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治 項云 晏超
【摘 要】 基于IFRS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實施,文章從可比性的角度綜述了IFRS的經濟后果,主要是對企業契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方面的影響。認為,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解釋IFRS在全球范圍的廣泛實施,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減輕了信息不對稱,從而使熟悉和解釋企業財務報告所花費的成本有所降低。文章系統梳理了可比性相關文獻,分析了會計信息可比性提高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可為我國會計準則與IFRS的持續趨同提供參考,以期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
【關鍵詞】 IFRS; 會計準則; 可比性; 經濟后果;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0-0006-06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國家間經濟的交互影響,從而產生了對國際間更加可比的會計信息的需求,這種趨勢的一種反映就是IFRS①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實施。到目前為止,已有120多個國家或地區強制或者允許公司采納IFRS或與IFRS實現趨同,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國際財務報告的策略選擇上主要分為“直接采用”、“趨同”、“認可”以及“趨同認可”四種模式(楊敏,2011)。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一整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與IFRS的實質性趨同,2014年又進行了部分會計準則的更新,以保持與IFRS的持續趨同。會計準則規范了財務報告的內容、格式及相關要求,作為一種標準,它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創造了條件。在國際會計準則協調與趨同的背景下,已有眾多文獻開始考察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問題。
會計的經濟后果學說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Zeff(1978)在其經典論文《經濟后果的產生》中提出,經濟后果是指財務報告對企業、政府、工會、投資者和債權人等產生的影響,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應該考慮會計的經濟后果。在廣義上,經濟后果的內涵則更加廣泛,本文將與會計信息相關的對企業契約②、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等的影響都界定為廣義經濟后果的范疇,在此基礎上,選取可比性這一特定角度系統梳理IFRS的經濟后果。對于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已有一些國內外學者進行綜述或評論(Soderstrom & Sun,2007;Barth et al.,2008;Hail et al.,2010;Br■ggemann et al.,2013;陳信元等,2011;孫錚和劉浩,2013;張先治等,2014)。但已有文獻主要側重于IFRS與經濟后果之間的直接聯系,較少關注經濟后果產生的內在動因,并且其中間的影響路徑也很少提及。從會計準則到經濟后果這一鏈條非常復雜,本文從可比性視角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以探尋會計準則變革通過可比性產生的影響路徑和機理。IFRS如何對企業契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等產生影響,揭開這個作用過程的“黑匣子”無論對于準則制定者還是上市公司、分析師以及投資者等財務報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鑒于過去幾十年來跨國交易水平的逐漸提升以及各地會計準則一直存在的歷史差異,提高可比性已成為準則制定者面臨的重要挑戰。IASB在最新的概念框架中指出“可比性是一種對決策非常有用的會計信息質量,它使得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從兩組經濟現象中識別出相似與區別之處”。即可比性使得相似的交易看起來相似,使不相似的交易看起來不同(Barth et al.,2013)。我國也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指出:“可比性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要求包括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橫向的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要具有縱向的可比性,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袁知柱,2012)。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主要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對可比性的定義進行了闡釋,雖與概念框架中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在本質上并無大異。
二、可比性對企業契約的影響
基于現代企業代理理論,企業契約主要分為信貸契約、補償契約以及其他契約三類(張先治,2000)。本部分主要從企業契約的角度總結可比性產生的影響,并同時關注與此相關的盈余管理等行為,從而明確IFRS的廣泛實施下可比性在企業契約中起到的作用。
(一)可比性與信貸契約
信貸契約是指企業所有者、管理者與銀行及債券持有人之間的合同。從企業資金投入的角度,本文將信貸契約分為債務契約和股權契約,并探討IFRS對企業的契約形式和資本成本等方面的影響。
1.債務契約
Christensen et al.(2009)認為,會計趨同化向市場傳遞信息,可比性提升促進投資者對債務契約進行更有效的評價;因強制性的會計準則變革,公司基于當地會計準則制定的債務契約違約的可能性會受到影響,市場對于那些面臨較高債務違約成本的公司反應最強烈,并以公司股權價值的改變展現出來,這會影響財富在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重新分配。Kim et al.(2011)研究自愿采用IFRS對銀行借款的影響,發現因可比性的提高,自愿采納IFRS使銀行更易區分借款人信用質量的高低,銀行對于自愿采納IFRS的公司設置更有利的非價格條款,而且貸款利率也更低,并且自愿采納IFRS提高了貸款人參與的數量,特別是國際貸款者的數量。Kim et al.(2013)證實了更高的可比性與信用評級機構分割評級頻率和幅度的降低有關,發現可比性的提高會降低可交易債券的買賣價差、普通債券以及五年期信用違約互換的信用利差,原因是財務報告可比性會降低債券市場參與者對企業信用風險定價的不確定性。Florou & Kosi(2013)分析了IFRS的實施對債券發行的直接影響,在進行債務融資時,發行公開債券的可能性提高了,而私人貸款的可能性降低了,發行債券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這表明債權人對企業財務報告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可比性的提升進行了積極的市場反應。
2.股權契約
Li(2010)檢驗了2005年歐盟要求強制實施IFRS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發現平均而言,對于強制實施IFRS 的企業權益資本成本降低了,并指出信息披露的增加和可比性的提高是資本成本下降的兩個機制,此外可比性的提高能夠帶來正的外部性,如果兩個國家都采納IFRS,那么一個國家的企業披露的信息對于評價另一個國家的企業價值就更為可比,從而降低估計風險和權益資本成本,而且這種外部性隨著采納IFRS國家數目的增多而進一步增強。Hyun(2013)研究發現具有雙層股權結構的企業,在強制執行IFRS后投票權溢價平均降低了8%,而且這種投票權溢價效應在強法律執行體制的國家更為明顯,反映了會計信息透明度和可比性的提高。雙層股權結構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分離使高管和控股股東鎖定了控制權并獲取私有收益,強制執行IFRS限制了控股股東以小股東為代價掠取企業價值的能力,減輕了控股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即實施IFRS通過限制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私有收益而使小股東從中受益。
(二)可比性與補償契約
補償契約指的是管理者與所有者之間的合同。在管理者與所有者存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業績評價以及設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格外重要。Albuquerque(2009)的研究發現,當公司面臨經濟沖擊并有相同的應對能力時,相對業績評價會有所提高,更高的會計可比性能夠促進基于會計信息的相對業績評價的使用;在實施IFRS的背景下,更多的公司依據國外同行公司進行相對業績評價,這表明實施IFRS能夠減少使用國外同行公司會計業績作為比較基準的障礙。Wu & Zhang(2010)選取歐洲大陸樣本公司研究CEO更換與國外同行業公司業績評價之間的敏感性發現與實施IFRS后可比性提高的預期相一致,基于國外同行業公司會計信息的相對業績評價使用提高了;當會計盈余以一種相似的方式反映相似的經濟沖擊時,即會計信息更加可比,它們能在CEO業績評價中有效地過濾掉共同的沖擊,并作為相對業績評價的一種更有用的工具。Ozkan et al.(2012)的研究發現,實施IFRS后使用國外可比公司進行相對業績評價明顯增加,特別是對有國外銷售業務、有較少國內可比公司的那些公司相對業績評價使用得更多;在采納統一的會計準則后,薪酬委員會認為會計盈余在國家間更加可比,提高了使用國外可比公司評價管理者的業績表現;通過討論在各國間相對業績評價的使用,指出會計盈余可比性是相對業績評價使用的重要決定因素。
(三)可比性與其他契約效應
Sohn(2011)研究了管理者機會主義的盈余管理行為是否以及如何受與其他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程度的影響,發現伴隨著可比性的提高,應計盈余管理行為減弱,而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增加;由于企業的會計信息與同行業其他企業更加可比,除管理者之外的企業利益相關者收集和處理可比公司會計信息的邊際成本降低了,因此,管理者采用了更為隱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即用真實盈余管理行為來替代應計盈余管理行為。胥朝陽和劉睿智(2014)研究了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管理層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作用,也發現雖然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對應計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真實盈余管理現象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而顯著增加。Brochet(2013)通過研究2003—2006年英國的上市公司,發現強制實施IFRS提高了可比性,促進市場能夠識別內部購買行為,降低了企業內部人員通過私人信息獲利的能力,從而起到了公司治理的作用。
三、可比性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國際資本市場始終保持規模持續擴張的態勢。總體來看,已有的文獻側重于從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及主要的相關行為主體出發分析IFRS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投資者反應、估值定價的效率、分析師行為等方面。
(一)可比性與投資者市場反應
Armstrong et al.(2010)研究了歐洲2005年強制實施IFRS的市場反應,發現對于實施IFRS前存在較低信息質量、較高信息不對稱、較好的信息環境的公司,投資者有正向的市場反應;因為可比性的提高,投資者認為歐洲強制實施IFRS通過提高信息質量、減少信息不對稱、對準則更有力地執行、會計趨同等帶來了凈收益,從而投資者對實施IFRS進行了積極的市場回應。在英國實施IFRS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按照IFRS概念框架重述它們前一年按照當地會計準則出具財務報告的背景下,Horton et al.(2010)的研究發現,對按照IFRS調整后降低收益的公司面臨負向的市場反應,表明在IFRS下的會計數據給市場帶來了新的信息,即使公司所經歷的經濟事項曾經披露過也是如此;通過檢驗實施IFRS所帶來的財務報表效應揭示了管理層信息披露的策略,即利好消息優先傳遞,不利信息延遲傳遞;IFRS作為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帶來可比性的提升,使投資者更容易識別不同公司的業績表現,重新調整他們對公司的預期,從而在市場中進行回應。
(二)可比性與估值定價
Beneish & Yohn(2008)指出信息成本描述了投資者所面臨的相互聯系卻又彼此不同的信息摩擦,并區分了三種類型的信息成本,分別是源于信息處理、財務報告質量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現金流分布的不確定性所引起的成本;關于信息劣勢(Home bias)的研究認為本國的投資者比外國投資者對于公司未來現金流的分布擁有更多的信息優勢,這種論斷表明投資者對本國股票比外國股票擁有更多的可靠信息;一致的會計準則帶來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減少財務報告質量的不確定以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現金流分布不確定性的預期,從而調整投資者的風險回報率,進而促進國際資本市場的效率和估值定價的有效性。Daske et al.(2008)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引入IFRS后帶來了市場流動性的提高、資本成本的降低以及股權價值估值有效性的提升。其中的一種解釋是實施IFRS后投資者在市場和國家層面對各公司進行比較所花費的成本更少了,一套統一的會計準則使投資者能夠區分高質量與低質量的公司,從而減少了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估值風險。因為實施IFRS帶來了各公司可比性的提高和估值風險的降低,所以引入IFRS就給其他公司帶來了正的外部性。投資者投資國外的公司更加容易并提高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擴大了公司投資者的范圍,進而促進了風險分散效應和資本市場估值定價的效率。
(三)可比性與分析師行為
De Franco et al.(2011)的研究發現,可比性與分析師預測準確性正相關,而與預測離散化負相關;通過援引更多的可比公司間的經濟相似和區別之處,分析師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預測經濟事件;更多的可比公司為彼此之間提供了更好的比較基準,同時,可比公司間的信息傳遞也更多;更高的可比性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好的公開信息,分析師的最優預測就會更偏重于公開信息,從而減少對私人信息的依賴,因此可比性會降低預測的離散化。Tan et al.(2011)認為,分析師是重要的專業財務報告使用者,分析IFRS對證券分析師行為的影響對于研究會計準則趨同化的效應非常必要,廣泛實施的IFRS提高了公司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減少了分析師的信息獲得成本和信息處理成本,會計準則趨同減少了因會計準則的差異所引起的預測偏差,從而提高了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準確性。Horton et al.(2013)實證研究也發現,分析師盈利預測準確性的提高受到信息質量和可比性效應的驅使,信息環境的改善可以歸功于更高的信息質量以及可比性,并且對于在實施IFRS前的會計準則與IFRS差異越大的公司,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準確性提高得越多。
(四)可比性與其他資本市場效應
Drake et al.(2010)以股票周轉率、市場深度和股票買賣價差作為衡量市場流動性的指標,檢驗了實施IFRS對市場流動性帶來的收益,結果表明這些收益源于國家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而不是因為強制實施IFRS所帶來的財務報告質量的提高。Wang(2011)的研究發現,在跨國信息傳遞的背景下,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價和交易量會顯著地受到國外可比企業盈余公告的影響,前提是兩個國家實施相同的會計準則,可比性的提高使投資者在形成價格預期時能夠獲得額外的信號,從而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Florou & Pope(2012)發現,對于強制實施IFRS的國家,其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持股增加,對于投資風格更依賴于財務報表信息進行投資決策的機構投資者,IFRS的這種正向效應也更為明顯;自愿采納IFRS的國家也存在著機構投資者持股增加的現象,這反映了強制實施IFRS由于可比性提高產生了外部性效應。
四、可比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宏觀經濟的發展能夠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這種作用不是單方向的,會計準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多渠道和多角度的(張先治、于悅,2013)。可比性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分析路徑,實施IFRS是否會促使宏觀投資水平上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從而使宏觀經濟增長加快值得關注。已有的文獻使IFRS的經濟后果研究不再局限于微觀層面,進一步拓展到宏觀經濟效應方面。
(一)可比性與跨國投資
Covrig et al.(2007)研究指出,信息劣勢的一個因素是進行跨國投資時需要較高的信息成本,一致的會計準則通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減少了外國投資者的信息成本,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公司比采用當地會計準則的公司國外共同基金的投資比例有所增加。Laura(2008)實證研究發現,歐盟國家的會計協調化促進了國際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而且實施IFRS給轉型國家所帶來的潛在宏觀經濟效益更高,由于會計信息透明度和可比性的提升,轉型國家會面臨重要的信息環境的改變。Yu & Wahid(2014)探索了實施IFRS所帶來的會計距離的縮小,即投資者與被投資者所在國家會計準則差異的縮小是如何影響投資者的跨國投資決策的。他們研究了會計距離改變的兩種來源,分別是源于被投資者以及投資者所在國家因為實施IFRS帶來的會計距離的改變。研究發現因為可比性的提高,不管是投資者還是被投資者采用了IFRS,證券投資都會增加,從而一國的資本流入增加,可比性的提高通過減少信息處理成本促進了跨國投資水平。
(二)可比性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Chen(2013)檢驗了在17個歐洲國家強制實施IFRS對公司投資效率的外部性影響,發現國外可比公司的會計信息對公司的投資效率有溢出效應,實施IFRS后因可比性的提高減少了市場參與者對行業需求和成本信息的不確定性預期,有助于區別有發展前景和沒有發展前景的投資項目,從而提高了經濟整體的投資效率。Zhang(2013)研究了會計準則對資本成本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投資障礙率來影響真實的投資和社會福利水平,發現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會帶來資本成本的降低,并且會進一步導致實體經濟的擴張和企業間資產配置的轉移,總的來說社會福利有所提升。總之,IFRS作為高質量的會計準則,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實施所帶來的可比性的提高,進一步促進會計準則質量的提升,從而促進采納IFRS的國家整個經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
五、總結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
本文主要從可比性的角度,歸納總結了IFRS在企業契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方面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分析發現,這些文獻主要從信息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基于降低信息成本、減輕信息不對稱以及緩解代理沖突等來分析可比性的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會計準則變革帶來可比性的提高,改善了企業契約的安排以及與之相關企業各方的行為,加強了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治理;(2)可比性的提高,促進了資本市場參與者(以投資者和分析師為主)的風險預期調整,提高了估值定價的效率和資本市場的流動性;(3)可比性的提高,提升了國家層面上跨國投資水平,增進了宏觀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可比性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如此多的國家采納或一致趨同于IFRS。需要注意的是,一套一致的會計準則是否就能絕對保證各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法律體系、制度環境、執行動機等因素(DeFond et al.,2011; Barth et al.,2012; Cascino & Gassen,2012)。
從可比性角度研究會計準則變革的效應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間。現有關于可比性的研究主要以歐美國家為主,涉及新興市場國家的較少,因而探索IFRS在新興市場國家所產生的經濟后果值得關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市場經濟的發展起步較晚,可比性產生的經濟后果是否在中國的制度背景下仍然適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IFRS被公認為是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制定者的目的除了提高可比性之外,還希望通過IFRS的廣泛推廣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那么會計信息透明度是否也構成各國實施IFRS的一個內在動因以及與可比性之間的關聯效應也值得關注。會計準則所產生的經濟后果反映了會計能施以影響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并體現出越來越多的非預期效應,但這種影響是否穩定和持久,值得持續觀察和研究。特別地,IASB基于其歷史沿革,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更多地體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更應該積極關注我國會計準則與IFRS趨同過程中所產生的廣泛效應,特別是非預期效應。
【參考文獻】
[1] 楊敏,陸建橋,徐華新. 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J].會計研究,2011(10):9-15.
[2] Zeff,S. 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78,146 (6):56-63.
[3] Soderstrom,N. S.,Sun,K. J. IFRS Adoption and Accounting Quality: A Review [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7,16(4):675-702.
[4] Barth,M. E.,Landsman,W. R.,Lang,M. 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3):467-498.
[5] Hail,L.,Leuz,C.,Wysocki,P. Global Accounting Convergence and the Potential Adoption of IFRS by the United States: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Policy Factors[J].Accounting Horizons,2010,24(4):567-588.
[6] Brüggemann, U., Hitz, J., Sellhorn, T.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 Review of Extant Evid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13,22(1):1-37.
[7] 陳信元,何賢杰,田野.新會計準則研究:分析框架與綜述[J].中國會計評論,2011(2):141-158.
[8] 孫錚,劉浩.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帶來了什么:全球發現 [J].會計研究,2013(1):13-19.
[9] 張先治,傅榮,賈興飛,等.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理念與行為影響的多視角分析[J].會計研究,2014(6):31-39.
[10] Barth,M. E.,李英,葉康濤.財務報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時實現[J].會計研究,2013(5):3-10.
[11] 袁知柱,吳粒.會計信息可比性研究評述及未來展望 [J].會計研究,2012(9):9-15.
[12] 張先治.財務信息在契約中的作用[J].會計研究,2000(9):12-16.
[13] Christensen,H. B.,Lee,E.,Walker,M. Do IFRS reconciliations convey information?The effect of debt contrac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5):1167-1199.
[14] Kim,J.,Tsui,J. S.,Cheong,H. Y.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loan contracting around the world[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1,16 (4):779-811.
[15] Kim,S.,Kraft,P.,Ryan,S.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and credit risk[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18(3):783-823.
[16] Florou,A..,Kosi,U. Does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facilitate debt financing?[R]. SSRN Working paper,No.1508324,2013.
[17] Li,S. Does mandato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n the European union reduce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 Accounting Review,2010,85(2):607-636.
[18] Hyun,A. H. Does mandato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decrease the voting premium for dual-class shares?[J]. Accounting Review,2013,88(4):1289-1325.
[19] Albuquerque,A. Peer firms in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1):69-89.
[20] Wu,J. S.,Zhang,I. Accounting integration and comparability: evidence from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ound IFRS adoption [R].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10.
[21] Ozkan,N.,Singer,Z.,You,H.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nd the contractual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50(4):1077-1107.
[22] Sohn,B. C.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comparabi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R].SSRN Working paper,No.1927131,2011.
[23] 胥朝陽,劉睿智.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J].會計研究,2014(7):50-57.
[24] Brochet,F.,Jagolinzer,A. D.,Riedl,E. J.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4):1373-1400.
[25] Armstrong,C. S.,Barth,M. E.,Jagolinzer,A. D. Market reaction to the adoption of IFRS in Europe[J]. Accounting Review,2010,85(1):31-61.
[26] Horton,J.,Serafeim,G. Market reaction to and valuation of IFRS reconciliation adjustments: first evidence from the UK[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0,15(4):725-751.
[27] Beneish,M. D.,Yohn,T. L. Information friction and investor home bias: a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 of global IFRS adoption on the extent of equity home bia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8,27(6):433-443.
[28] Daske,H.,Hail,L.,Leuz,C. Mandatory IFRS reporting around the world: early evid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5):1085-1142.
[29] De Franco,G.,Kothari,S. P.,Verdi,R. S.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4):895-931.
[30] Tan,H., Wang, S.,Welker, M. Analyst following and forecast accuracy after mandated IFRS adop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5):1307-1357.
[31] Horton,J.,Serafeim,G.,Serafeim,I. Does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1):388-423.
[32] Drake,M. S.,Myers,L. A.,Yao,L. J. Are liquidity improvements around the mandatory adoption of IFRS attributable to comparability effects or to quality effects?[R].SSRN Working paper,No.1466353,2010.
[33] Wang, C.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a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evidence from transnational information transfer[R].Unpublished paper,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11.
[34] Florou,A.,Pope,P. 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decisions [J]. Accounting Review,2012,87(6):1993-2025.
[35] 張先治,于悅.會計準則變革、企業財務行為與經濟發展的傳導效應和循環機理[J].會計研究,2013(10):3-12.
[36] Covrig,V. M.,Defond,M. L.,Hung M. Home bias, foreign mutual fund holdings, and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45(1):41-70.
[37] Laura,M arquez-Ramos. The effect of IFRS adoption o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R].Working Pape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Association,2008.
[38] Yu,G.,Wahid,A. 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holdings[J].Accounting Review,2014,89(5):1895-1930.
[39] Chen, C., Danqing, Y., Zili, Z. Externalities o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evidence from cross-border spillover effect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J]. 2013, Accounting Review, 88(3):881-914.
[40] Zhang,G. C. Accounting standards, cost of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and welfare in a large economy[J].Accounting Review,2013,88(4):1459-1488.
[41] DeFond,M.,Hu,X.,Hung M.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on foreign mutual fund ownership: the role of comparabi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1(3):240-258.
[42] Barth, M. E., Landsman, W. R., Lang, M. Are IFRS-based and US GAAP-based accounting amounts comparabl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54(1):68-93.
[43] Cascino,S.,Gassen,J. Comparability effects o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R]. SFB 649 Discussion Pape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