重要,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個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微看寶清”的“小伙伴”們一如既往地努力著。由于這是一支由非專業出身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所以,他們總謙虛地稱自己為“新媒體的土八路”。
這樣的“土八路”,接地氣、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