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 凌光武 劉昌桃
近年來,隨著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進程的推進,部分農村信用社已經全面消化歷史虧損掛賬,組建成為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在當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農商行的管理者和經營者要充分認識到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使農商行收益收窄,息差給農商行帶來的利潤貢獻率逐步下滑。農商行傳統存貸業務的獲利空間無疑將越來越小,傳統的盈利渠道面臨嚴重挑戰。加速推進農商行中間業務發展勢在必行。
所謂中間業務,即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不運用或較少運用銀行的資產,以中間人或代理人的身份為客戶辦理代理、委托、擔保和信息咨詢等業務,主要品種包括銀行卡、代收代付、信用證、金融衍生業務、基金托管業務、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中間業務的優勢在于不引起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負債的變動,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風險比較小的特點,既能為眾多的客戶提供更大范圍的服務,又可以為銀行帶來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是銀行優化收入結構、增強經營能力的有效途徑。有資料顯示西方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空前發展,成為與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之一。他們除了風險度較低的貨物給付和資金清算、各類代理業務、經濟咨詢、評估財務顧問等業務外,還為客戶提供一些風險度較高的中間業務,如擔保性業務、信托投資、設備租賃等融資性業務和各種衍生金融工具。近年來尤其致力于拓展項目融資、公司融資、財務顧問、企業并購、投資中介等投資銀行的業務,使商業銀行成為無所不包的金融公司。多層次、多品種、多渠道的中間業務拓展了銀行盈利來源,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已達到利息收入的40%以上,有的已超過50%甚至更多,中間業務已成為西方國家商業銀行主體業務。
農商行中間業務的差距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中間業務過去主要是傳統的匯兌結算,但在近年,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相對較快,拓展了一些新業務,如信托、租賃、票據承兌和貼現、各類代理業務、經濟咨詢、各類評估、信用證、代客理財、信用卡和兌付證券、基金托管等,從量上、質上都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迅速發展的中間業務在為銀行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但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農商行,中間業務規模小,業務品種較為初級,與競爭形勢和發展戰略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經濟環境方面的差距。生存競爭的壓力和客戶需求的驅動是催生西方銀行中間業務的兩個因素。生存競爭的壓力來自銀行業內部競爭和由經濟波動所導致的巨大風險,巴塞爾委員會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的嚴格要求,迫使銀行去開發不占用資產負債的中間業務。客戶需求的驅動,則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向信息化、國際化、網絡化的發展,人們對于咨詢、代理等中間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中間業務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各個銀行都不會錯過這么大的一塊蛋糕。由于我國經濟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模式,對諸如信用評估、咨詢等中間業務都沒有什么需求,銀行業自然也就不會去發展這些業務。再加上原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統天下,銀行在金融業處于壟斷地位,銀行只是根據國家政策提供金融服務,同業間基本上沒什么競爭可談,也沒有什么壓力可言,主營資產負債業務即可帶來豐厚的利潤,各家更感興趣的是爭規模、比大小,中間業務基本上是任其發展,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銀行普遍沒有競爭和危機意識。
法律法規方面的差距。在西方,中間業務能夠成為與資產負債并駕齊驅的銀行三大業務之一,與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分不開的。據介紹,西方國家從《銀行法》、《投資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到《信托法》、《期貨法》等一整套的體系,對銀行中間業務有詳細而全面的規定。在我國,長期以來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引導和規范銀行中間業務。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商業銀行才開始逐漸開拓中間業務,而有關部門對中間業務收費標準、經營范圍等,一直沒有進行明確和系統的規范。專門規范銀行中間業務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頒布實施以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法律上的這種滯后或空缺,造成了很多問題:相關部門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而各個銀行則沒有可以遵循的行為依據。一個最為嚴重的后果,就是各家銀行中間業務自行其事,局面混亂,使得廣大客戶不能接受業務收費的觀念,制約了中間業務的開展。
人才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中間業務特別是新興中間業務,大多數是人力資本和技術含量較高的業務,它的運作是以先進的電子化設備為基礎。這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同時又需要一批懂業務、會管理、善營銷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國銀行業,特別是農商行,卻普遍缺乏高技術含量業務的開發和高素質的金融從業人員,商業銀行現有的職工隊伍素質以及設施與開展中間業務的要求相距甚遠。大量員工應付傳統的存貸業務還可以,讓他們去學習和掌握信托、咨詢、租賃、評估和商品交換等中間業務,困難還很大。在技術設備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由于現代化的支付和結算系統還不完善,還需輔以手工操作,難以承擔日益增長的結算業務量;網絡安全性能不高,信用卡、電話銀行等依賴新技術的業務品種還時常出現異常情況,這些都成為中間業務開展的障礙。
加速中間業務發展
農商行在進行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的同時,特別是在經濟結構調整與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必須大力發展農商行非常薄弱的中間業務。
轉變觀念,調整思維。轉變農商行普遍存在的對中間業務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現象,轉變把中間業務作為“副產品”的看法和做法。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是整個銀行業發展的重點與趨勢,是未來商業銀行生存的必然要求,它不但能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而且將改善當前商業銀行以存貸利差收入為主的單一收益結構。從戰略的角度,高度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切實把中間業務當作銀行三大業務之一來抓。
培訓人才,提高能力。中間業務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種類繁多,涉及面廣,屬知識密集型業務、智能性服務,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不光要有復合性的、廣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開拓新業務、新領域的能力。各商業銀行要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實務培訓和理論培訓相結合的方法,既重視提高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強化臨柜人員的規范操作,又要重視對中間業務設計開發等高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使之擁有一批既具有現代金融理論知識,又有豐富銀行業務實踐經驗;既懂得國際金融,又精通現代化計算機專業技術;既具備開拓創新精神,又通曉政策法律規范的復合型人才,及時滿足中間業務對人才的需求,推動中間業務的發展。
建立體系,加強管理。銀行中間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中間業務品種多、范圍大,管理較為復雜,為了保證中間業務連續、穩定、規范、有效發展,農商行應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間業務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機構組織、推動、協調和管理中間業務,研究、開發、設計、宣傳與推廣中間業務新品種,并將中間業務發展目標分解、歸口落實到相關業務部門。同時建立一套合理的中間業務考核體系,將開展中間業務的種類、數量、效益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調動各方發展中間業務的積極性。
創新品種,擴大范圍。農商行要充分研究細分中間業務市場,選擇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發展潛力大、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品種,如信托類業務、租賃類業務、包括融資性租賃、經營性租賃、回租租賃等;咨詢類業務,包括資產評估、資產負債管理、投資組合,家庭理財。要增加中間業務產品的技術含量,特別提倡創新技術含量高、不易模仿的衍生產品業務及組合金融產品,擴大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的深度和廣度,讓這些智力密集,知識密集型的中間業務成為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
強化科技,提供保障。中間業務的大力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支持,需要用到大量的現代技術設備和技術,如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等。在向客戶提供服務方面,管理信息化和服務信息化將是未來中間業務發展的重點,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可以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網絡銀行,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因此,在發展中間業務的過程中,農商行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加大相關的投入,加快電子化建設進程,積極發展和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中間業務軟硬件環境的全面提升,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湯武,中國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凌光武、劉昌桃,醴陵市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