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國家將油茶產業發展列為保障糧油安全的重要戰略,該產業也已經形成了從育苗、栽培到加工、儲運、銷售各重要環節相互促進的完整產業鏈,茶油的價格及其附加值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應該說,茶油及其副產品的市場前景是越來越好,想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種油茶的人也越來越多。但如何種好油茶以及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卻有許多人不太清楚,編輯部也常有讀者來電話咨詢。針對這個問題,本刊編輯部專門采訪了業內人士,現將采訪內容刊登如下,以饗讀者。
記者:近年來,許多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都到農村租用大片山地發展油茶種植。請問:種植油茶對山地有什么要求?
陳禮敬:規模化種植油茶最為重要的基礎是一定要選擇立地條件良好的土地。具體標準為:林地資源優異,有大面積的低崗地或者荒地,土層深厚,單片面積在500畝以上,能實現封閉式生態管理;地勢平緩,可以實現大面積機械化操作,以減少人工投入成本。機械化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規模化經營的成敗與效益好壞,也決定了經營的規模與未來市場的份額;在油茶樹投入生產的前期,還應該考慮進行林下套種、套養等,發展林下經濟,以沖抵可能較高的土地流轉成本,增加投資收益。現在的生產,一定要講求規模,生產沒有規模就難以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也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記者:說到苗木的大小時,經常有讀者詢問究竟如何測量才是科學的?
陳禮敬:苗木大小一般以苗木地際直徑大小來衡量,即指初生苗、扦插苗的苗干基部土痕處的粗度;嫁接苗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處的直徑。按照這個方法測出來的數據所描述的苗木大小,就算是科學的。
記者:良種要有良法配套,在油茶種植上的良法有什么要求?
陳禮敬:“良種要有良法配套”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前面談了良種的問題,顯然光有良種,只是有了一個重要的基礎,但要實現油茶林的高效,良法配套是千萬不可少的。有不少油茶產區的群眾習慣于原始的生產方式,視野生油茶為天賜之物,不撫不育。同時由于投入少,比較效益差,大多數林農抱著油茶利薄,營林不如打工的心態,使油茶林長期處于野生、半野生狀態,疏于管理,荒蕪嚴重,雜草灌木叢生,林分結構不合理,疏密不均,通風透光不良,林木生長環境惡化,品種混雜,樹齡老化,病蟲害和火災頻繁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為一項特色產業的持續發展。對于此類油茶林,經營者應“因地制宜、因樹制宜”地制定出相應的綜合改造技術方案,采取油茶林、用材林、薪炭林等多種林分配套,對低產油茶樹還要實施高接換種。油茶良種必須有相應的配套管理技術才能獲得高產,要加強林地管理、樹體管理、平衡施肥等撫育管理措施。在這個方面如果經營者不太懂,就要向專業人士請教或聘請技術顧問指導,以避免進入誤區。
油茶產業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產業,要根據油茶產業發展對技術的需求,安排工作人員參加相關技術培訓,系統掌握良種選育、種苗繁育、造林整地、品種配置、合理施肥、去雜除灌、墾復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蟲等實用技術。技術投資不能節省,只有技術過關,才能在生產實踐中切實提高油茶經營管理水平。
記者:什么叫低產油茶林?有什么劃分標準嗎?
陳禮敬:江西省技術監督局2013年發布的《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規程》有一個明確表述:依據林分低產程度可劃分為Ⅰ類林、Ⅱ類林、Ⅲ類林。Ⅰ類林:林分結構合理,優良品種類型占60%以上,立地條件較好的油茶林。Ⅱ類林:立地條件較好,大部分植株處于中壯林,但稀密不均,或老、劣、病、殘株占全林的1/3左右,每公頃油茶林常年產油量在60公斤以下。Ⅲ類林:土壤較肥沃,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坡度在25o以下,老、劣、病、殘植株占全林2/3以上,每公頃油茶林常年產油量在30公斤以下。
記者:茶果的采收和處理要注意什么?
陳禮敬:果實成熟標志是:果皮光滑,色澤變亮。紅皮類型的果實成熟時果皮紅中帶黃,青皮類型的果實成熟時青中帶白。種殼呈深黑色或黃褐色,有光澤,種仁白中帶黃,呈現油亮。
采收完全成熟的種子,不僅能提高產油量,同時也是降低茶油酸價的原始保證。油茶是蒴果,成熟時會自行開裂,種子落地不易收集,因此要及時采收。具體采收時間為:寒露籽10月中旬采收,霜降籽10月底采收,立冬籽11月上旬采收。
油茶果實采回來后,要隨即在室外攤曬,促進果實開裂。在一天中要翻動數次,促使種子自動脫落。
記者:茶油有哪些特殊功效?
陳禮敬:茶油不僅僅是一種健康的食用油脂,還是化妝品油脂的主要原料。茶油是不干性油,其主要成分油酸甘油酯能使頭發和肌膚長時間保持鮮艷而有光澤;茶油中的油酸很容易被頭發和皮膚吸收,從而補足頭發和皮膚油分的不足。另外,茶油還有較強的殺菌效果和很強的吸收紫外線的能力,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產生傷害。
記者:在油茶產業的發展中,目前主要有哪些經營模式?
陳禮敬: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1.自營自建(龍頭企業+基地)模式
這種經營模式是從農民或村集體手中獲得土地(或林地)使用權,按合約支付土地流轉金。企業建立一體化基地,基地包括優質油茶苗圃,規模化、標準化油茶種植園,聘請當地農民作為種植基地和加工廠的工人。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采用先進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進行大規模標準化種植和生產,油茶產量高;而且基地涵蓋整個油茶產業鏈,各環節之間按成本結算,整體成本較低,效益好;同時,企業的規模大,抗風險能力較強。
但是,由于這種模式對于企業的資金規模和管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時要求基地所在地有大片適宜種植油茶的山場或平地,以進行大規模種植。因此,這種模式受到的局限較多,諸如土地選址、土地流轉等。
2.股份合作(產業化示范基地+農戶土地、勞務入股)模式
這種模式以農戶出讓林地經營使用權和勞務的方式參股,企業負責“高產或低改油茶林地”建設和生產經營成本的投入和管理,在建設期支付青苗補償費;企業不支付農民土地流轉金,農戶按合約負責部分或全部具體勞作,全部生產資料的成本由企業承擔;農民按照合約以產量的15%~40%作為分紅。同時,企業聘請專業基地管理人員(大多為當地村干部)對各個生產環節進行管理。該模式農民以土地和勞務入股,與企業股份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使企業的資本、管理實力與農民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等要素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企業和農民的持久雙贏。此模式可以加大當地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因土地使用權流轉產生糾紛的可能性,有利于進行油茶林地資源的快速整合,可以看作是對自營模式的優化。
3.合約式生產模式
這種模式與農民簽訂生產合約,企業負責“高產或低改油茶林地”的基建改造工作,負責制定“高產或低改油茶林地”的油茶種植生產標準、技術規程,農戶嚴格按企業的指導進行油茶的種植生產活動,茶果按照略高于市場的價格由企業負責統一收購。即企業以油茶產業方面的專業技術、專業物資、資金扶持等方式向農戶提供支持,農戶在自有油茶低產林、油茶種植土地等自有資源上,根據提供的物資和技術指導開展油茶林低改和種植工作,所產油茶籽按照約定價格由企業收購。
記者:據了解,油茶的自花結實率并不高。請問:有什么簡便的方法提高它的結實率嗎?
陳禮敬:油茶主要是靠異花傳粉結實的植物,自花結果率僅有20%~25%。要提高油茶林的結果率,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蜜蜂傳粉”。通過在林區放養蜜蜂,不僅可以利用茶花釀蜜帶動養蜂產業的發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油茶林的結實率,從而最終大大提高油茶林的經濟效益。
記者:油茶的病蟲害主要有哪些?在防治病蟲危害時要注意什么?
陳禮敬:危害油茶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軟腐病、煙煤病三種。為害油茶的害蟲主要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枯葉蛾三種。
炭疽病:油茶炭疽病在我國油茶產區均有發生。該病危害果、葉、枝梢和花蕾等部位,但以果實受害嚴重為主。發病時果皮出現褐色小斑,后擴大為黑色圓形病斑,發病后主要引起落果,落果率通常為20%,嚴重時達40%。在南方地區,一般5月下旬至6月果實開始發病,7月至9月底發病嚴重,8月至9月底落果最多。9月至10月病菌危害花蕾,使其脫落。
防治方法:清整林地,清除病株及落地的病果、病葉。油茶林不能過密,對過密的油茶林要進行修剪、疏伐,以保持林內通風透光,降低林內濕度。藥劑防治只能在發病嚴重時局部使用,可在早春新梢生長發病時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治初次侵染。在6月至9月果病盛發期,每半月噴灑一次1∶1∶100波爾多液或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
軟腐病:油茶軟腐病也稱落葉病,在各地油茶苗木和成林中都有不同程度發生,危害葉和果,引起大量落葉、落果。5月至9月為油茶軟腐病高發期。發病受害葉片初期在葉尖、葉緣、葉中部或葉基部產生針頭大小的水漬狀黃色圓點,在陰雨天病斑迅速擴大,形成顏色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
防治方法:軟腐病是油茶苗期的主要病害,因此重點在防治苗木被侵染。油茶育苗圃地要選擇開闊向陽、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圃地苗木不能過密,要及時間苗。油茶林不能過密,過密要及時疏伐、修剪,以保持林內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噴灑1∶0.8∶100的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
煙煤病:煙煤病是油茶的重要病害,被害油茶輕則影響產量,重則顆粒無收,嚴重的甚至整株樹死亡。煙煤病危害油茶的葉和嫩枝。發病初期病葉出現黑色霉點,然后霉點逐漸增多并沿葉脈生長,嚴重時葉及小枝形成一層黑色煙煤狀物質,從而阻礙油茶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煙煤病多發生在陰濕的環境,所以過密油茶林要及時進行修剪、疏伐,使林內通風透光。及時防治蚜蟲和介殼蟲為害也是防治煙煤病的重要措施。發現這類害蟲,可用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噴灑。油茶林發生煙煤病后,夏季可用3.0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冬季可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春、秋兩季可用1.0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
油茶尺蠖:油茶尺蠖是油茶的首要蟲害,油茶產區均有發生。幼蟲食葉片,嚴重時全樹吃光,茶果枯死脫落。如連續為害2~3年,則植株枯死。4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幼蟲為害期,5月份為為害盛期,6月上旬開始入土化蛹,蛹期長達8~9個月,故一年發生1代。
防治方法:結合冬墾夏鏟,殺滅蟲蛹是最好的有效防治方法。施放病原微生物防治有735桿菌、蘇云金桿菌、白僵菌、青蟲菌。如用藥劑防治,幼蟲3齡前,用90%敵百蟲1000倍液、75%辛疏磷2000倍液、70%殺蟲脒800倍液、50%殺螟1000倍液等,均有防治效果。
茶毒蛾:茶毒蛾是產區的重大害蟲。幼蟲食葉片,葉食盡再轉食嫩枝、幼果。一年發生2~3代,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為上年越冬幼蟲為害。6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當年第1代幼蟲為害。第2代幼蟲為害期為8月上旬至10月上旬。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成蟲產下第3代卵越冬。
防治方法:茶毒蛾天敵種類多,如卵期的黑卵蜂、赤眼蜂,幼蟲期的毒蛾絨繭蜂、茶毒蛾姬蜂,幼蟲及蛹期的寄生蠅。捕食性天敵有盲蝽象、步行蟲、螳螂等。冬季及早春,結合油茶修剪摘除卵塊,結合夏鏟挖土滅蛹。4月至5月,可噴灑蘇云金桿菌防治。羽化盛期可用燈光誘蛾。
油茶枯葉蛾:油茶枯葉蛾食性雜、食量大、為害期長(幼蟲期4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吃一枝、光一枝、死一枝。在主產區一年發生1代,以卵塊在油茶小枝梗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蟲4月初開始食葉為害。
防治方法:冬季結合修枝摘除卵塊。用燈光誘殺成蟲。幼蟲噴灑松毛蟲核多角體病毒或松毛蟲桿菌。
(本刊記者 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