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鹽是生產鉀肥的重要原料。全球鉀鹽資源高度集中,國際鉀肥貿易的定價權一直牢牢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當前,中國農業(yè)正處于轉型期,對于化肥的使用量和依賴程度大幅上升。然而中國鉀鹽資源嚴重不足,其儲量只占世界總儲量的2.36%,主要集中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和新疆羅布泊鹽湖。這兩個礦區(qū)開采量已接近極限,再過度開發(fā),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根據《中國鉀鹽工業(yè)》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鉀鹽811.54萬噸,其中氯化鉀803.16萬噸,硫酸鉀5.49萬噸,農用硝酸鉀2.89萬噸。
泰國位于“世界鉀鹽第三板塊”之上,其鉀鹽儲量十分豐富。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政局不穩(wěn)、法律不完善以及缺乏技術等原因,該國的鉀鹽開采量十分有限。目前,泰國每年需進口鉀鹽70萬噸,進口額超過100億泰銖。巴育政府上臺后,重新修訂了泰國礦業(yè)法,鼓勵勘探開發(fā),為該國的鉀鹽礦開采打開了綠燈。中國擁有經驗豐富的礦山設計研究單位和成熟的鉀鹽礦篩選工藝,對鉀鹽的需求量極大。中泰兩國合作開發(fā)鉀鹽礦,能夠實現(xiàn)互利共贏。
近期,中國的明達鉀鹽公司獲得了沙功那空府萬納臘尼哇縣的12塊共12萬萊(192平方公里)土地的勘探權,隆邦礦業(yè)則獲得了呵叻府丹坤托縣4塊共4萬萊(64平方公里)土地的勘探權。2月26日,泰國政府又批準了本國最大一宗鉀鹽礦開發(fā)申請,國際石油集團得到了呵叻盆地13個區(qū)塊13萬萊(208平方公里)的勘探權。目前,中國的多家公司已經在與國際石油集團接洽,商討共同開發(fā)的可能性。
與同處“世界鉀鹽第三板塊”的老撾相比,泰國優(yōu)勢明顯。該國鉀鹽產區(qū)富含鉀石鹽和光鹵石,巖層基本傾斜度只有10度,地勢平坦,可以使用豎井或傾斜井進行開采。當地鉀鹽礦儲量相當穩(wěn)定,質量較高。配套設施方面,泰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水電供應充足。同時,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呵叻盆地出產的鉀鹽礦能夠通過鐵路公路直達港口,運輸成本較低。
為了促進農業(yè)發(fā)展、保障糧食安全,中國政府一直鼓勵相關企業(yè)走出去,為國內提供穩(wěn)定的鉀肥供給。目前泰國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本國的鉀鹽礦開采,而且對于中國企業(yè)有專門的投資促進政策。展望未來,攜手開發(fā)鉀鹽礦將成為中泰經貿合作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