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東盟將建成三項共同體——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其中經濟共同體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實現互聯互通。不過,開年之初,各國仍在為其國內的基礎設施發展找尋途徑。從資金安全性而言,各國自用自有資金是政治領導者們的愿望,因為向國外貸款用于建設并不踏實。但是,資金籌措困難使東盟國家感到焦慮。因此,東盟國家向有資金的國家借款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則成為重要途徑,而資金方也愿意借出這筆款項。
2015年3月,印尼公共工程與人民房屋部部長向政府提議,為了應對未來5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應向外國貸款150億美元至230億美元。
日本政府計劃向緬甸提供200億日元的貸款用以完善緬甸的干線鐵路。在緬甸,港口和機場等基礎設施開發項目接連不斷,日本政府希望借此構筑有助于日本企業進駐緬甸的環境。日本依然是東盟十國的主要外國直接投資提供者。將要改建的干線鐵路是緬甸最大的經濟城市仰光至首都內比都和第2大城市曼德勒的鐵路,全長約600公里。緬甸將于2016年開啟該項鐵路改建工程,日本政府希望商社和廠商等日本企業組成的聯盟能夠獲得訂單。
以印尼為例,2014年佐科總統上任后曾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其政治承諾,備受印尼國人關注。人們也將這項工作視為印尼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
印尼政府希望,相關工作的啟動,為長期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從而提高國家競爭力、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印尼的道路、供水、電力和電信等服務設施落后于本地區大多數國家。根據印尼上屆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預計到2025年印尼基礎設施發展至少需要資金1640億美元。然而,最初佐科雖然支持中國主導的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決定,并視其為解決印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緊缺的一個可能方案,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之外的一個選擇,但印尼仍擔心完全依靠外國融資具有一定的政治風險。
目前的情況表明,印尼希望發展基礎設施仍可部分應用外國貸款。大部分貸款將分配到飲用水與衛生設備基礎設施,達50億美元。這項工程符合印尼政府與聯合國其他國家已一致同意的千年發展目標。除此之外,建設高速公路需要30億美元、橋梁等20億美元、大壩15億美元,修復與建設水利灌溉網絡16億美元,克服水災16億美元與建設居民房屋10億美元。印尼政府稱,這筆貸款將會有良好合作的數個合作伙伴。預算案若通過,財政部和國民建設規劃機構將開始與合作伙伴洽談。2015年預算年,公共工程與居民房屋部已吸收9兆盾外國貸款預算,大部分來源來自日本國際協力機構與世界銀行,各為30.8%與26%。
另一方面,印尼也不希望完全依賴貸款解決基礎設施問題,而是希望學習中國,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銀行,并以中國依靠自己的政策銀行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協助,期望最好不依賴或減少依賴向外國借款。這已表明,印尼一方面先期以日本貸款為主開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但另一方面,今后也必將會逐漸轉向減少依賴貸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