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臺上要選丑
某大企業老板去招聘會挑選人才。結果,不到十分鐘他就選中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擔任管理部經理。
朋友不理解,老板告訴他,別看他長相一般,可是能力很強。
朋友不信,可一段時間之后他徹底服了——年輕人把企業管理得井井有條。
朋友更好奇了:“當時,你憑什么判斷他有能力?”
老板反問他:“如果讓你在人流中選一名空姐,你會選誰?”
“當然要選長得漂亮的。”
老板又問:“如果讓你在一個企業家年會上選一個人當朋友,你會選誰?”
朋友搖搖頭,給不出答案。
老板說:“我會選一個長相最差的。人際關系里有個很重要的原則,‘低平臺上選人要選美,即關注最出眾的;高平臺上選人要選丑,即關注最不起眼的’。”
“根據這一原則分析,長相好的人混到企業家年會里,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形象好。當然,他們中不乏長得好看又有能力的人,但我們很難分辨。但長相差的人能混到這個圈里來,說明他一定是有能力、資源或才華的。”
聽完,朋友恍然大悟。
(摘編自《中國花卉報》 ?黃洪弟/文)
示弱的生存智慧
那年,單位新來了一位大學生,那個時代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大家都對他高看一眼。他卻總是很謙遜,口頭禪是“我沒經驗,還要向大家學習”。一段時間,他表現平淡。但一年后,他的工作成績凸現出來。他迅速升職,做了我們這些單位“老人”的領導。
在這里,示弱的智慧表現在不張揚,善于隱藏自己的鋒芒。同樣,示弱還表現在面對此路不通時,尋找變通的方法。
石縫間生長的小草,不能挺直腰身,昂揚地伸開臂膀。于是,它們妥協了,不再硬碰硬,它們躲開石頭的阻擋,順著石縫往上鉆,帶著石頭壓迫的烙印,最終享受到溫暖的陽光。示弱,成就了倔強的小草。
還有一種示弱,不是為了贏。
我有一個朋友,本來是“富二代”,但她從來不“炫富”。她在工作中和大家一樣,穿普通的衣服,不戴名貴首飾,不會讓自己的光芒灼傷別人的眼睛,而是以平等的姿態面對大家。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喜歡她,她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示弱不是軟弱,也不是自卑,而是一種妥善面對生活的態度。人因為示弱而表現出智慧和胸襟,適當示弱是在給自己創設崛起的機會,也是在為自己創設一個和諧的空間。
(摘編自《大連開放先導區報》 ?馬亞偉/文)
帶一朵玫瑰去上班
將工作當成娛樂的難度實在太高,很久以前便聽過,多年來做不到。
工作時,一心盼望盡快完成,過來人勸告:“慢慢做,先思考,再動手,效果更理想。”
誰不明白呢?可是,工作未完成,一份拘束緊縛得讓人喘不過氣,趕工是為保留更多時間去休閑和娛樂。但現實是,工作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
朋友趕工兩個月,每天半夜三更和星星比賽睜眼不睡覺。
她還有著美好打算:“這個個案趕完,要求老板放長假,起碼要睡兩個星期。”
工作完成后,她帶著一對熊貓眼去找老板,老板微笑說:“做得很好,給你一天假期,后天來開始新工作。”
朋友說:“再這樣下去,我會精神崩潰。”
一位日本泥水匠在工作時,于面前放一朵玫瑰。一邊工作一邊嗅著花香,手一停下,便瞧望美麗的花朵。隨著工作的進度,把面前的玫瑰一再移高,讓玫瑰永遠在他面前。
工作令人疲憊,厭倦;而玫瑰使人精神,鮮活。
明天,記得帶一朵玫瑰去上班。
(摘編自《廣州日報》 ?朵拉/文)
管理者是“木匠”不是“醫生”
我經常告誡部門經理:管理者要做木匠,而不要做醫生。
木匠眼里沒廢料,即便是一根小木條,也可以用來做楔子。而在醫生眼里卻是沒有完全健康的人,每個人都會大大小小有點兒病。如果只盯著人的短處不放,那么,你就不會找出可用的人來。
上級把工作交給下屬去做,不是為了證明下屬不行,而是為了讓他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在提升。
上級的著眼點不是要放在工作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上,而是要放在提升員工的能力上。因為,把著眼點放在最后的結果上,就很可能放棄了對過程的打造,放棄了對員工能力以及員工心理健康程度的關注,會過分看重一點一滴的眼前利益的得失,其結果只能是走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而把著眼點放在對員工能力的提升上,只要員工的能力提升了,還會有不好的效果嗎?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一樣:過程做好了,結果自然會好。
(摘編自《信譽樓:三十年耕耘》 ?張洪瑞/文)
后進者要懂得“插位”
火車站附近有兩家旅館,一家位于南面,廣告語是“賓至如歸”,北面一家懸掛的條幅是“旅客之家”。
兩家旅館競爭了十余年,都沒有分出勝負來。后來,又有一家新旅館開在了火車站西面,三足鼎立陣容由此拉開。
這家新旅館在開業第一天,便打出了“吃飯免費”的口號。這使得另外兩家旅館大傷元氣。于是,兩家旅館決定聯手對付新旅館,搶回地盤。
后來,西面的旅館撤下了那條“吃飯免費”的廣告條幅,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殺傷力的條幅:“躺在床上聽到火車聲,住宿免費!”
眾所周知,噪聲是火車站附近旅館的一大死穴,十年間南北兩家旅館竭力掩蓋噪聲的缺陷。
但現在這家新旅館居然打出了“寧靜”這張牌,無疑觸到了它們的死穴。
無奈之下,南北兩家旅館開始打價格戰,希望借此獲得生存的機會,但終究沒有逃脫失敗的命運。
而西面的新旅館生意依舊興隆。
條幅更加醒目:進入大廳一分鐘無人接待,住宿免費;在臥具上發現頭發,住宿免費……
西面旅館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其發現了市場的空隙——靜。
作為后進者,在強大對手的打壓下,要懂得“插位戰略”,看準市場的空隙,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消費者的內心,占領最大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的翹楚。
(摘編自《經理日報》 ?李光斗/文)
“眾議獨斷”的領導力
管理需要“扁平”和“速度”,因此,在公司舉行會議時,我規定無論職位與年齡,所有與會者都必須發言,提出意見,共同討論。
但討論到最后須有結論,對于結論,我們并非采取多數決定,而是由我在集眾人智慧后,作最后決定,這就是“眾議獨斷”。
和一般公司的領導者快速作出決議的風格不同,我總會在會議的最后說:“眾議獨斷,身為領導者的我說了算數,不管任何人再說什么,都要照這樣的決定去做。”最后以“目標就是這個”“期限到什么時候為止”“這個由你去做”三句話結束會議。
而且,一旦有了結論,全體員工都要朝著目標,心無旁騖地共同執行。
會議結束后,員工立即著手分發資料,專職主管會當著員工的面親自口頭交代,共享所有決定事項。
而接下來,就是所有相關人員團結一致,朝目標努力邁進。
(摘編自《 亞洲企業正在征服世界》 ?徐方啟/文)