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奎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我們所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術,而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本文根據我們的教育實踐,從闡述思維的基本概念著手,提出促進思維方式變革的建議,以更好地推進課程改革。
【關鍵詞】思維方式 變革 改革
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遇到了各種問題,面臨諸多挑戰。鐘啟泉教授指出,課程改革的大方向是不容置疑的,對于我們來說,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術而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我們需要擺脫“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的束縛,大膽進行創新思維,才能克服種種障礙不斷前進。
一、傳統思維方式束縛高中課堂教學
1.思維的概要。(1)動作思維。這是以實際動作為憑借的思維。這種思維通常是用實際操作解決直觀、具體的問題,所以又稱作直觀動作思維。(2)形象思維。這是憑借心進行的思維。所謂心象就是頭腦中貯存的各種各樣的表象。(3)抽象思維。這是憑借概念進行的判斷推理的活動。抽象思維的進行必須借助于詞語,所以又稱詞語——邏輯思維。
2.思維方式的分類。(1)從思維探索目標的方向、方式不同,可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1)聚合思維。根據問題提供的各種信息,得出正確的答案或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聚合思維。聚合性思維是將各種信息加以重新組合,再找出最終答案。這個答案必須是唯一正確或最好的答案。2)發散性思維。這是一種沿著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新的遠景,追求多樣性的思維。在一般情況下,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往往是交替使用的。(2)根據思維中是否含有創新成分,可將思維分為常規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1)常規思維。指個體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解決問題的思維。如教師例題示范講解之后,學生遇到類似的例題,就按教師講授的方法去解決,這是一種常規性思維。2)創造性思維。指打破常規的,具有獨創性的思維??茖W家的創造發明、革新、藝術家的繪畫、雕刻等活動是最能表現人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
二、不同思維方式產生不同教學效果
討論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還得從案例分析開始。一九九六年十月聯合國一個機構在日本組織了一次國際師生聯歡。共有20個國家的410名師生參加(教師208名),其中一個活動是評選最受歡迎的教育方式。主持人設計了一個問題: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孿生兄弟,14歲,正在學校讀書。由于離家較遠,家長給他們一輛汽車作上學的交通工具。兄弟倆經常遲到,多次批評還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試,盡管老師事先警告他們不許遲到,但他們在路上玩耍,還是遲到了30分鐘。老師問他們原因,他們謊稱在路上爆胎,到維修點補胎誤了時間。
問:假如你是兄弟倆的老師,你將怎樣處理?
208份答卷中歸納出25種處理方式,其中主要是:
1.中國式:(1)當面嚴肅批評,責令寫檢討;(2)取消當年參加各種評先的資格;(3)報告家長。
2.美國式:幽他一默,對兄弟倆說:“假如今天上午不是考試而是吃冰淇淋和熱狗,你們車會不會在路上爆胎?”
3.俄羅斯式:給他們倆講一個說謊的故事,然后再問他們,近來有沒有說過謊?
4.埃及式:讓他們向真主寫信,向真主敘述事情的真相。
5.巴西式:半年內不準在學校踢足球。
6.以色列式:提出三個問題,讓兄弟倆在兩個地方作答。(1)你們的汽車爆的哪個輪胎?(2)你們在哪個修理店補胎?(3)你們付了多少補胎費?
7.英國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8.日本式:把兄弟倆分開詢問,對坦白者給予獎勵,對謊言者嚴厲處罰。
9.韓國式:把真相告訴家長和全體同學,請家長對學生嚴加監督,讓全班同學討論,引以為戒。
主持人請202位學生評選出最喜歡的處理方式,結果91%的學生選擇了以色列式的。因為它的批評教育帶有游戲性質。可見最受學生歡迎的教育應該是在游戲中的教育。以色列式的教育方式具有創新性,這種教育方式與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有一定的聯系。不同的思維方式教育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受到語言、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方式。人類大腦結構相同,并都具有反映、認識、記憶、想象等功能。這就是為什么有91%的學生選擇了以色列的教育方式。
三、改變思維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強調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要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杜威曾說過:“要改變個人在漫長的歲月里所形成的習慣,是一種費時費力的復雜過程。”要改變教育在漫長歲月里確立起來的制度是一種更費時、更費力、更加復雜的過程。就教師而言,必須處理好先進的課改理念與滯后的思維方式的矛盾。面對新課改,如果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方式下,他們課改的效果是不明顯的。思維變革需要先進理念的引領。從總體上講應試教育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學習論,而素質教育的理論則綜合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全面發展理論、現代學習論、現代教學論以及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
我國學生之所以普遍缺乏批判性思考,主要是我們缺乏進行批判性思考的環境。大多數情況下,學校的學習只需要一些聚合思維。我們并不教腦如何思考,然而我們能夠幫助學習者組織有關內容,以助于進行更加復雜的加工。作為教師,應該熟悉人腦思維的基本概念,了解腦科學研究成果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進行更科學的設計。
總之,改變思維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改變教學方式,最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主動地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