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陳芳芳
摘 要:合理的產業結構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本文運用廣州1979~2012年時間序列數據實證檢驗金融發展、FDI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廣州金融發展、FDI及兩者交互效應與產業結構優化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金融發展、FDI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兩者交互效應不能優化產業結構。本文最后就優化產業結構提出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FDI;產業結構優化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主線。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金融發展和FDI引進,廣州產業結構優化取得重大突破,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持續下降,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二十一世紀廣州發展將面臨建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及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重要難題。因此研究廣州金融發展、FDI與產業結構關系,借助金融發展、FDI優化產業結構,對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排頭兵、改革開放先行地區的廣州具有重要實現意義。
一、實證分析
1.模型設定和變量、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廣州1987年-2012年時間序列數據實證檢驗金融發展、FDI以及兩者交互效應對產業結構影響,數據來源于1988年-2013年《廣州統計年鑒》,選取產業結構為被解釋變量,金融發展、FDI、金融發展與 FDI交互效應解釋變量,變量定義如下:產業結構(ISR),鑒于產業結構優化目標是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所以采用第二、三產業產值之和占廣州GDP比重作為產業結構優化指標;金融發展(FIR),借鑒大部分學者研究選取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與GDP之比來衡量金融發展,本文沿用這一指標;外商直接投資(FDI),由于實際投入使用的FDI才會通過資本累積效應和技術外溢效應影響產業結構,所以采用實際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外商直接投資指標,并取自然對數減少數據波動;金融發展與 FDI交互效應(LFDI*FIR),鑒于金融發展作用于FDI的資本累積效應和技術外溢效應影響產業結構,所以采用LFDI*FIR作為金融發展與FDI交互效應指標。模型構建如下:
ISR=C+β1 FIR +β2LFDI +β3LFDI*FIR+ε
2.實證結果分析
(1)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各個變量時間序列平穩性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通過檢驗發現各個變量的原始序列 ADF檢驗值都大于10%的臨界值,因此各個變量原始序列都是不平穩。變量ISR和FIR經過一階差分后ADF檢驗值小于1%的臨界值,LFDI和LFDI*FIR的ADF檢驗值小于5%的臨界值,所以各自在相應的水平上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即這些變量均為不平穩的一階單整序列。
(2)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檢驗各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根據AIC和SC最小準則確定無約束VAR模型滯后期為二階。根據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在5%的顯著水平下,跡統計量為124.398,大于臨界值47.856,因此產業結構與金融發展、FDI、兩者交互效應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其中一個協整關系方程:
ISR=0.299FIR+0.080LFDI-0.025LFDI*FIR
(18.369) (34.495) (-23.073)
括號數值為相應回歸系數估計量t統計值,從上式可知,產業結構與金融發展、FDI呈正相關,與兩者交互效應呈負相關,即產業結構隨著金融發展、FDI增加而優化,隨著金融規模與FDI交互效應加強卻不能優化。
(3) Granger因果檢驗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法對各解釋變量是否引起被解釋變量變動的原因做單向因果關系檢驗。從因果檢驗結果可知在1%的顯著水平下,FIR、LFDI*FIR不是引起ISR變化原因可能性很小,即金融規模擴大顯著優化產業結構,金融規模與FDI交互效應增強明顯不能優化產業結構;在5%的顯著水平下,LFDI不是引起ISR變化原因可能性也很小,即FDI增加顯著優化產業結構。
二、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金融發展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主要由于金融發展提高儲蓄和投資絕對水平,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引導資金從低效率產業流向高效率產業,減少資金配置中短期行為;增加貨幣供應加速產業資本形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把潛在資源投放到生產中。FDI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主要由于FDI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培養大量高級人才,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給予企業學習模仿機會;填補資金和資源缺口。金融發展與FDI交互效應不能優化產業結構,主要由于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受制于政府信貸約束,并且技術創新面臨高風險,導致大部分金融資源流向低效率的國有企業或者空置,導致企業難以獲取融資吸收FDI技術溢出帶來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管理經驗。
2.政策建議
健全市場定價和風險分散機制,提高金融系統效率,利用資本市場吸收資金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拓寬融資渠道;轉變政府金融管理職能,降低政府金融配置干預,強化金融系統的市場主導地位,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明確金融監管目標,提高金融監管效率;鼓勵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通過上市直接融資,發揮直接融資的產業選擇功能。調整引進FDI政策,提高FDI利用質量;創造良好并購環境,放松FDI參與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限制,借助國外資本并購國內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引導FDI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產業以及服務業。
作者簡介:吳迪,男,漢族,廣東廣州,碩士,貴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國際投資;陳芳芳,女,漢族,湖北黃岡,碩士,貴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