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哲等



[摘 要]用戶是圖書館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對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用戶進行統一管理,是數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該文以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為例,闡述如何通過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對用戶角色、屬性和生命周期進行管理,根據各類用戶的特殊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資源和服務,統計、分析該館用戶的行為表現,并提出未來的發展重點。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用戶;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實名認證;用戶權限
1 數字圖書館的用戶特征
在圖書館構成要素問題上,多數觀點都把用戶當成圖書館的要素之一,且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1]。圖書館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用戶來開展的,關注用戶就是關注圖書館的未來。
在傳統圖書館,用戶主要是到圖書館接受面對面的服務[2]。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圖書館開始大規模地建設和應用,除了到館獲取文獻資源的用戶外,還出現了大批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來使用數字資源和服務的遠程用戶群體,即數字圖書館用戶。
與傳統圖書館用戶相比,數字圖書館用戶具備如下特征:
(1)用戶覆蓋范圍更廣。數字圖書館也被稱為是“沒有圍墻的圖書館”“隨時隨地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用戶能夠完全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自由、開放、交互的環境下全天候地獲取信息資源和服務。
(2)用戶期望訪問渠道更加便捷。數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主要特點是數字化、容易發現和獲取。因此,數字圖書館用戶期望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不通過中介直接訪問,能夠使用新的、潛在的設備,只需要一次登錄就能獲得盡可能多的服務。
(3)用戶訪問內容更加個性化。按照不同用戶的特殊需求,定制專門的用戶界面和服務模式,提供個性化、特色的服務內容,是數字圖書館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是提高數字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重要方面。
2 對用戶進行統一管理的意義
傳統圖書館一般采用自動化集成系統對到館用戶進行管理, 從而保證文獻借閱服務安全、有序運行。與傳統圖書館相比,數字圖書館的顯著特征是更加海量的數字資源、更加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這些資源和服務依托于不同的應用系統平臺,如數字資源門戶系統、虛擬參考咨詢系統、移動數字圖書館等。各系統的服務模式和服務政策不同,用戶管理手段也不同,系統之間無法共享用戶信息,從而帶來以下問題:
(1)一個用戶要記住多個系統的賬號和密碼,在不同的系統平臺之間切換,要多次登錄,給讀者帶來極大不便。
(2)每個系統都要維護自己的用戶信息,使得數據管理成本較高。
(3)有些服務系統缺乏完備的用戶管理和安全認證機制,在用戶身份驗證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3]。
因此,數字圖書館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從全局高度對用戶管理工作進行規劃和建設,實現數字圖書館各應用系統的用戶、數字圖書館用戶與傳統圖書館用戶的統一管理,讓各種類型的用戶能夠在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之間無縫進行過渡,便捷地訪問到圖書館的各類資源和接受服務。
3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家數字圖書館”)自建設起,就對傳統用戶、遠程用戶、虛擬用戶等的統一管理工作進行了規劃。2008年建成了讀者管理系統,支持用戶通過物理卡或者網上注冊的ID,遠程集中訪問外購的數字資源庫,但該系統并沒有建立完備的用戶統一管理和認證機制,屬于數字圖書館用戶管理和遠程服務的探索階段。
2012年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建成并正式上線[4]。用戶通過該系統可以在線注冊并實時到公安部身份認證中心認證,成為國家數字圖書館在線實名用戶,彌補了以往必須到館才能完成讀者實名認證的缺陷。最重要的是,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將國家圖書館傳統的物理卡用戶、在線注冊用戶、在線實名用戶、地方公共館用戶及其他特殊用戶統一起來,提供對用戶賬號、角色、屬性、生命周期的集中管理,能夠針對用戶角色進行應用系統的許可授權,為不同類型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權限,支持用戶一次登錄就能訪問多個應用系統,從而保證用戶能夠隨時隨地訪問國家數字圖書館并享受其服務。
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具有豐富的數字資源和特色的遠程服務,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公眾不同的文化需求。截至2014年底,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實名用戶總數已達270萬人,其中在線實名用戶數80多萬人,平均月注冊量近2萬人,高峰時期一天的注冊量就達到5 161人,自上線以來一直保持穩定、顯著的增長趨勢。
4 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用戶管理策略
國家數字圖書館在用戶管理工作中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實現不同類型用戶的統一管理,建立國家數字圖書館用戶統一管理和認證服務平臺;二是根據個性化需求設置不同的用戶角色,賦予不同的資源訪問權限,實現國家數字圖書館多層次、多角度的遠程服務體系。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用戶類型、特征和權限如下。
4.1 傳統圖書館用戶
國家數字圖書館通過統一用戶管理系統與自動化集成系統的后臺集成,實現系統之間用戶信息包括讀者卡號、登錄密碼、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的自動實時同步,從而把傳統用戶視為數字圖書館用戶,使其可以直接同時享受到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
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共有傳統圖書館用戶188萬人。此類用戶持有物理讀者卡,身份信息權威性較好,在個人用戶中權限最高。除了能享受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也能夠直接通過卡號和密碼登錄國家數字圖書館各應用系統來獲取資源和服務,包括自建特色資源庫38個,外購商業數據庫128個,其中中文數據庫65個、外文數據庫57個,涵蓋圖書、電子期刊、音視頻等多種類型的資源,同時能夠使用無線網、數字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數字資源門戶、資源檢索、虛擬參考咨詢等服務。
4.2 在線注冊用戶
支持用戶在線注冊并使用資源和服務,是數字圖書館遠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在線注冊用戶是指通過互聯網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中進行注冊并獲得服務賬號但并沒有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的用戶。此類用戶不僅包括系統中新注冊的用戶,也將原讀者管理系統、虛擬參考系統等原在線讀者信息進行了整合,使老用戶不用重新注冊就能登錄訪問。
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共有在線注冊用戶53萬余人。此類用戶只注冊了虛擬賬號,但缺少權威的身份認證,目前能夠獲取的資源權限較低,只包括國家數字圖書館自建特色資源庫38個,外購商業數據庫2個;該類用戶享受的服務也有限,僅包括數字資源門戶、資源檢索、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等。
4.3 在線實名用戶
用戶通過互聯網在線注冊后,若能夠提供真實的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及民族等四項信息來完成實名認證,就能成為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在線實名用戶。支持互聯網實名注冊和在線身份認證是國家數字圖書館的一大特色。
截至2014年底,國家數字圖書館共有在線實名用戶80.5萬人。此類用戶的身份信息具有可靠性和權威性,賦予的資源訪問權限也比較高,除了自建的38個數字資源庫,還能訪問外購商業數據庫81個。由于某些商業數據庫的采購限制,在線實名用戶商業數據庫訪問權限次于物理卡的用戶,但享受的服務與物理卡用戶等同,包括無線網、數字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數字資源門戶、資源檢索、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等。
4.4 地方公共圖書館用戶
2012年起,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圖書館進行了部署,把地方公共館的物理卡用戶統一納入到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實名認證體系中來。這類用戶被稱為“地方館用戶”。
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地方館用戶已涵蓋44個公共館,數量達260多萬。這類用戶能夠訪問到包括國家圖書館提供給推廣工程的11個數字資源庫,以及地方館授權給推廣工程的具備地方特色的數字資源庫。隨著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系統平臺整合工作深入,將會有更多地方館的特色資源接入到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認證機制中來,形成全國范圍內數字資源雙向認證服務體系。
4.5 其他特殊用戶
除了面向普通的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國家數字圖書館還設置了幾種特殊類型的用戶,如定制用戶、立法決策用戶、企業用戶、集團用戶等,并根據其實際需求進行權限設置,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
4.5.1 定制用戶。為滿足國家圖書館為國家機關服務的需求,國家數字圖書館特別設置一種定制用戶的角色,主要面向有數字文化資源使用需求的領導或者貴賓。為此類用戶提供更加高級、更加豐富、更具備特色的資源和服務權限,包括專門定制的門戶頁面、獨立的資源訪問通道,并支持通過Usbkey等即插即用設備來調用資源列表,獲取服務內容。
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共有特殊的定制用戶400多人。這類用戶除了能夠遠程訪問自建的38個特色數據庫,還能夠訪問到豐富的外購數字資源,其數量可在國家數字圖書館的200多個外購數據庫中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地進行配置,從而保證服務個性化、高效、快捷。
4.5.2 立法決策用戶。國家圖書館在國家立法決策服務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為了把此類服務延伸到數字圖書館領域,國家數字圖書館特別設置了立法決策用戶角色,并為此類用戶設置專門的資源列表和門戶界面,用戶的數量、資源訪問權限、訪問形式可根據每年的服務政策進行靈活的配置。
2012年國家數字圖書館為“兩會”共開設5 071個賬號,可遠程訪問的數據庫為135個; 2013年開設“兩會”賬號500個,可遠程訪問的數據庫為43個;2014年為“兩會”開放資源庫219個,可支持200個用戶的并發訪問。
4.5.3 企業用戶。在為社會公眾和特殊用戶服務實踐的基礎上,國家圖書館開始探索性地利用豐富的文獻資源,借助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技術和經驗,與行業性單位進行合作共建,打造先進的企業數字圖書館和信息服務平臺,引領國家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走進企業、走向全社會。
2012年起,國家數字圖書館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合作,建設了國家數字圖書館塔里木油田示范館,提供油田職工賬號近萬個,精選油田行業特色數據庫19個。只要連接塔里木油田網絡,就可以進行在線文獻查找、期刊下載、信息檢索、科研資料查閱等,獲取符合油田使用需求的數字資源,滿足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科研需求。
4.5.4 集團用戶。為了拓展資源和服務的覆蓋范圍,國家數字圖書館通過設立集團用戶的方式,加強對其他機構文化建設工作的支持,為特殊用戶團體提供更加有特色的服務內容。比如,與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進行了系統集成,設立殘聯集團用戶,并根據殘疾人用戶的特征和文化需求特別進行了資源定制,提供特殊的數字資源庫9個,包括有聲讀物庫、經典音視頻和多媒體學習庫等,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能夠滿足殘疾人用戶的使用需要。
5 國家數字圖書館用戶統計和分析
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上線以后,逐步構建了完善的遠程服務體系,吸引了大量社會公眾關注和使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經過近幾年的運行,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用戶持續穩定增長,表現出了輻射范圍廣、涵蓋各年齡群體、訪問頻率高以及手機訪問量增長迅速等特征,具體如下。
5.1 網上實名用戶年增長量超出物理卡用戶
2012年12月國家圖書館物理卡用戶144.6萬人,2013年12月為166.3萬人,2014年12月為187.7萬人。傳統用戶的年增長量約為20萬人。
2012年1月起,國家數字圖書館開始支持用戶在線實名注冊,實名用戶數量逐年增加,2012年12月為21.6萬人,2013年12月為49.2萬人,2014年12月為80.5萬人。在線實名用戶的年增長量約為30萬人。可見國家數字圖書館在線實名用戶的增長量已經遠超出物理卡用戶的增長量(詳見圖1)。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通過網絡來遠程使用圖書館獲取信息,享受數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帶來的便利。
5.2 用戶遍布全國以及部分海外地區
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一直遵循“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基本原則,兼顧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的文化利益。除支持國家圖書館用戶隨時隨地注冊、登錄和訪問外,還通過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納入了更多地方館讀者,大大拓展了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截至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用戶數覆蓋至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并覆蓋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另有海外用戶近1.6萬人(詳見圖2)。就用戶數及覆蓋范圍來看,國家數字圖書館處于全世界數字圖書館的領先地位。
5.3 用戶以中青年為主涵蓋各年齡層
國家數字圖書館物理卡和在線實名用戶覆蓋至各個年齡層。其中,0~16歲用戶為1.5萬人,17~27歲用戶為133.1萬人,28~55歲用戶為873萬人,55歲以上用戶為6.1萬人(如圖3所示)。
可以看出,國家數字圖書館用戶數量最多的為17~27歲的學生群體,占總用戶數的58%;其次是28~55歲的中青年群體,占總用戶數的38%;55歲以上人群數量較少,只有總用戶數的3%,這與互聯網以及數字圖書館在老年人中的普及和宣傳密切相關。此外,由于國家圖書館年齡限制的放寬,于近年來開始接納0~16歲的少年讀者,此類讀者數量暫時較少,但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在今后建設中要加強少年兒童資源和服務的建設,還要加強數字圖書館在少年和老年讀者中的宣傳,吸引這兩類群體中更多用戶的關注和訪問。
5.4 呈現固定的數字圖書館用戶群體
國家數字圖書館大規模投入使用在2012年后,雖然遠遠晚于傳統圖書館的服務,但大部分傳統的物理卡用戶開始嘗試性地訪問國家數字圖書館。截至2014年12月,通過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登錄過的用戶達168.5萬人。其中,登錄5次以內的用戶為121.7萬人,登錄5~10次的用戶將近263萬人,登錄超過10次的用戶將近13.5萬人,登錄超過50次的用戶為5萬多人,近1.9萬用戶的登錄次數超過100次(如圖4所示)。
5.5 用戶通過手機的訪問量顯著攀升
國家數字圖書館支持不同終端的訪問形式,用戶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數字圖書館資源,還可借助移動設備、數字電視等多種終端和渠道,隨時隨地進行資源的檢索和獲取。
2012年至今,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系統讀者登錄次數達到1 150多萬次。僅2014年通過互聯網登錄533萬次,通過手機端登錄的次數為21萬次,且手機訪問量處于逐漸上升的趨勢,說明國家數字圖書館的移動服務也開始深入到社會公眾當中。
6 未來發展
用戶數據是數字圖書館的一種寶貴財富。未來國家數字圖書館將要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數字圖書館用戶組成、分布、訪問記錄、活躍程度進行統計,進一步分析用戶資源訪問行為和偏好;另一方面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調整數字資源建設和服務,針對不同的群體推出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此外,要改善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界面,加強國家數字圖書館全媒體服務建設,豐富訪問渠道,整體提升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讓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為更多人所知,其資源為更多人所用。
[參考文獻]
[1] 王 卓,謝呈華.圖書館構成要素異議[J].圖書館建設,1998(1):12.
[2] 趙繼海,史國祥.數字圖書館的用戶管理與服務[J]. 情報學報,2001(2): 224—231.
[3] 李玉海,熊旭超.數字圖書館用戶行為分析[J]. 江西圖書館學刊,2008(3):84—85.
[4] 國家圖書館.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系統項目需求書[R].2011.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劉金哲(1982—),女,工程師,碩士,國家圖書館信息技術部;王嬋嬋(1986—),女,助理工程師,國家圖書館信息技術部;謝 豐(1984—),男,工程師,國家圖書館信息技術部;范書云(1982—),男,工程師,國家圖書館信息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