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釗


【摘要】本研究從中國外交部官方網站中選取了40篇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內容,形成自建語料庫,采用定性為主、定量為輔的方法,旨在揭示中國的政治外交語篇中態度意義的實現過程,以評價理論為理論基礎,詳細分析各種評價資源在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的分布特點,研究各種資源的表現形式,探討它們如何實現態度意義。
【關鍵詞】評價理論 中國政治外交語篇 態度意義 中國特色
評價理論是對系統功能語法中人際意義研究的補充和完善,為研究語篇中的評價性資源提供了一個新方法:從詞匯層面上開展人際意義研究。隨著中國外交新戰略的開展,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展示出中國外交的一系列新舉措和新理念。所以對于中國外交語言策略的研究,可以讓國內外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外交發展。所謂外交無小事,和其它語篇相比,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的回答具有其特殊性。發言人所說的話代表國家的立場,涉及國家形象和尊嚴,而與外國記者的對話更是牽涉到了兩個國家。
一、理論依據
評價理論是以J.R.Martin為首的語言學家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語言學理論。評價理論是對系統功能語法中人際意義研究的補充和完善,為研究語篇中的評價性資源提供了一個新方法:從詞匯層面上開展人際意義研究。評價理論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更傾向于從詞匯而不是從語法角度來研究評價性話語。評價系統包括三大次系統:態度、介入、級差。其中,態度系統又可以分為三個子系統:情感、判斷和鑒賞。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在中國外交部網站隨機選取40篇2014年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內容為語料,共計3,2397詞,采用UAM corpus tool軟件提取和人工篩選相結合的方式。本論文采取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的方式,依據語料檢索結果,分析不同的語言策略在語料中的使用,分布和出現頻率情況。
三、態度資源在中國政治外交語篇的分布
在評價系統中,態度系統可以分為三個子系統:情感,判斷和鑒賞。情感資源是態度資源的核心,用來表現說話者對待事物的情感或反應。判斷資源是指根據一定的社會規范對人的行為的評價。鑒賞資源指的是從美學角度對于現象作出鑒賞。
從表1中可以看出,鑒賞資源頻率最高,占49.91%(如例1),其次是情感資源占42.62%(如例2),判斷資源頻率最少,占7.47%(如例3)。由此可見,在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的態度意義主要通過鑒賞資源表達,其次是情感意義。由此可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較為注重情感的表達及對客觀世界的評價。這與外交上所談論的話題有著很大的關系,國外記者一般針對世界最關注的事件向發言人提問。所以當涉及到對事件的評價時,發言人往往會使用較多鑒賞意義的評價性資源。同時中國在外交策略上一向提倡和諧發展,所以發言人在表達立場的同時,也會表情達意,和各國間建立良好關系。
四、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的中國特色元素
對于外交語篇,不同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也賦予了語篇不同的特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時,經常引經據典,使用一些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這樣的語言策略,不僅能彰顯出說話者的知識淵博,善于向古人借智慧的素質,更能體現出中國在政治外交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與他國建立和諧的外交關系的同時,要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之路。
例1:美國人民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可以設想,如果類似的暴力恐怖案件發生在美國,別的國家也做出類似美國國務院那位副發言人那樣的表態,美國人民會作何感想,美國政府又將作何反應。(摘自2014年1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舉行的例行記者會)
例2:日本領導人到底是執迷不悟、作繭自縛,還是真誠反省、改弦易轍,決定權在他自己手里。(摘自2014年1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舉行的例行記者會)
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評價資源豐富,發揮著發布信息和表明立場的功能。通過研究分析得出,在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評價理論的三個子系統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中態度資源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介入和級差資源,在態度系統中,情感資源使用最多。通過情感、判斷和鑒賞資源的使用,態度系統通過共有的情感反映、規范原則和美學評價,使外交部發言人與發問記者建立一致關系,使聽眾更容易接受中國的外交立場,達成聯盟。除此之外,中國政治外交語篇中說話者經常引經據典,融入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元素,表達了中國在政治外交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與他國建立和諧的外交關系的同時,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之路。
參考文獻:
[1]李戰子.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和問題[J].外語研究.2004(5):2-6.
[2]劉世鑄.評價理論在中國的發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 (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